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第211章 沈书南的夸赞

在轰然的爆炸声中,这艘战舰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撕裂声,然后就这么在几人面前缓缓解体,沉入波浪起伏的海水中。

这是琼州舰队的内部测试,也是飞行员的训练科目之一,所以舰载机都没有挂载简配版的弹药。

500公斤级的全威力弹药爆发出来的强悍破坏力直接将这艘年迈的靶船送入海底。

而沈书南看着波涛渐渐平复的海面,感觉那艘几千吨级的巡洋舰好似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他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半晌后,他才艰难的转动脖子,看向了自己的女儿。

“碧灵,听说你曾经参与过多场海战,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了航空母舰的舰长?”

“对,就是咱们脚下的这艘3号航母的舰长。”沈碧灵眉眼弯弯,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差直接把快夸夸我说出来了。

沈书南脸上立刻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没有男人会对战争兵器不感兴趣,身为江浙总督的沈书南其实对军事装备很有研究,甚至他也一度被战列舰的粗大炮管所征服,觉得大炮巨舰才是未来。

但如今看到了航母舰载机训练打靶,他感觉自己心中的暴力美学被颠覆了。

战列舰再强又怎样,它的主炮射程永远赶不上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再加上现在飞机不光能够投掷炸弹,还能够投掷威力不俗的鱼雷。

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的海战中恐怕就没战列舰什么事儿了。

想到这,他忍不住感叹道:“难怪琼州很早就成立了南天军事学院,感情一早就在为培养飞行员做准备啊。虽然我是长辈,但顾北的深谋远虑,我真是不服不行。”

“碧灵,你跟我说实话,将来的海战中如果各国都装备了航空母舰,那是不是战列舰就将没有用武之地了?”

他忽然想到了沈家还从琼州订购了两艘刑天级战列舰,现在还没交付呢。

如果这些战舰还没交付就已经落伍,那他购买的意义何在?

沈碧灵闻言沉吟片刻,用略显严肃的语气道:“航空母舰在将来一定可以终结大炮巨舰时代,但终结这个时代不代表战列舰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在夜战中,以及很多恶劣海况的情况下,战列舰的战力发挥明显更稳定。”

“而且今天展示给您看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我们拥有最强悍的舰载机,最优秀的飞行员,以及最好的训练条件,所以才能让航空母舰把战斗力发挥到这种地步。”

“换做其它列强,其就算生产出来了航母,估计也要搭载双翼机,在战斗力的发挥上远远赶不上琼州。”

“如果给战列舰加装大量防空炮,再搭配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外围保护,舰载机数量少了可能都无法突破防空圈,所以您大可不必担心战列舰那么快就被淘汰。”

“战列舰体型巨大,载重高,可以搭载很多新诞生的武器装备。而且再不济,将来还可以把主炮和司令塔拆了改造成航母,因此您购买的那两艘刑天级战列舰是有意义的。”

沈书南听到这儿松了口气,长叹一声:“那就好,那就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琼州在你们手中居然已经制造出来了能够改写时代的武器。”

“长江后浪推前浪,跟你们一比,我是真的老了。”

沈碧灵听到这却不高兴了,“哼,您才不老呢。在大庆的诸多总督当中,您已经算是思想开明的了,只不过顾总督是天纵奇才,不能以常理来衡量。”

她说完话转过头来,笑靥如花的看向顾北,显然对自己挑选的这个夫婿很满意。

沈书南闻言像是想到了什么,认可的点点头。

“是啊,不论是民生治理,还是军事发展,顾北都称得上天才,把他放在南洋地区,算是放对了。”

“正因为在海外三州,你们制定的这些改革政策才能如此顺利的进行,如果放在大庆本土,绝对达不到这种地步。”

沈碧灵美眸中露出疑惑神色,“这是为何?”

沈书南看了一眼顾北,这才缓缓解释道:“船小好掉头。”

“皇室虽然是大庆正统,但他们人数较少,只在直隶地区的燕州和赵州拥有绝对话语权,更远的地方则是鞭长莫及。”

“因此想要管理疆域庞大的帝国,皇室必须借助朝廷这个工具牢笼志士,拉拢各地的官员和氏族,将其绑到自己的战车上,这样才能低成本的统治万里河山。”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朝后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各地的官员和氏族势力逐渐壮大,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皇室即便知道各地豪族世家在兼并土地,成为越来越大的地主,也舍不得自断手脚的铲除他们,更不会把好不容易收取的田地分发给平头百姓,这就是船大掉头难。”

“所以说顾北能把南洋三州治理到这种程度,能让百姓们归心,也是占了天时地利的。”

他早就从沈碧灵那里了解到了顾北在琼州施行的政策。

所有土地收归公有,百姓们只能长期租用,这直接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后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的可能。

虽然这个政策也有弊端,但它现阶段保证了底层百姓的生存和稳定,绝对称得上是好政策。

从这些政策的制定上就能看出来,顾北布局长远,有着超出常人的战略眼光。

顾北听到这却有些不好意思了,讪笑道:“叔叔您谬赞了,我只是顺势而为,利用手中力量铲除地主,均田分地,这才让大量百姓开始拥护我。”

沈书南摇头一笑,眼眸中露出一丝精明,再次夸赞道:“如果说这都只是顺势而为,那你制定的‘三年兵役’和‘预备役制度’,在我看来完全是神来一笔。”

顾北和沈碧灵听到这都露出好奇的神色,想要听听这位长辈的见解。

沈书南看着依次返航降落在甲板上的舰载机,条理清晰的解释道:“新兵进入军队只服役两三年就退役,除非晋升为军官。这个制度虽然初看有些浪费资源,服役时间过短,军队想要保持战斗力就要不停招兵。”

“但细想之下,这么做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不让部队的基层士兵在将领的长期控制下形成小团体和小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