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253章 三让三辞(三)

文武百官最近也有些疲惫了,三让三辞虽然在史书上很好听,可是老让他们跪来跪去的,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而且小女弟也是手段阴狠,每一封圣旨都写的臭长臭长的。害得他们需要在地上听完相国大人的唠叨,还要再听女帝的长篇大论。

有些官员年事已高,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下一次就该考虑请假了。

毕竟他们年纪到这个份上,对更进一步也没了什么诉求。

自然不会和其他人一样,有这么强烈的上进之心。

当然这些人并不包括姜天明和姜天羽的父亲姜博文,他可是实实在在的老而弥坚。

虽然他年纪也不小了,也接近了退休红线,但是并不妨碍着他有一颗怦然跳动的野心。

每天看着两个儿子在朝堂上操弄风雨,让他这个当老子的十分羡慕。

奈何自己年龄不对,没有进入相国大人的嫡系行列,故而只能在其他方面悄悄用功,希望能入了相国大人的眼球。

特别是一些老家伙已经接近退休,他们的位置肯定是要空闲出来。

有些老家伙别看着其貌不扬,手里把持着却是要害地位。

平日里许多官员不敢动他们,毕竟官场上也是讲究论资排辈的,这些老人们还是有些许威望在的。

当然不动他们的原因更多还是他们接近了退休没必要和一个即将致仕的老头子置气。

他就是再倔强,再顽强,也干不了几日了。

而他们还有大好的年华去享受权利的美妙。

姜博文仔细算过了,六部尚书肯定都是要动一动的,到时候肯定会空缺出来一个尚书位置。

那个位置要是他努力得到了,他们姜家可就真成了新朝第一大世家了。

无论哪个部门,只要能得到尚书的位置,他都是十分满足的。

哪怕给他调到一些比较冷门的刚成立的部门,让他去主持工作,他也是比较愿意的。

手里有权和地位高是两个概念,两者所享受到的乐趣是不同的,两者所拥有的权势更是天差地别。

真说句不好听的话,他现在说的话,可能还不如徐天华管家说话管用。

管家是拥有很高的地位吗?

不不不,他甚至无官无职,但是他背后却代表着权势。

宰相门前三品官,从来就不只是一句戏言。

徐天华却开始仔细打量起这封从土番寄来的信件。

诸葛玄特意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送到他手上的信件,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看着信件的内容,徐天华还是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这与他的第二套方案简直是不谋而合。

当然只是背锅的人换了一下罢了。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

他不介意给手下一个锦绣前程的机会,毕竟这样的机会他手里多的是。

喝了一口江南才上供的茶水,便轻轻的将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点燃起来。

看着书房里挂着的地图,上面标明了整个大宁帝国的军事布局,而几处标红的点儿则是正在发生战事的地方。

也许这个点儿在相国大人的府中,就只是个红点儿,而在当地却是一片战火连天。

数不清的断臂残尸,数不尽的烽火燎原。

土番国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猛烈的进攻。

上千万只流箭如同流星一样射入了城内,无数的巨石被投石车一颗颗投了上去。

这个号称土番第一坚城的国都已经摇摇欲坠起来,里面的百姓早就跑了大半。

留下的土番朝廷被国王裹挟,带着全国残余的部队在这里顽强的抵抗着。

前线已经放弃了过半的国土,土番国王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放弃的。

一开始他听从了国内臣子的建议,抛出一些城池来满足大宁帝国的胃口。

可没想到这胃口并不是一般的樱桃小嘴,而是血盆大口一样的咬在了土番的身上。

如今大宁帝国的十五万大军,已经将土番的国都团团包围,土番国王已经想不到哪里还可以继续退却了。

当年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味的妥协退让,换来的就只有大宁帝国的得寸进尺。

前任国王昏聩无能,竟然真的签下那丧权辱国的条约。

虽然他发动了政变,处死了国王,但是其后遗症仍旧作用着整个国家。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连五万大军都凑不出来,去抵抗大宁帝国的铁骑。

看着这土番国都不过区区一两万的残兵败将,他真的对现在国都的防线表示担忧。

但如果真的连国都守不住的话,他们又能守得住哪里?

难不成真的要像先祖一样继续往西逃窜,去开辟新的家园吗?

一辈子当懦夫,又如何真正能站得起来?

先祖的智慧他品味不了,现在唯有死战可以为他正名了。

“诸君,现在我们已经退无可退啦,身后就是亿万百姓,身后就是万丈深渊。没有死战,方能博得一线生机,所有人给我披甲上阵,寡人要开城门,与他们决一死战。”新任土番国君豪气倍增的说道。

台下的众多臣子此刻已经后悔和他一起发动政变了,与先前的承诺并不一样。不仅惹来了大宁帝国的挥兵进攻,更是要面临如此亡国之危。

是他先前信誓旦旦的说着能保障大家的安全,是他先前信誓旦旦的说着能够维护大家的权益。

现在又是什么样?未来又会能是什么样?

这些大臣们已经不关心了,因为眼前的这个疯子竟然想让他们拿着大刀,长矛去和外面的精锐之师碰一碰。

真的很后悔扶植这样一个莽夫担任国王,真是莽到最后一无所有啊。

下面那些大臣们全都低眉顺眼,表面上顺承着新王的意思。

背地里却已经开始勾结城外大宁帝国的将领,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国都。

既然队友靠不住,那么就用队友换个好前程好了。

众多大臣,诸多派系罕见的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不能继续陪着这个莽夫一起殉国了,这样实在太亏了,还不如当年签丧权辱国条约的时候,那时候起码他们手中还有特权,还管你这偌大的国家。

可真要是继续陪着他疯下去,别说特权没了,眼瞅着连整个国家都快保不住了。

打定主意的众人也不理会着新王越发难看的脸色,开始三三两两的请命回家准备。

而大宁帝国这边儿则继续着上演着岁月静好,盛世繁华。

放眼天下诸国,也就他有这个闲情逸致可以玩三让三辞的戏码。

加油帝国那边儿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愣是要角逐一个诸侯霸主出来。

贾似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手握重兵自然威慑的群雄。

九皇子在赵高的协助下,悄悄的拉起了一支不下于六万人的队伍。

然后也占据了十多座城池的样子,像模像样的打起复兴王室的称号。

其他独立的省份却不买账,他们更加信任贾似道拥立的幼帝。

毕竟他给各个省份独立的诸侯都封了王爵,彻底坐实了他们诸侯的身份,极大的满足了这些独立诸侯们的虚荣心。

也从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们名义基础,不让他们麾下的百姓有太多的反感情绪。

而九皇子那边更多的只是给他们画大饼,开空头支票。

毕竟传国玉玺等诸多要害东西全部都在贾似道手中。

本来这东西应该是赵高保管,奈何在突围的过程当中极度混乱,为了大局着想的赵高丢车保帅,以传国玉玺为条件换取了一个突破口。

不曾想,这个举动竟然成为贾似道名正言顺分封诸王的利器。

然而在分封过程当中并没有承认九皇子的诸侯地位。

这也就让靠近九皇子的诸侯蠢蠢欲动起来,毕竟九皇子手里现在的地盘也不是干净的,就算是抢过来,也没有什么人会说什么。

况且说不定京都里的贾似道还会拍手叫好呢,更说不定一高兴给他再来个封号呢。

说实话,九渊帝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韩信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他的地盘受到了许多诸侯的联合进攻,四处应对进攻的他采取了钓鱼策略。

通过示敌以弱的老办法,成功给他周围的诸侯营造了一个他不堪一击的错误想法。

当然,为了让那些诸侯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确确实实放弃了许多地盘。

那些诸侯吃到实际利益,自然不会进一步逼迫韩信,毕竟韩信背后有一个庞然大物。

真要是和那个庞然大物对上了,就算九渊帝国的所有诸侯合起伙来,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