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异能>廖捷沈北北>第112章 8人小组
  魏淑敏点点头,继续说道:

  “毕竟,他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学校是有责任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的。而且啊,孩子们也都是“有贼心没贼胆”。明知道不可能被通过,还是忍不住要在方案上动动手脚。就像是在试探我们当老师的,能不能发现一样?”

  魏老师轻轻松松的讲起这些过往。但顾新城和沈北北,可是听的明明白白。在老师们的仔细把关下,那几个学生在校期间,并不具备犯错或挑事儿的可能性。

  不过?顾新城翻着成员们的花名册,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我看这些“探险社”的成员,都是同一届的学生组团,好像没有跨年级的。

  “没错没错,这是他们自己定的规矩。按年级分界,不搞论资排辈。”魏淑敏笑着点头说:

  “每一届探险社都有自己的社长,如果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在,低年级的孩子们就很容易失去表达和冒尖儿的机会了。”

  原来是这样。

  顾新城翻着那本名册,加快了询问的速度:

  “那麻烦您,再帮我找一找,毛沁、康奇他们这一届成员的资料。这本册子实在是太厚了。”

  (翻书声)

  “好,毛毛这届啊我熟得很,他们经常组织活动的。诶,在这里,就从这一页开始。”

  魏老师接过花名册,一下子就翻到了第二十一届“探险社”成员名单。嚯,人还真不少呢。就这一届记录在册的正式成员,就有近30名。

  哇,这么多人啊?!

  一旁的沈北北,都不禁感叹出声。

  “看着人是很多啊,但真正活跃的,也就那么几个噢。”魏老师笑嘻嘻的说到。

  花名册里,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都是自己手填上去的。包括有姓名、学号,所在院系和联系方式,以及一小段的入社申请理由。右上角,还都贴有一张2寸蓝底的登记照。

  “这里面有不少人,直到毕业,也没有参加过几次集体活动。就是来凑数的。”魏老师又说。

  沈北北耸耸肩,“哦,那不就是僵尸号吗?”

  魏淑敏乐了:“对对,僵尸号,你这个词儿用的很准确啊~”

  就在沈北北和魏淑敏有说有笑的同时,顾新城迅速的翻阅着成员表。毛沁、徐凯、崔哲、孟子西、石璐,这五个人的入会申请,顺序上是挨在一起的。看来,他们应该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里,进的“探险社”。

  但是康奇呢?

  一直往后又翻了十几页,康奇的名字终于出现了。

  顾新城探身又问魏老师,“这个学生,康奇,您还有没有印象?在他们那届成员里,他算不算活跃的呢?”

  “这个康奇啊?”魏淑敏眯起眼,仔细的回忆说:“我记得是比较晚才加入毛毛他们的。你们可以看看右下角的填表时间。喏,他是大二升大三的时候才递交的申请。不过这也很正常,孩子们刚入学时,往往喜欢报一些学习类的社团,比如辩论队、摄影协会啊这些。等到年级再高一点的时候,就喜欢这种能组团出去玩的了。哈哈哈。”

  顾新城跟着笑笑,“那照这样说的话,康奇入社以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应该挺高的。”

  “没错啊。我记得,毛毛后来提交的活动名单里,很多次都有他的名字。”魏淑敏表示赞同。

  “那这六个人在探险社里应该扎得很紧,可以说是一个固定班底了吧?”顾新城边说着,眉头也不自觉的皱紧了。

  这就奇怪了。如果这六个人以前的关系这么好,经常结伴出游的的话,那就至少彼此之间是相互认可、相处愉快的。可康奇为什么会对其他人,有那么强的戒心呢?

  到底是他生性就多疑敏感,还是?发生过什么让他不得不提防其他人的事情呢?

  这个问题,也是顾新城和沈北北此行最想要弄清楚的。

  谁知,魏老师却摇了摇头说:“不对哦,小顾老师,这回你可说错了。不是六个,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的,有8个人。”

  八个?!

  顾新城挑眉看向魏淑敏。只见一直笑眯眯的魏老师,脸色逐渐沉静下来。她拿起旁边那本同样是厚厚的相册,认真的翻找起来。

  “在这里了,就是他们几个。”

  她翻到的,正是一张彩色的集体合照。顾新城和沈北北的注意力,完全被那张照片吸引了。

  这是一张“跳东湖”的现场照片。

  “跳东湖”是碧波市市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水上活动,极具城市代表性。每年盛夏将逝,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就会自发的聚集到东湖边。

  那里有一条从岸边一直延伸到湖心的栈道。人们、穿上各式各样、甚至是花里胡哨的泳衣,踩着小轮车或者踩上滑板,一路助跑后,在栈道的尽头奋力起跳,连人带车的跃入湖中。

  在入水之前的1至2秒滞空时间里,大家会努力拗出各种鬼马的姿势。周围的人也会因为高难度的pose和你丝毫不顾颜面的表现力,为你热烈鼓掌。

  活动组织方还会请来专业的摄影师,抓拍你美妙的身姿。

  当然也有些技术不好的,直接栽倒在湖中,引得阵阵巨大的水花与欢笑声。

  摆在顾新城面前的这张合照,拍摄于毛沁他们大三那年的夏末。距今,已经有近5年的时间了。站在照片中心位置的,是崔哲和毛沁。徐凯、康奇和另外两名女生,也都在画面之中。

  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看起来面生的男孩。

  这些人站在一起,大概就是魏老师口中的“8人小组”了。

  顾新城连忙比对相片中的面容与名册上的信息,很快搞清了这两个男孩的名字:一个叫做陆俊峰,另一个,是秦志。

  引起他注意的是,秦志和在雪山出事的康奇,都曾就读于测绘学院,不过是不同的专业。照理说,他们两的关系应该更加熟络一些。而另一个男孩陆俊峰,院系这栏填写的是机械自动化。

  他们两的入社时间,也都比康奇还要更早一些。顾新城很快将疑点,聚焦到了秦志的身上。

  “魏老师,您知道这个学生后来的去向吗?他有没有留在碧波?”顾新城指着照片问道。

  “你说秦志啊?这孩子可不得了。大三时就被保研到了京城大学。听说,去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又被公派出国了呢。诶,这帮孩子都很争气的。就是这个小陆,真是可惜了。”

  说到这里,魏淑芬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沈北北来了兴趣,“是这个叫做陆俊峰的学生吗?他怎么了啊?魏老师,您快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