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回1990,从年少开始>第182章 摸索着做方便速食
  这边鞭炮放完之后,开始鸣锣,duang~duang~

  小孩都跟在鸣锣的后头,欢快的蹦跶着。

  江娟和江茹倒是将蹦到他们门口的鞭炮纸给捡起来,塞到了一个白酒瓶子里头,然后倒上水,红纸的颜色很快就被泡了出来。

  两个丫头称之为“红酒”。

  江寒看着热闹的街景,晚上照的灯火通明的,接到两旁的人都把家里的灯给打开,给他们照明。

  他家的灯也都是开着的。看書溂

  鸣锣的人从北头朝南头走了来,到了戏台子跟前,然后有从南边去,铜锣开道,也到了戏台子跟前。

  东西也是一样的仪式。

  江寒也不知道这仪式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反正过年么,图个喜庆热闹。

  他虽然喜静,但是也不反感热闹。

  敲了锣鼓之后,戏台子上就有人开始踩台子了。

  弦子被拉了起来,敲梆子的也开始一下一下的敲了起来。

  一个旦角上台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说实话,唱的什么词,江寒压根就听不懂。

  这大概就是内行听门道,外行听热闹。

  他就是在凑热闹的行列中。

  虽然戏词听不懂,但旋律却别有韵味。

  后世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年轻人都开始听戏了。

  仔细听一听,人家唱戏的讲故事可比后来翻拍的那些影视剧要好多了。

  无论是在唱功还是在唱腔上,另外还有戏词上,可讲究呢。

  他记得他后来听过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听的他热血沸腾。

  而且,那里头的故事相当的有趣,不是那种干瘪瘪的,而且很多戏词给人带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引导,不拘一格。

  他那次听了那一出戏,才知道为什么奶奶辈的妈妈辈的人都喜欢看戏。

  原来,他们这个年代的人看戏,就跟后来的年轻人看小说,看电视剧是一样的。

  这边起戏了,十里八村的人都忙着来牛集看戏。

  有一些卖瓜子糖果的也就在戏台子跟前,用矿灯照着,有人过来称瓜子了,就把矿灯给打开,没人过来,就把矿灯给关闭。

  另外,也有卖花生的,跟卖瓜子的在一起,都是用篮子挎着的。

  大人们都看戏,还有的跟着哼了起来。

  小孩们都到处转着疯跑。

  就算是大年初一出现过丢孩子的事,过去这些天,大家刚开始的警惕之心渐渐的就弱了下来。

  小孩子们爱怎么跑就怎么跑,不让他们跑,得多少瓜子才能哄得住?

  戏唱完了之后,大家还意犹未尽,想着明天再来接着听。

  第二天,果然来了人山人海的。

  这回不仅仅是来卖瓜子了,还有来这里卖饭的。

  江成俊说:“不如我们也卖饭好了。”

  江寒说:“可以的,你随便整吧,赚多少钱都是你们的。”

  江成俊立刻挽起袖子就干了起来。

  既然江寒不参与,那他得自己出本钱。

  他把米和油都给称了称,回头好给江寒钱。

  江寒也倒没有拒绝,亲兄弟明算账呢。

  不过,他称秤的时候他没有在一旁监督着,弄的挺没有意思的。

  江成俊当然也不是那种喜欢占便宜的人,该是一斤的就是一斤,该是一两的就是一两。

  到中午的时候,前来吃饭的人很多。

  江成俊借来的几张桌子还有碗筷压根就不够用。

  所以排队吃饭的人排了老长了。

  韩晋抱着弟弟,任佩玉在一旁帮忙刷碗。

  任忠梅和李念之也都过来帮忙。

  有些人,弄到了碗,也不坐了,直接站在一旁就吃了。

  生意火爆的很。

  可惜了,这生意做不长,要不然的话,指定要发大财。

  大戏唱到了十五,十五下午就罢戏了。

  戏班子的人也要回家过节的。

  但是,牛集的欢乐还是没有消散。

  十五的晚上他们开始点天灯。

  大家都来看点天灯的,好不热闹。

  十五也算是送年吧,按照这里的规矩,过了十五,年就走远了。

  正月十六,江寒家开始送头一批的工人了。

  一直送到了正月二十二,人才算是送走完。

  这一年他们因为送人,又赚了五万多块钱。

  直到叶飞龙这边打电话说人都送齐了,剩下的一些散户,他这边招的人够用了。

  江寒这才停止了招工,给钱也不招了。

  他也还有半个学期就要考试了,考完试他就要到别的地方去生活了,至少得要三年。

  他有些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最合适。

  难道那三年,他就要天天的被困在学校里,学那些以前都学过的知识吗?

  原始的资金积累他都已经完成了,现在完全可以坐等养老了。

  可是,他过了这个年才十二岁,总不能还没开始干的,就等着养老了吧。

  回头,遇着了好机会,还是得干点什么。

  比如说,他一直都想开的商超。

  他们这边正常上课。

  正月过完,贾洪亮回来了。

  他把媳妇儿和孩子也都给带了过来。

  因为粉丝厂里的房子够宽敞,他们一家三口住完全没问题。

  就算是再多一个孩子,也是能住得下的。

  他确实听了江寒的劝,把孩子给带着身边,以后能在牛集小学上学。

  这多方便啊,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全都在家门口,别人还求之不得呢。

  不过,他现在不是要做粉丝了,而是说要做面皮。

  江寒听他说面皮,立刻就想起了方便面。

  他就问:“方便面你知道吗?”

  “我知道啊。”贾洪亮好歹在魔都呆过,当然是见多识广了的。

  乡下的人还不知道方便面长什么样子呢,城里早就有了。

  “你想想,我们能不能把面皮做的也跟方便面一样,开水一冲就能吃?

  这个要是在忙的时候倒是挺方便的,大家都顾不上做饭吃,吃这个是可以的。”江寒说道。

  贾洪亮说:“这个我还得摸索摸索。”

  “没关系,这个不着急。”江寒笑着说道。

  一冬天可给他创造了不少的收益,闲半年都没事儿。

  贾洪亮这边开始捣鼓方便面,为了方便他捣鼓,江寒还特意到庐州府去买了一些回来。

  除了这个,米粉米线的什么的,都可以做啊。

  以后方便食品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有天灾的时候,方便面成了人救命的物资。

  这个是可以做的。

  贾洪亮研究这方面确实是很专心的。

  他先尝了尝人家的面,试试味道,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