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不虚发10

  楚蓝说道:“有一位大诗人曾经说过,他每次写的诗都会拿给一些只是稍通文墨的人看一看,或者是念给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老百姓听,这些人全都听得懂了,才算是一篇好诗作,他才会满意了。”

  她笑眯眯地看着林诗音的手稿说道:“虽然咱们不用这样,但也不能写得太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我一个人说了好也不算数,咱们还是要多找几个人看一看,要多数人都说好,咱们再交给李管家拿去你们家的书局大量印刷上市么。”

  林诗音本来就担心楚蓝就算觉得哪里不好也不会跟她说实话,她的提议也算是正中下怀。

  她道:“好!”

  这种由她自己一个人细心呵护、精心打磨、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东西,对林诗音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她把它当做自己的宝贝。

  完成它的时候,既忐忑于拿出来给人看有的人会不喜欢、又满怀期待地想着,是不是也有人会认同她在话本中的一些想法,同时,也害怕会有人把她当成宝物的东西贬低得一文不值。

  李园人多,很快楚蓝和林诗音就找到了第一个试阅的读者。

  这人就是林诗音的小楼里伺候的两个婢女。

  一个年纪大一点儿,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已经嫁人生子,另一个则是只有十五岁,还是个小姑娘。

  二人性子都还算活泼开朗,听见楚姑娘说要给她们讲个故事,连小姐也跟在她身边,神情倒像是有点兴奋的期待的模样,脸颊上因为兴奋而微微有些泛红。

  她们两个伺候小姐也有些年头了,从没有见过她这模样。

  二人先开始还有些奇怪,但楚蓝开始讲她的故事,二人一个在简单打扫林诗音这座小楼的卫生,另一个则是在做帕子。

  总归都是在小楼内。

  楚蓝先跟做帕子的小丫头讲,两三万字写起来很难,但说起来其实要不了多久。

  这名小丫鬟给手中的帕子锁好了边,又在帕子角绣了一朵红梅,彻底完工时,楚蓝也把故事讲完了。

  林诗音双手揪着手中的帕子,努力控制住自己没有说话。

  而楚蓝尚未开口,小丫头已经眨着眼睛笑问道:“楚姑娘,这是你闯荡江湖发生的事么?可真有意思!听说少爷比你在江湖上游历的时间更久,他是不是故事比你更多?”

  楚蓝没有回应,她看向林诗音。她什么都不用说,她也能明白她的意思——

  这小丫鬟的话实在已经是最好的报奖。

  因为楚蓝与故事里的女主人公一样用剑、做的又是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侠义之举,从她口中说出来,她事先没说是话本,小丫头可不就以为这是楚蓝本人身上发生的事么。

  这故事只是勉强在林诗音身边识了字、没有正经读过什么书的小丫鬟都听得懂、并且还以为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其余的也不用再说啦。

  林诗音按捺下激动,对楚蓝点了点头。

  二人一出门,正好遇到来找楚蓝的黄婆婆,她当即拉住黄婆婆打算把这故事再讲一遍。

  林诗音过意不去,拦住了楚蓝,拉着她到一旁说道:“一个一个讲给人听太慢了,咱们不如看看府中下人们歇息时都聚在何处、做什么消遣,找两个会讲故事的,说给他们,叫他们传扬出去,楚姐姐你觉得这主意如何?”

  楚蓝点头:“当然好。”

  她看向黄婆婆,她这些时日一直跟她一起住在李园中。

  楚蓝在茶棚里从那几个死人身上取的钱财她既然说了要给黄婆婆,自然也不会因为她要与自己同行就收回来。

  因此黄婆婆身上多少也有些钱。

  她大半辈子没有过过这样安稳的日子,知道楚蓝一诺千金,不会随意抛弃她之后,她就放心了许多。

  楚蓝习惯了一个人,别的不说,收拾自己还是非常利落的,很多事情根本不用黄婆婆赶到,她就已经自己做好了。

  因此黄婆婆难免有些无所事事。

  她是跟着楚蓝一起的,李园的管事不会给她安排什么事情做。

  黄婆婆操劳忙碌过了半生,早习惯了那样朝不保夕的日子,如今一日一日的闲着,她又有些不习惯。

  她开茶棚,无论如何也是要招待客人的,性子再内敛、嘴巴再笨的人,干得年头多了,性子也会多少变得外放一些。

  而黄婆婆并不是个性子内敛、嘴笨的人,只是有些胆小而已。

  如今她过起了从未想过的安稳日子,每天一睁眼再也不是发愁今天怎么过、明天怎么活。她很快就跟李园的许多下人熟悉起来,大家混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多了,自然什么话题也都会聊的。

  比如此时,黄婆婆见姑娘有事吩咐她去做,她想也不想一连声地答应下来,生怕楚蓝反悔又不让她做了。

  每天闲着吃白饭,她心里头是真的有些不踏实。

  有她帮忙,楚蓝和林诗音很快就又找了两个识字的老仆和婢女来。

  李园的两个主人对待仆从一向宽厚,从不稍加苛责,每过一旬都会让下人休息一天不用干活儿。

  黄婆婆找来的这四人今日都是休息的。

  林诗音见人多了,哪怕只是府中的下人,她也有些赧然,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东西给他们看。

  幸好有楚蓝在。

  她把那一迭纸张交给他们说道:“你们把这个看完,跟我说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黄婆婆不识字,楚蓝就把她拉到一旁,又把这故事跟她说了一遍。

  楚蓝说完,一转头就看到不远处四个人正坐成一排,第一个看完一张纸就递给下一个人,依次这么传给第四个人,她看完了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在一旁的一迭纸上。

  这时候剪裁过的纸张一张纸上其实写不了多少字,一张纸很快就能看完。

  四人排队看,一点儿也不耽搁什么。

  而看他们四个此时的神情……

  分明也是看进去了。

  楚蓝转头去看林诗音,她正低头看着面前的一株兰草,但心思很显然并不在那一株兰草上,面上露出了微微的喜色。

  黄婆婆一边觑着楚蓝的面色一边说道:“姑娘,你说的这,是你遇到老婆子之前发生的事么?那小猫儿一家,后来怎么样了?”

  小猫儿一家正是林诗音写的这个小故事里,被女侠救下的人。

  黄婆婆这么问,分明也是把这件事当成是真事儿了。

  楚蓝摇头,低声说道:“不是我。”

  府中有了这几个人帮忙传播——但楚蓝和林诗音都想到,这府里的找的都是些仆从,其他人不说,从她们两个这儿知道的故事,她们都是这些仆从伺候的主人,他们对着她们很有可能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因此楚蓝又去找了李管家。

  他打理着李家外头的许多产业,外头的人脉当然不是楚蓝这个很少出门的人能比的。

  楚蓝一说想要找人传话本,她没有提到林诗音,李管家自然而然就以为是楚蓝自己的事。

  楚姑娘对于自己想要名扬天下这件事,从没有遮遮掩掩过。

  李园上下都知道。

  而李管家比普通人知道得还要更多——主要是他听见楚姑娘亲口说过,她想要扬名也是为了完成师命、找到合适的传人。

  李管家是李家世仆,他也算是看着李寻欢长大的,在心里一向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当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主人忠心不二。

  楚蓝救了李寻欢,在李管家心中的感激程度能超过他本人的救命恩人。

  楚蓝的事情,李管家也是当做自家少爷的事情一样尽心尽力去办的。

  那她觉得如今的法子太慢了、找不到合适的传人,想要借用说书人的嘴把她的事情传得更广、知道的人更多,那一点儿也不稀奇。

  而李管家也能够做得到。

  李家外头的产业当中,客舍茶楼不在少数,还有许多都是日日高朋满座的大茶馆、大酒楼。

  许多茶馆里,为了留住客人,都有专门聘请的说书先生每日固定时间去说上一段故事。

  不管故事新老、长短,主要是为了叫茶馆里的客人们听个热闹。

  楚蓝能想到这一招,李管家也是佩服得很。

  听楚蓝说了她的要求之后,李管家当即点头打包票说道:“包在我身上,楚姑娘只管放心。”

  楚蓝一看他就是要大干一场的模样,连忙说道:“不着急,先找几个,书局老板、老道的说书先生看一看,听听他们的评价再谈后续。”

  “评价?”

  李管家稍有不解,但很快就想明白了——楚姑娘可能是担心这故事说出去不够精彩。如今的世道能够读书识字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因此这玩意儿主要开始要靠口口相传。倘若故事不够精彩、不够引人入胜的话,大家伙儿听过一回就忘了,的确可能无法传开。

  楚蓝能够想到要先听一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也够细心的。

  李管家在心中暗暗点头,面上不露声色地笑着说道:“楚姑娘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这就去办?”

  楚蓝道:“其实没有那么着急……你要是有别的要紧事就先去办了,我这件事可以往后放一放也没关系。”

  李管家弯腰行礼道:“是,楚姑娘,我明白。”

  这是林诗音自己的一份事业,不光是林诗音本人,楚蓝也挺重视。

  二人为了成功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想尽了办法。

  但其实林诗音文采不凡,再加上她的故事有李寻欢这个江湖老手、楚蓝这个看武侠小说无数的人在一旁给她做参考,她也只是写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并没有那么难。

  这个故事对于娱乐项目极为匮乏、话本永远老一套的古代人来说,已经足够精彩了。

  多数人一听就觉得有意思,转头闲聊的时候就说给别人听了。

  哦,李园里的仆人们口口相传时,不约而同地都将故事的女主角说成是楚蓝。

  尽管林诗音的故事女主角并不叫这个名字。

  但大家根本不在意这一点,都觉得这就是楚蓝的化名,大家给旁人讲故事的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好像生怕他们口中的故事主人公楚蓝突然冒出来一样。

  没两天,城中的两个大茶馆里也说起这个故事来。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把这个只有两万多字不到三万字分成了上下两部分。第一次听的客人们都听得入了迷,急吼吼地催着说书先生讲下部。

  说书先生将故事分了上下就是为了吊客人胃口的,怎么可能轻易叫他们如愿,自然是笑而不语。

  于是传扬得更开了。

  林诗音这故事的开头也很有几分吊人胃口的色彩。

  她是以一个为祸武林的大魔头传闻开始的,据说这个大魔头杀人如麻,双手沾满了鲜血。

  谁也不知道这大魔头从哪里来、又为何要到处送取命帖,到了取命帖上的时间后就直接上门去灭人满门。

  没有人见过他长什么样、也没人知道这大魔头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因为见过他的人都已经死了。

  小猫儿的父母在江湖上也是一对出了名的侠侣,这日他们也收到了这大魔头的取命帖,帖子以鲜血写就,上头只写了“三日后午时登门”七个字。

  这帖子如今在江湖上被称为催命符、索命链,人人闻之色变。

  因为不知道这大魔头行事的缘由,也不知道他的武功深浅,连防备都无从做起。

  他送帖子的都不是江湖上的无名之辈,这些人闯荡江湖多年,自然也有一些至交好友。

  最先收到帖子的人还以为是什么人恶作剧,后来全家被灭、只留下这一封鲜血写的帖子,一桩桩血案发生的多了,江湖上传扬开去,大家才知道,这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实实在在的催命符。

  自然,也有收到了帖子的人请亲朋好友前去助拳,但不惯那些人叫到多少好友帮忙,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一起被杀。

  一时之间,江湖人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害怕收到帖子。

  收到了帖子的人更是惊惧不已,好像看到了自己惨死的画面似的。

  这样的死亡威胁之下,小猫儿一家收到帖子差点被逼疯了。

  以前也有人想过全家在帖子上的时限前搬走、分开去朋友家借住,但也无一人能够逃脱魔爪,只会连累更多人跟他们一起死。

  因为这帖子送的都是名门正派、侠名远扬的江湖人士,这些人有了前车之鉴,自然也就不愿意连累亲朋好友了。

  收到帖子不肯再叫人来家里帮忙、也不再试图离家逃亡。

  小猫儿的父母也是如此。

  二人做好了与那大魔头拼死一战的准备,当然,也做好了全家一起走黄泉路的准备。

  一家人将家中仆从在三日内尽数遣散,只等着大魔头上门。

  到帖子上的那一天清晨,小猫儿却听到敲门声,他去打开门,见到门外站着一个背着长剑的年轻女子。

  她的笑容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奇异的能够安抚人心,还能叫小孩子一见就喜欢。

  七岁的小猫儿明知道有个大坏蛋今日要上门来,本来开门时很害怕的,但见了这背着长剑的姑娘,他一下就忘了恐惧,不由自主地跟她一起笑起来。

  “你是谁呀?”

  那姑娘说道:“听闻有一个大魔头今日午时要来你家,我特意前来助拳。”

  这个开头,茶馆里的客人们一听就入了迷,不由自主地跟着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语调进入到那个故事里。

  等听到说书先生说到“大魔头到了午时如期而至,被这自称叫楚横秋的女子斩于剑下,临死之前却露出诡异的笑容,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在场所有人听了呆若木鸡”之后,就手中折扇“啪”地一合,来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客人们大多数都不干了,催促个不停,就差站起来拉住那说书先生不让走了。

  这一番试讲的效果太好了,李管家也有些出乎意料——他本人平时忙得很,很少有空闲去茶馆里听说书先生说书,也没有这个闲心。

  因此故事好不好的,他也说不上来,无从比较、更无从说起。

  楚蓝既然托他办这件事,故事他当然也是看过了的,但看过知道是个很通顺流畅的故事,也就完了,他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类型,分不出个好坏来。

  交代人去办这件事的时候,李管家心里有九成觉得能够办好,但他却没有料到,这故事竟然大受好评。

  凡是听过的人,有九成都说好,追着要问下部。

  林诗音的这个小故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全城,飞速演变成了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已经落伍了的情况。

  李管家听了手底下人的回禀后莫名有些与有荣焉地想着,楚姑娘就是楚姑娘,不光武功厉害、人品出众,这是不管做什么都能成啊!

  他快速处理完了手头的要紧事,第一时间去寻楚蓝汇报这件事。

  那时楚蓝才练完剑,正在林诗音的院子里。

  她找林诗音也是说这件事的——

  有黄婆婆这个交际高手在,如今楚蓝也算得上是李园消息最灵通的人之一了。

  下人们当中林诗音写到话本故事兴起,她当然也第一时间知道了,也告诉了林诗音,今日来找她,是因为李府的下人出门采买,根本没有特意去打听,就得知了原先只在李府传播的话本如今已经传得全城都知道了的事情。

  于是楚蓝也知道了,就来找了还在等消息的林诗音。

  她才到没多久,李管家也来了。

  楚蓝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于是她没有开口。

  果然,李管家就是来汇报这这个好消息的。

  楚蓝虽然事先已经知道了,但此时与林诗音一起从他口中得知了专业人士的评价后,还是为林诗音感到高兴。

  她这个只是参与进来的外人都觉得高兴,林诗音更是兴奋。

  “真的么?李伯,书局老板、掌柜的、伙计、茶馆说书先生们全都说好?”

  李管家笑着说道:“是啊!如今这故事已经火遍全城了!本来只在咱们家的茶楼里讲,不过短短两日,满城有名有姓的茶馆东家都找上门来啦,跟我商量他们的茶馆也要讲这个新故事哪!这都是要给咱们家茶楼分钱的。开价要印这个话本的书局也有两三个了,不过,既然这话本大受欢迎,那自然还是要留给咱们自家的书局印了拿出去卖才好,小姐你说呢?”

  林诗音勉强按捺下兴奋,点头说道:“这些生意上的事情我不懂,李伯说了算……”

  李管家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哎哟,看我,都高兴胡涂了,这是楚姑娘的话本,当然应该先请示楚姑娘的意思。”

  他看向楚蓝说道:“楚姑娘,你说呢?”

  楚蓝摇了摇头,跟林诗音对视一眼——从这一眼中,二人的默契好像又增加了许多。

  两人守着这个目前只有她们两个,还有林诗音的一个贴身婢女,共三个人知道的秘密,在颗粒管家面前心照不宣地对视笑了笑。

  楚蓝说道:“我也是对生意一窍不通,李伯你看着安排吧,我都行。”

  李管家告退之后,楚蓝和林诗音上了小楼的二楼,进了她的闺房里面,林诗音一时兴奋得脚下步子都大了许多。

  她走了两步,转过身来,双目亮晶晶地看着楚蓝说道:“楚姐姐,我真没有想到!”

  楚蓝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你用心之作,你该对它多一些信心的。”

  她顿了顿,又说:“诗音,你要乘胜追击啊。”

  林诗音一愣:“什么?”

  “你写的第一个故事大受欢迎,自然要趁着这口气赶快写第二个。”

  林诗音闻言陷入了沉思当中。

  就在林诗音的人生第一个话本印出来,在城中卖得很好,她开始为第二个故事打腹稿的时候,楚蓝也从李管家那里听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楚姑娘,有人上门递了拜帖给你,说是想要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