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天堂里的马车夫>第122章 机关生活是另一种生活

想让李愚同到局里工作的想法是吴股长亲自提出来的。

过年时去给吴股长和王老师拜年,对李愚同来说是件很自然的事。拜完后,吴股长同他做了简单的交谈,没有试探性的问他对自己工作有什么想法,而是直接挑明了要他到局里工作。

李愚同知道自己这半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但也知道这一句话就把欠自己的都还了。李愚同听后说,他需要给张专干说吗?吴股长说不用的,让他只需等局里通知就行。开学后专干会找你的。李愚同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像别人一样这时表达自己的感谢。他明白,能让一个股长这么用力的去办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几句口头上的感谢。

而后的事自然很顺,年后开学他在教育组里呆了不到两周,专干张文贵就找到他说,看来上次给你谈的普教股想要你的事,不是吴股长随口说说,局里人事股已经给他见话了,也跟我了解了你的情况。你去局机关是定了,到大机关去也好,锻炼人。你就把手头的工作给文军交代下,下周一到局里报到吧。

听张文贵这么说,李愚同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的。因为对于一个上司,你的去留他已经无权作主时内心并不会好受。这样的调动,既不是专干张文贵出力办的,而且他也无力阻挡时自己是要表现的有些留恋。愚同就说叫我去干什么呀?如果真是编什么地名志的事,也没多少意思的,还不如留在你身边。张文贵说,话不能这么说,能进局里总是好的,只从干事开始熬起,你也要放机灵点。我看吴股长挺喜欢你的,这次要你可没一点迹象,而且说局务会已定了。其实也都在城里,挺近的,有空多回来走走。再说你到局里后对咱城关镇也是个好事。

李愚同能想来张文贵会怎么想自己。恐怕从上回在医院见到自己就觉得自己走是肯定了,而自己那回请他,让他也不好说什么了。只是他可能没想到这么快就定了,而且定前没有人与他商量,甚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可见李愚同虽是他手下的人,但他的命运并不由他决定,只能说明李愚同有自己的上升渠道,这渠道是自己挡不了,而这对上司并是一个好感觉,不过也只能做个顺水人情。

所以说的话里已有些套近乎的意思。显然他如何看自己已经不重要了。看来自己在城关的这一站是到头了,他就迅速地交接了工作,别人问时就说局里修什么地方志,自己过去帮几天忙,他想尽量表现的很平淡。

只他心里清楚,虽然都在城里,但局机关与城关镇教育组无疑是两个天地了。

到局里后,吴股长带自己到人事股算是报到,人事股还给了自己一个借调令,让交到城关教育组。吴股长给自己分的工作很简单,一方面先帮另一个姓杨的干事熟悉些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同民政局和地方志办公室对接,看这教育地名志怎么弄。当然,愚同做为新人刚来,必要的拘谨是要有的,范干事同自己也算熟,大家帮自己整理了办公桌,搬了电脑,安顿好后自己算是正式在局里上班了。

普教股四名干事,加上自己共五个人,四名干事中两男两女,两个男的,一个叫范林军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和招生,一个叫杨虎文,负责德育和安全。两个女的,一个管学籍,一个管内务档案,自己算一个机动人员。两个女的并桌坐着,范林军与吴股长并桌坐着,自己被安排到杨虎文的对面,四个人中两个比自己年龄大,一个就是范林军,另一个就是管学籍的那位女同志。虽没人说是这位女同志是办公室主任,但看样子大家有事都听她的,听说是吴股长从关东小学带来的,当年也是一名主任了。至于其他股室的人,李愚同由于来教育组时间短也没有认识几个,即使自己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的。所以在这个机关,李愚同知道自己虽然不是最年轻的,但却是地道的新人,一切要从头开始的。

局里有一正三副四个局长,一个党委书记,一个纪委书记,一个工会主席,算下来有七个局领导,李愚同没有一个熟悉的。局里有八个行政股室,七个事业单位,下辖的学校有近400所,六个为局直属学校。普教股算是最大的业务股室,从学校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德育教育,到招生与学籍管理都负责,业务主要与学校有关,与上面联系的部门也多,算是教育局里最忙的一个股室。

吴股长一天的主要任务就三个:批阅文件安排工作,开会,陪领导下校检查。有时不太重要的会议也派他们参加,下校检查时一般是哪块的事带哪个干事,但有时也不一定。李愚同来后,已陪吴股长下去几回了,其中两回还是陪着正局长去调研。

正局长是原来一个平原镇的书记,年纪快五十的样子,听说也是老教育出身,当教师,当专干,当乡党委副书记,镇长,书记一路上来的,算是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不过这些检查还没有李愚同说话的份儿,很多时候就提个包,端个水,开个车门,座谈时搞个记录,但李愚同已能感到被人尊重的感觉。

比如就坐时会把自己往股长身旁让,吃饭时也会和局长、股长一起被先让着吃。有时同吴股长下去了,被下面的专干校长请吃时,也会让到主位,被当成局领导般的敬酒。这李愚同能想来,自己到局里,也就代表局里了,不是自己变了,而是自己所处的位置变了。

那次去关东中学就是这样,自己见了连舟才知他已于学期初调来关东中学做了办公室副主任。同他们校长座谈时,连舟是没资格坐一边的,只在食堂吃饭时,他倒为自己和领导们端了饭。走时他们送,见自己同局长上了同一辆车,愚同瞥了一眼连舟的眼神有些复杂。

愚同知道面对几千人的大系统,一个局长的分量还是重的,而能成为局长身边的人是会让人羡慕的。但李愚同知道,自己还算不了局长身边的人。

之所以从普教股到办公室,实在有些偶然,也是吴股长没想到的。办公室写材料的罗军平家里有事,请了一周假,又有一个人外出培训,办公室的工作有些拉不开,办公室主任请吴股长派个人帮几天忙,吴股长就派了李愚同,没想到这一派就没回来。

没回来的原因是罗军平一周回来后,组织部来要人,点名叫罗军平过去,听说他的材料组织部看得上。局长刘峰不好拦,再说也是干事上进,教育局有人的表现。加之李愚同来后,刚好上面有几个检查,都是主要领导来的,局长要做专题汇报。这写材料的事就落到了李愚同身上。他倒也上心,用心研究了相关工作和领导的语言风格,参考了过去的材料,拿出的几份汇报很得领导认可。

在罗军平走后,局长刘峰就点名让李愚同留在办公室。为此吴股长还同局长讲了两回,局长的意思是编志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再说。这一留不但李愚同再没回普教股,而且后来的编志工作也由普教股移到了办公室。

当然在股室当干事,说不上在哪重要,在哪不重要,但办公室的好是大家看得见的。这个好就是容易接近领导,或者说接近领导的机会多,而领导就是权力,能靠近领导,也就靠近了权力,只是李愚同还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

他接手的就是罗军平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政务方面的材料写作和局里大的宣传报道,所以熟悉局里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就很重要。主任李均在教育上算一个人物,是经过多方历练的教育名人,当过三个学校的校长,两个大镇的专干,在工作协调方面很有一手,他接的就是当年老校长魏增科办公室主任一职。只听这些老干事讲,他的管理与当年的魏校长是大不同,李主任的管理就一个原则,不误事就成,别的都可随意。

办公室主任不同于一般股长,有自己的办公室,一般早上来处理了文件,安排好车辆,就不见人了,可能是跟领导走了,也可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一般有事打个电话,请示一下就行。办公室管的事很杂,要做好整个系统的协调,又管机关的后勤保障,还管着车队,门卫,打印室,机关灶,机关的家属楼……当然最主要的是为几个领导做好服务,特别是给一把手。

因此办公室与其他股室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与其他部门的来往就多,也是对外代表局机关的股室。特别是局长或其他领导,经常通过办公室传达各种命令或指示,开个什么会,叫个什么人,安排个什么事,处理个什么私事的。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办公室是领导的咽喉,所以在机关排序上,办公室总是在前面的,很多人也是从办公室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的。老校长魏林科当年能从阳中校长一步到办公室主任,是被很多人看好的,只是他没有如前一任主任一样成了局领导,后来落在了督导室当了副主任。督导室和进校在另一个院子里,所以李愚同来后一直还没见过魏林科。

当然从局里去督导室有些被赋闲的味道,听大家的意思,也就是因他是原来局长的人,不过也是年龄快到了要歇的意思。不过李愚同到办公室没多久,一切还无从谈起,对他来说,尽快地熟悉这个机关,尽快地了解它的运作是当务之急,所以工作是他当前最主要的事。

虽然李主任对纪律要求的不严,可他还是很遵守,早上总来得早些,下班也走得晚,反正办公室的杂事多,来人多,如果要干点什么,总能找到事做的。在办公室上班的有六个人,两女四男,两女的管内务和档案,一个管日常和收发,四个男的一个叫田洪亮的,主要负责机关后勤这块儿,管机关灶,机关家属楼,局机关公务员的工资等。一个叫韩强的负责党务这块的事。一个叫袁宝林,主要负责宣传,机关股室协调,监管车队和门卫,再就是李愚同了。除了那两个女的,他们几个的年龄倒相仿,平时没事了也会在办公室闲聊些,每个人的心态都很平和的。但相对熟后,李愚同知道没有一个人是随便进到局里,而且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自己的想法。

别的权力看不出,但办公室有两样东西,却有魔力,一个是局里的公章,不论哪个股室要发文件,写个什么证明,同别的部门做联系,总离不开这个公章。按程序,这章子只有局领导能使用,也就是每次盖公章,总要某个局领导同意,可很多时候领导并不好找,甚至有些事也不好给领导说,但又盖了没什么大影响,但盖与不盖就全在办公室了。另一个就是这部电话,向外只有这电话能代表教育局,向内这电话就是教育局的代表,甚至是局长的代表,是组织的代表。找系统的人,只要打这个电话没有不接,没有不回的。有时李愚同就想,这权力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对这些东西的支配权吗?

自己到办公室后不久,一个阳中的老同事要开一个证明,需盖局里的公章,来说了几回都不行。管公章的陈丽,非要叫他让阳湾镇教委先盖了章,她才能盖。按说这也是程序,她的要求没错的。可这事到底不是太重要的事,而且最终要的是局里的章子。

那天刚好愚同有事出去了,等回来时那个老师还在办公室门口站着。李愚同问了这老师,他就说了情况。李愚同看了证明,所要证明的事项也都是自己知道的,是真实之事。就进去给陈丽说了下,说这老师是自己过去的同事,要证明的事没问题,如果非要阳湾教委证明一下,他打个电话核实下行吗?陈丽见他这样说,就说盖了也没啥,就怕有问题,你既认识就行了,也就给那同事盖公章。

送老同事出来时老同事一个劲的感谢,说要不是他,他就得跑回阳湾一趟了。李愚同说没事的,谢什么。可同事居然跑出去买了包烟,回来把他叫出来非要给他。看老同事执着,李愚同就只好收了,老同事才离开。看着老同事的背影,李愚同摇了摇头。

今年全市各县区要创建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县,关东县也在大力推进,预计下学期一开学就要接受省上验收。局里决定在放假前召开一个推进会,要求各镇校要利用假期,再添举措,再补短板,力争到九月开学前准备到位。

这个推进会主要由主管普教工作的副局长林天成负责,局长刘峰临时给办公室安排了,说他要做个讲话,主要针对在“普实”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以及督促此项工作能如期扎实完成,要办公室下去走访些学校写个稿子。李军就把这任务落在了李愚同头上,叫他选几个点有针对性地下去看看拿出个稿子。为了体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李主任专门给他安排了一辆车,让他在放假前做好调研。

这算是愚同接手的第一个独立要完成的工作。他到教研室和普教股了解了工作开展的情况后,就分城区、川原、山区的选了要去的镇和学校,在司机白浩明的陪同下开始了走访调研。

李愚同虽说在关东教育上呆了十多年了,但好多乡镇学校没有去过,走前他把专干和校长的电话记下,以备联系。而这些专干和校长,他绝大多数不熟,有些十分陌生,每次联系时愚同心里不由会有些胆怯,自己怎么好给他们打电话。司机白浩明倒说,球的,打啥电话,直接去就行了。

好几个地方也就没打电话直接过去的。愚同还担心这门卫不让进,但到好些学校后门卫一见这车就开门让进了。司机白浩明说,这车是局里老车了,大多数学校都认识。到一些学校后,一见这车来了就赶紧开门通知校长。校长来后倒都认识白浩明,反倒没有认识李愚同的,还要司机来介绍,说这是咱局办的李愚同老师,来了解一下“普实”情况。

由于不熟,好多校长也不敢怠慢,叫人开实验室的门,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围着李愚同做介绍,愚同起先倒还不知从哪看起,也不知问什么,就多听少问,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你们在普实中觉得哪方面做得好,还有什么困难?是如何想法解决困难的?他们介绍时愚同会在本子上记些东西,他们也搞不清愚同记的是什么。看资料时慢慢也有了经验,好些资料全是做出来的,稍一认真就会看出里面的逻辑错误。一些分组,演示实验的准备,分组记录单还是存在问题的,发现后也会问学校,自然也会有解释。

愚同听了也不多说什么,倒搞得有些学校领导有些紧张。一会儿没来的正校长来了,专干也有来的,他们多与自己不熟,但与司机熟,就会同司机讲。一般碰到中午会叫自己吃顿饭,很多时候会叫到外面的馆子里,愚同发现吃不吃饭倒由不了自己,要么是专干校长非叫着吃,不吃就是不给面子,要么是司机说要吃,不吃就讽刺专干校长。愚同倒似一个配角。

但慢慢的愚同还是能把握工作节奏,只这一吃一喝,就算由不熟到熟了。再说起各自的工作经历,上学经历,总能找到契合点,共同认识的人,一说两说就也不陌生了。就会说些工作中的无奈之举,这实验教学不好搞,它要条件呀,还要工具和材料,更需要的是专业老师。可咱们恰恰没有这些,不是工具材料不足,就是没有专业老师,别说分组实验了,能大班上就不错了,再说考试又不考,怎么让教师用心教,让学生上心学呢?面对这现状,只能是准备资料了。

愚同知道大家说的都是实情,或许正是有这些困难与不足,才要推进才要普及,如果大家足够重视,也就没必要大力推进了。对这些现实的问题了解的多了后,愚同明白“普实”也只能是面上的事,不可能校校做扎实的。但有些校长专干,愚同能感到他们骨子里就不重视实验教学,而且思想上就有抵触,说结果就在那儿摆着还用做什么实验,真不知费那事干啥。所以转一圈下来,愚同能感到下面应付的人不少。一场“普实”没见得让学生能得到什么,用专干校长的话,反倒给下面增加了不少麻烦与负担。

愚同走着时也对关东县的教育差距感到惊心。由北部山区到中南部原区,再到城区,虽然都是学校,但差异还是太大了。好多学校愚同感到与自己上小学时没多大的变化,只是校舍建得比过去好些。他本想还到府河南的阳湾一带走走,想想那里熟人多,去了说不了什么的,也就没去。在城里几个学校时,由于自己与大家到底不熟,校长看样子也不觉得自己值得重视,一般是打发个副职或一个主任来说说情况就行了。

在实验小学,就是管教学的主任秋红玉接待自己的。红玉见是他,倒也随意,把实验小学的实验教学说得极好。愚同觉得自己只能例行公事,了解些情况。

回来给局长的稿子倒写的顺,肯定了全县这一工作推进以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点了在实验器材添置,专业教师培养,实验教学开展,资料整理等方面做得好的,突出的镇校。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上,以及面对这些不足和问题,积极主动地化解解决问题的少,准备蒙混过关的多,就是做资料,也不认真,逻辑错误极多,为此举的例子也典型。最后为此提了几点要求,也算工作方面的指导,稿子交上去后,局长改动不大,用李主任的话说,材料很实很管用。

那次会议愚同也参加了,一校一镇,介绍了自己在“普实”中的经验后,副局长林天成进行了工作安排,最后是局长刘峰讲话。讲话的稿子,基本就是愚同写的内容,愚同在下面听时到有种神奇的感觉。

下面的专干校长们听着局长讲话,谁能说局长不了解情况,不熟悉情况?对大家的成绩肯定的到位,对存在的问题点得更透,连一些专干校长的心思也摸得准,给出的解决方法也实用。

愚同看着大家随局长讲话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全县的教育管理中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教育的思考,会通过领导上升为组织的意见和要求,进而对全县教育工作产生影响。

不由在心里对自己现在的角色重新审视起来,也知道机关生活是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