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43章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培优学校

收假后愚同的心态一直是没调整好,虽然什么事也干着,那种靠近与站队也表达着,但心里有说不出的压抑。

他知道问题在哪,还是自己不彻底,还是自己心里藏着不切实际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还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再严重些,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到机关来,来机关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市上开教育大会,本说让他不去的,可走时张县长还是带了他。上午参加完大会,中午吃饭时,张县长是同市局办的赵主任和人事科的孙科长,以及一个姓吴的女局长一起吃的。自己对这些人不熟,张县长介绍自己后,他们也客气。听他们聊后,知道张县长在市委办同他们就认识,平时也经常在一起,当年也都是科长,现在他算外放了,所以饭吃的轻松,天也聊得自然。

互敬酒时,在敬到愚同,张县长还会说让他们把小李多照顾,说愚同是你们教育上的人。两科长还要了愚同的电话。吴姓女局长,张县长是叫姐的,她听后说,看你对小李挺关心的,到底是会当领导,怎么你就不是教育人了吗?

张县长说,不关心自己身边人,还能关心什么,我现在也是教育人了,可与一线的教育人到底不同。只教育上的事真多,总有事。姐,这会开完后,你也来关东转转,上次你来关东我恰好不在,我在关东还没招待你呢。吴局长说,有什么招待的,你们男的就喝酒。张县长说,下回你来了,带你到北山酒池的山上去,风景真的不错。还有阳湾开发了,石榴山也挺好的,从沙窝大坝坐船进去,风景真的不错。

吴局长说行,别去了你又不在,当了县长就忙了,见陈书记了吗,最近?张县长说,见了,他可能要离开关府了。吴局长问什么时候?张县长说最近吧,他没直说,但流露出这意思。吴局长说,他可够快,来也就三年。张县长说也慢了,这副书记一挂三年,该变变了。

李愚同大体能想来,他们说的是市委副书记陈全成,只不好插嘴,就听他们聊。后来吃完后,张县长让愚同先同司机回,他暂时不回了,明天也不让司机来接了。见张县长不回,愚同也有些不想回,就让司机把自己送到莫船的学校,好久也没见了,他想同莫船聊聊。

到后他让司机先回,说自己坐车回。司机还要等,他没让。司机开车走后,他才来到莫船的校门口。一看之下,倒是一惊,门口变化不小,紧挨门口的原是一家商店,现在成了青鸟学校的招生接待处。校门口的牌子也很醒目“关府青鸟文化培训学校”楼顶更是四个大大的“青鸟教育”。

进得门来,正面建了一个照壁样的建筑,是一个腾飞的青鸟图案,下面是六个大字,“来青鸟上名校”,图案的上端是行小字“做最好的中小学培优专家”。

愚同看着这青鸟图案,知道莫船为这学校也费心不少,自然心里的抱负也会不小呀!

愚同来时莫船正给他的员工讲话,安排下午的一场考试。见了愚同,莫船说,大家分头准备吧,力争下午考完试,晚上阅出卷子。说完,他就朝愚同走来,说怎么来也不打个招呼?愚同说我也是路过抽空来转转,你要忙了先忙,我没事的。莫船说没事了,下午要考试,已安排好了。

愚同问什么考试呀?这刚开学没多久的。莫船说一个招生考试。愚同问怎么你招生还考试?莫船说当然了,成绩差了是不要的。愚同问交钱也不要?莫船说当然,成绩是唯一的。愚同说,这么说你生源不愁了,放不下了?莫船说也不多。愚同说,不多还考,嫌多呀?

莫船说,怎么说呢,套用商业术语叫“饥饿营销”,目的还是要生源,但是要好生源。愚同问,你把我说糊涂了,培训学校不就是帮不好的学生学习的吗?怎么还不要学习不好的?莫船说,也是的,我先前也糊涂的,但慢慢清醒了。愚同问,怎么个清醒,说来听听?

莫船说学生们补习的目的是奔名校去的,小学是为了上名初中,初中是为了上名高中,高中是为了上名大学,不是奔辅导学校来的。现在关府一中和省城的几大名中学招生都是要考试的,成绩好了才要,成绩不好了,非要上交的钱可就多了。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这部分学生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的目标生源,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高点成绩的学生。所以要实现这个目标,成绩太差肯定不行,再怎么辅导也不行。

愚同听了说,所以你要考试,可本身学得好了,辅导效果不明显,远没有成绩差的明显呀,家长凭什么信你?莫船说,这就是了,但事实是成绩差的智商并不低,她能差就不单成绩差了,而是整体差,这一差就不是辅导能帮助得了的。愚同说,你说的倒是,我也不听了,你觉得对学校发展有益就行。莫船问,来关府干什么了?还顺路来看。

愚同就说了自己陪领导来开会,下午没事就过来转转。莫船问现在跟县长了,感受多吧,看你这样子就知道感受不会少。愚同说,不瞒你说,倒真多。就把他的所见,所感,所思同莫船聊了,说内心似个黑洞一样,越走倒有种怕感。那黑洞似乎什么都能装进去,怎么装都对着,可心里不得劲。走到这一步,有些看不清自己的路了。

莫船一笑说,是呀,官场对一个普通教师冲击是会大的,而且如你说的,事就是这么弄的,本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也明白只沾上一些权力的光环,就被这利益吓着了,那实质的权力还了得?所以权力好呀,没看人为当官什么招都使吗。我明白你的心理,要说呀你还是想做一个里里外外都是人的人呀,可进了那个圈子不由你,你也是没想清自己要什么,要走哪去。想清了,也就习惯了,事就是这么弄的,利益链条就是这么输送。你得的都是小利,别人也不图个什么,就为个见面熟,办事顺,消息灵,还到不了触及核心利益的地步。而你说的依附呀的,其实当年的李广胜已说透了,投靠朝廷就是这游戏规则,都是从当孙子起步的。在这和平年代,特别是当下的官场,没有谁的才能大的非你不可呀,官话叫德才兼备。这“德”是什么?就是听话好使唤。什么叫听话好使唤呀,不就是孙子奴才嘛。不是你一个这样,大家都这样的,也没你说得那么龌龊,慢慢顺了也就自然了。

莫船停了下又说道,只如你说的这身份都没解决,今后能往哪个方向走呢?你看来还没把那狠劲拿出来。愚同说,还有什么狠劲,都没个方向了?莫船说正因为没个方向,才要狠劲,要从没方向的地方弄出个方向来,不狠能行吗?比如解决公务员身份的问题,这虽难可总有办法的,解决了这不就顺多了。

愚同说,你是啥都明白呀,也有那么好的条件,咋不来弄?莫船说,知易行难,再说也走不远的,我也就说说而已,真做起来还没你做得好。只想想英雄不问出处的,对权力也是的,只要得到了手段可以不计较的。其实好和坏在权力得到上没法说,只看得到后干什么。真的用这权力能做些有益的事,也就是了。

莫船看着愚同说,你也别纠结了,好好干。你说的张县长不也这样熬出来的吗?愚同说,可不计较手段了,能有好结果吗?莫船说,你还没做就老这样想,还怎么做?什么叫杀伐果断,就是不想那么多。

愚同说,你倒看得开了。莫船说,占山为王与投靠朝廷其实也一样的,也没谁一开始是王的,也是从孙子开始的。我也在做孙子,只关起门来还能做王。要说这男人的本事其实不只是做王的本事,也要有能做孙子的本事。想想连孙子都做不了,还怎么做王呢?

两人又聊了好些,莫船就留他吃晚饭。愚同想想说,我还是回吧,我是做孙子的由不了自己。

莫船笑笑说也是,那就再忍忍。

送走愚同后,莫船来看时,最后一门考试也开始了,学生多是五六年级的。这些学生能来就是还想学习再好些,能考上名初中的。可学习这事真不是光有了愿望就行的,要各种条件都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环境,而名校就是最好的教育环境,所以家长们总想通过各种方法为孩子创造出这个条件。

而现在名校招生都考试,所以成绩就显得特别重要。但辅导班是解决不了一个差生所有问题的,因此改变一个差生基本是不可能的。考试的目的只是为了招到成绩还可以,有潜力的学生。事实上,人这东西离希望越近了,人越能舍得投资,舍得花钱,舍得花功夫,离希望远了时也就不会太用心了,也自然不愿再投钱了。而成绩还可以的学生家长自然是觉得自己孩子是离名校近的人了。

学生成绩不行了,别说学生自我放弃,连家长也没心劲的。事实上,将孩子往辅导班送的大多还是学习差不多的,差的也有,那只不过是叫人管孩子来了。越是学习好的其实越在意成绩,只要真的能帮学生到名校,家长是很舍得花钱。

但现在辅导班也多,大家看不出不同辅导班的差别,又没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也就是相互宣传着进行的,这也是搞了一段时间后莫船发现的问题。

你凭什么说你学校好,凭什么让人家来,特别是从远处来?你学校能为孩子带来什么呢?这是自己很难明确回答的问题,抛开那些什么素质呀,方法呀,道理呀的,可以衡量的除了成绩真难找到。大不了家长自个儿将孩子纵向比了,可这也不能说服家长,毕竟天天学着进步是应该的。

可进步到什么程度才算钱没白花,学有所成的呢?

这学有所成,面对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你得拿出一个标准,你得让你的辅导学校与别人的不同。

这是莫船接手后想的最多的问题。

原先以为环境好些,老师专业些,学费便宜点,宣传到位些学生会多。事实也能多些,但不会太多,因为这些条件并不足以让太多家长动心,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所以莫船知道不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也就与大家一样总是为招生发愁,而且在招生时似乎在求家长,什么学生都要,只要你来,只要你交钱就成。这样的结果,看似面广但实际很没针对性,效果并不好。

那次听一个商业讲座,说到目标客户,莫船印象很深。就在心里问自己,自己的的目标学生到底是哪一类?自己又准备为这些学生提供什么?这些若搞不清楚,自己的招生其实就很空泛。

那次去省城看到几个名校的招生宣传,再了解他们的招生方式,还就是分数,只不过是他们自己出题来考。自己想法弄了些题,回来一看的确挺难的。因为不是随便一个学生能考上,所以这些学校才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现在关府也这样搞名校了,一中就是这么搞的。去年也招考了,但由于刚开始家长可能感受并不深,但学校的宣传力度很大。关府中学新迁后,硬件的确高大上,也是要走名高中的路了。莫船能预感到上这些学校今后会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心目中的选择。而高考还是以分数录取,上高中就只能以分数录取。

那么要想办出名校,初中招生也只能以分数论,如此下来小学的辅导就远不止是课本知识了,而是要不断地拔高,这是差生不能胜任的。所以自己的学校要办成一所培优学校,只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学生辅导的出路就是上名校,名初中,名高中,这样就会形成自己的目标学生,也能以每年考上名校的学生数量来衡量办学成效。这会很好的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对于全市的学生数量,莫船大体做过摸底。就市区而言小学生有三万多,初中生有两万多,高中生有一万多,参加辅导的最多占三分之一,也就两万人左右。两万多人中学习中下等的占大多数,好的学生只有两三千人,自己的目标就是这些学生,能把这两三千人的二分之一左右招来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家境越好,父母越有文化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时家长对其抱有更大希望,有更浓的名校情结,他们才是真正的招生对象。看着关府中学和一中的大力宣传,以及两所学校从硬件到师资的配备选拔,莫船能感到学生争着上这两校的风一定会刮起来。

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打出牌子,到时才能不落下风。

有了这些想法后,他对学校重新进行了调整,确立了办一所培优专家学校的想法,提出的口号就是“来青鸟上名校”,现在要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个口号唱响,只有唱响这个口号,青鸟教育也才能成为名校。

要说依附,所有培训机构都是正规学校的依附者,而现在青鸟就要依附在关府中学和关府一中上,只有这种依附关系形成了,让人们把上青鸟与上一中,上关府中学等名校联系起来,才能如愚同受到追逐一样,自己的学校才会被众多家长追逐。而当下的选拔招生就是其方法之一。

宁愿少招些,也要从现在开始形成培优的品牌。学生要进行一般的辅导,可以进其他培训学校,但要培优上名校那就来青鸟。

当然,莫船知道这是让自己承受压力的一步棋,自己凭什么能培优?自己有好的师资吗?自己有好的教材吗?自己有好的管理吗?自己有与普通培训学校不一样的培训体系吗?家长们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培优?

所以这不光要看每年考进名校的学生数,更要有属于自己的培训特色,而要形成自己的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兼职教师肯定不行,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团队。

可要专业团队,就要大量招聘人。这笔人力开支是目前最大的压力。原来有六个老师,现在又招了七个人,这13名员工每月至少要有近二万多元的支出,一年就是近二十多万。加上房租,水电费及其他费用,每年最小的成本开支就是三十多万。每个学生培训花费一千多元,至少要招300名学生才能保本,而目前只有150多名学生,自己再搞个选拔性招生,怎么能完成这个招生任务?怎么能撑得住?在大家平均工资就1000元左右的情况下,要家长拿出一两月的全部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是很多家长不好接受的。

但莫船觉得自己已没有退路,他将宝押在今年一中的选拔招生上。

从实际情况看,全市培训学校里更多的是小学生,而且以高年级小学生为多。孩子在小时候,上学前都是可爱的,聪明的,这种可爱与聪明,让家长都相信自己的子女学习不会差。事实上,在一年级二年级时的确没有太大差异,孩子动不动就考了满分,加之学习的内容简单,文化再不多的家长也能看懂,也能给子女讲。

但从三年级开始分化慢慢出现,加了英语,加了作文,加了数学应用题。一方面,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变动,另一方面学生也更加不好管教,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内容也更加不能自如地辅导,这引起了更多家长的警觉。当自己能力不足时,就盼上个辅导班。他们不相信孩子就是个差生,他们也不接受孩子是个差生。

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他们认为更多的是外在原因。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辅导班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进入名校。而且越到小学高年级学生间的竞争也越激烈,不光是学习差的学生在辅导,更多的学优生也加入进来,特别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校的家长们更是,所以在生源上小学四至六年级是最大的生源。

同时经过小学分化后,家长对上了初中的学生慢慢有所接受,也不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多有强烈培优意愿的家长出现在上名初中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中。基于这个判断,莫船认为招生的重点是小学,所以他只能更多的把宝押在一中上,希望借今年招生能刮起上名校的风潮,而青鸟就是要做这个风潮的助推者和引领者。

应该说为这些事莫船年前年后反反复复想过很多,而促使自己下定决心的恰是房春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