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问周天佑要不要再吃点,他也只笑笑摇头。

只说想着节省点时间,刚在单位跟同事混了两口,等下回家再吃。

几个人也就溜达着朝着院子走回去。

再到西厢房,才发现贾东旭还没回来,也只能回到屋里继续等着。

没过多久,倒是何大清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看着门没关,何大清带着何雨柱和何雨水走过来,跟几个人打了个招呼才回屋。

之后才回到正房去。

李想国也算是第一次真的看清楚了何雨柱的模样。

比评论区贴的图片稚嫩得多,没长开的何雨柱,长相挺普通的。

真的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的正常相貌。

不过想想李想国也不觉得奇怪了,电视剧拍摄的时候,那演员已经四十多岁了。

演个三十出头儿的傻柱,纯属老黄瓜刷绿漆。

当然,他这还算好的。

再怎么样也比不上七十岁老太非得演十八岁小姑娘那么炸裂。

营养好,所以长得也是虎头虎脑。

一张脸倒不像何大清那么线条硬朗,胖乎乎的脸上也一直挂着笑容。

也不知道是不是何大清在,有着血脉压制,还不如边上何雨水话多。

何雨水话多,也可能是因为更熟悉一些。

毕竟“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老朋友。”

很快正房亮起灯光,

过了一会儿,何雨柱又出来把装着衣服的盆子端起来。

将盆里的水往水池里倒出去一半,这才端着盆子回了屋里。

李想国也不禁感叹,这么满满大一盆水,估摸着怎么也得八九十斤。

又是这种使不上力气的大盆,看他端起来时候完全不费劲儿。

难怪有着“四合院战神”的谥号。

虽然现在还是个半大小子,单看现在天天颠大勺练出的这两膀子力气,就比东绿(划掉)坤旭强多了。

(这里是乾旦坤生的坤,不是你们小黑子的坤坤。类似的还有坤车、坤表等等。)

要是坤旭能有这把子力气,哪怕醉了,那昨天直接一拳就可能把门扇都给掀了。

看着这时候的何雨柱,一身衣服虽然很普通,却也很干净,应该也不算太懒。

完全不像大半小说里写的不修边幅,一身儿衣服都能穿出包浆,永远都是油渍麻花的样子。

李想国想着,倒是觉得,就算真的那样,可能还真未必是因为他太懒。

更大可能是何大清“卷款跑路”以后,家里没了钱财,又没个女人管家。

搞不好衣服穿坏了,也没人给缝补。

看看王玉兰那个样子,想来这样的小恩小惠也是不会干的。

不光何雨柱自己是个半大小子,正是贪长的年纪。

再加还有着何雨水,这么一个几岁的小孩子。

搞不好一身衣服春天穿着正好,秋天就要短上一截。

但是他俩吃饭都难,想来也未必会有做衣服的钱。

过几年再赶上票证实行,票证限制之下,甚至完全没了换新的条件。

大半普通人家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没人缝补,只怕穿到不能穿了就只能想办法淘换新的。

真的变得邋遢,可能也是因为实在没得换的无可奈何。

从住到穿都这鬼样子,那后来干脆放弃治疗,连头发打绺了都舍不得洗一下。

也就顺理成章了。

真到那时候,看起来不光更邋遢,也会显得更成熟。

抛开年龄不谈,他去竞选院内大爷都没什么问题。

十几二十岁的油腻大叔长啥样你造吗?

正房里面一家人忙活着睡前准备。

东边厢房里面的气氛却一直很是压抑。

近乎被赶出来的两个人,回来以后就都坐在那里各自想着心事,完全提不起精神聊天。

还是听到老太太肚子响了,王玉兰才默默起身去做晚饭。

老太太坐在凳子上,看着王玉兰在那里忙活着煮粥、蒸窝头。

然后也只是默默地跟她一起就着咸菜吃了晚餐。

还没吃完,听到院子里声音。

王玉兰放下筷子走到窗边看了下,发现之前出去的三个人又回来了。

看到他们摸黑去了贾家门口转了一圈,才回去开门,也知道他们这是在等着贾东旭。

王玉兰扭头看向聋老太太,“老太太,您说这可咋办,他们不是来找东旭的麻烦吧?”

老太太总归是风浪经得多了,浑然不把这个当回事儿。

不过看着王玉兰语带颤音,更是紧张的要哭出来了,心下也不由得叹息。

这孩子能有多大的事儿,大不了大陆朝天各走一边就是。

贾张氏还活着,你们就惦记着让贾东旭给你们养老。

现在就想哭,只怕你们哭的日子还在后边儿呢。

但是她也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出言宽慰她:“应该没事,真的要有事情,也不会就他们几个自己回来。”

“真要抓人,起码也是军管会来一帮人,或者是叫几个公安过来。”

“就这么几个人,估摸着也就是口头教育一下,最多也就是打一顿,没啥大不了的。”

“我去给他求求情,好歹中海也是厂子里的大师傅,多少也能有点面子。”说着话,王玉兰就想直接去西厢房。

却被老太太给拉住了。

王玉兰不解地看着聋老太太,就看到她又摇了摇头。

“你可别冒头出去,不管是厂里的还是军队的,都不是能随便得罪的。”

“人家是给孩子出气来的,你去能有什么用,只能让人家厌烦。”

说着,老太太轻声笑了下。“其实我觉得是个好事儿。”

“他们收拾完贾东旭,等他们走了,你再去安慰下他,他不是更会念你们的好儿?”

“你这时候去,真的只能得罪人,也改变不了啥,你觉得该怎么选?”

听她这样说,王玉兰点点头,神情也放松下来。

重新回来坐在了桌边儿。

老太太也叹了口气,“不过你还是得跟中海想个办法,不管是哄是骗还是偷,怎么也得把那张认罪书从那孩子手里拿回来。”

怒其不争地白了眼王玉兰。

“你也是真糊涂,怎么就敢让东旭稀里糊涂地签了那玩意儿?”

“以后真的再有类似的事情,你得记住了,宁可多给点钱,也别留下这种要命的把柄。”

“可是早上东旭都给钱了……”

毕竟经的事儿多了,她的见识自然不是王玉兰能比的。

老太太呲笑一声。伸手点了下她。

“什么年代都不缺翻后账的人,你怎么保证这孩子不会哪天脑子一热,直接拿着那玩意儿去举报。”

“你觉得真的军管会或者公安真会因为给钱了就彻底不管?”

“你得知道那孩子可是烈属。”

“更何况,你还得保证东旭好了伤疤忘了疼,想起昨晚的事儿,又犯糊涂。”

王玉兰听了只觉得心里一揪,也多出后怕来,却也想着老太太应该有些关系。

“真有这样的事情,到时候还要拜托您出手帮一下。”

“那您不能帮忙吗?”

老太太都差点儿被她给蠢笑了。

自己但凡要动用人脉,哪个不得上下打点。

那些人,又怎么可能是这么区区几十上百块就能喂饱的。

她也缓缓摇头,“总有成本的,而且比起拿出去的钱,绝对只高不低。”

“更何况那东西要是不拿回来,万一那孩子直接把东西送到军管会的话,东旭直接被送去吃枪子都有可能。”

“要是公安还好说,我这边儿花钱,也很难管得到军管会那边儿。”

“真硬要花钱砸到那里,只怕这钱都你领养十个孩子,把他们养大成人的。”

“真的有法子养大这么多,你用得着害怕真的一个能孝顺你们,帮你们养老的都没有?”

“干嘛非得花这么多钱在贾东旭身上?”

她长叹一口气,“我看啊,这事儿也别拖着太久,时间长了万一贾东旭再找点事情,那东西可是真会要命的。”

“那样你们俩的打算可就落空了。”

王玉兰听了,心下也发慌。“那行,那我明天去石景山。”

“让中海尽早换班回来一趟。”

聋老太太点点头,也不多言,缓缓闭上了眼睛。

虽然她觉得易中海夫妻选中的贾东旭不行,甚至比起何家的傻柱子都不如。

但是看着易中海已经打定主意,也不再多说,以免说多了恶了彼此关系。

那就只能偏帮着,挑着他们想听的说呗,反正对自己而言,都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能卖个好儿给她们俩,也能暗戳戳展示下自己的能量。

讲真,只要事情没闹到军管会的地步,自己还是有把握解决的。

而且她还巴不得这事儿闹得大些。

毕竟易中海夫妻还是有钱的,那样自己多少能赚点儿。

而且还能让易中海夫妻欠下自己的人情,也能让他惦记从自己这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更何况,他俩把养老的心思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总比他们真去抱养或者是自己生孩子对自己更有利。

毕竟娶了媳妇忘了娘。

两口子这个年纪,真的生个孩子或者抱养个奶娃子,只怕顾头不顾腚。

自己过几年身体差了,他们怎么有余力尽心照顾自己?

只靠着当年那点儿情谊,要说他们不管自己,可能性不大。

但是估摸着也就粗茶淡饭,不让自己饿死就是了。

真有什么好处,他们能第一时间想得到自己才怪。

落到那地步,自己不是贾张氏下葬贾东旭——没了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