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119章 孙恪命运的转折

公孙拓下令全军冲杀,终结这场战争。

五万琉球大军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嗷嗷怪叫的冲了上去。

现在冲上去,跟捡功劳没区别。

毕竟,敌军胆气已丧。

五万琉球士兵爆发了此生最强的战力,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斩杀敌人,获得军功。

看着士气如虹的琉球军队,公孙拓稍感欣慰,总算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反观东瀛方面,先是协从军倒戈相向,自乱阵脚。

接着,大军被火海吞噬,乱作一团,自相践踏者无数。

德川不举短暂的愣神过后,便带着亲信撤退,在折损无数之后,成功退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火海,德川不举内心只有两个字:完蛋!

什么都完了!

他一直没把琉球军队放在心上过,万万想不到,最后消灭他的,居然是他从来没有看得起的琉球军队!

何等讽刺!

想到这,德川不举直接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倒在了地上。

吓得众人连忙搀扶,德川不举可以说是琉球岛上东瀛军队最后的主心骨了,如果连他都倒了,东瀛方面还真不知道有谁能救他们于危难之际。

在经过军医的抢救过后,德川不举再次睁开了眼睛。

看着周围将领,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灰渍,这是刚刚大火熏过的痕迹。

看着狼狈的麾下,德川不举自责不已,对着众人说道:“今日战败之责,全在于我,与诸君无关。古人常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今日一看,果真如此!是我无能啊!连累大家了!”

德川不举的心腹见此,再次跳了出来劝慰道:“将军切莫如此说,此次战败非您一人之责,我等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当然,最大的责任还是在于敌军之狡诈,谁能想到他们竟然设下埋伏,还用了火攻,用如此有伤天和的方式来战斗!实乃胜之不武也,若两军各自退出十里,再一次厮杀,胜者一定是我军!”

其余将领看着这位心腹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一时间也是言语堵塞。

是啊,好听的都被你说完了,具体事实你是一点也不顾及啊!

虽然说火攻有伤天和,但是在战场上,只要能赢的都是好手段。

哪有什么阴谋诡计,不过是兵者诡道也。

打不过就是诡计,赢了就是兵法通神。

众位将领看破不说破,继续听着德川不举心腹的吹捧和开脱。

听着他的描述当中,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身上的罪责也能减轻不少。

仿佛这场失败不过是巧合罢了,最要紧的还是要聚拢残兵,不然终究会成为流寇一般的存在,被任何势力轻易拿捏。

德川不举一锤定音的说道:“我意,各位将军,每人带十名亲兵,冲进龙牙山,整顿军队!能带回来多少军队,就带回来多少军队,这是我们以后能否继续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关键!拜托了,各位将军!”

各位将领也知道事关重大,罕见的没有相互推脱,全都接下了这个军令,带着亲兵冲进了一片火海的龙牙山,聚拢残部。

哪怕这些人带回来三千人,他们都能占山为王,继续有滋有味的活下去。

但要是他们连一千人都拉不回来,那么他们以后可能活的连土匪都不如。

毕竟,他们是东瀛人,兵员很难得到补充。

目送十位将领离开,德川不举连忙命令剩下的军队隐蔽起来,免得被琉球军队发现。

现在琉球势大,德川不举也没有头铁的想要去硬刚他们。

大宁帝国,京都,相国府。

徐天华看着池塘里的鱼儿全都汇聚一堂,十分有趣。

李春芳看着徐天华兴致正浓,识趣的没有上前打扰。

一炷香后,徐天华钓上了一条鲜鱼,心情大好。

看着站了许久的李春芳,便招了招手道:“春芳啊,站在那里干什么?过来看看我钓的鱼。”

李春芳一听,连忙小跑过去,谄媚的吹捧道:“相国大人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了,这么难钓的鱼都轻易拿捏,实乃我等楷模啊!”

徐天华看了看他,笑了笑道:“哈哈哈!你啊你,还是和原来一样浮夸,不过是钓了一条小鱼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神乎。既然你都开口了,也不能让你白费口舌不是,这鱼你就赏你了。”

李春芳意外的惊喜道:“承蒙相国大人恩赐,下官一定鞠躬尽瘁,为相国万死不辞!”

徐天华面色如常,拍了一下李春芳肩头道:“别老把死字挂嘴边,不吉利,我还需要你们治理天下呢。说吧,这次来是什么事啊?你这个吏部天官,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哈哈哈哈……”

李春芳有些激动道:“相国大人,您说笑了,没事也要来给您汇报工作啊!下官确实有点小事,需要麻烦相国大人您。”

徐天华喝过侍女送上来的碧螺春,面色如常的开口道:“说吧,绕了这么大一圈兜子,要是不重要,我倒是有些不信了。”

李春芳平复了一下心情道:“相国大人,您可还记得孙恪?”

徐天华面色微变,心中千思百转,好不容易才想起来这个人名,然后眉头微蹙的说道:“原皖省巡抚孙恪?不是贬官云省了嘛?又来求情?要是别的人还好说,但是这个人万万不行。他做的那些事,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当初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甚至不可能让他活到现在。”

李春芳面色一苦,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相国大人,我知道这个孙恪罪大恶极,当初更是罪该万死。现在活在这世上,已经是相国大人法外开恩了。但是……下官确实有些难言之隐,不得不为他说两句。”

徐天华面色如常,声音微冷的说道:“我倒是要看看你能为他开脱些什么?你今天要是说不出什么让我动心的话来,这个孙恪的官也就到头了,当然,他的命也就到头了。”

李春芳顿时汗流如注,急忙开口道:“相国大人恕罪,下官不是为他开脱,而是想让他戴罪立功。”

徐天华面色微变,似乎知道了李春芳所求,便继续看着李春芳表演。

李春芳面容窘迫,声音有些发颤的说道:“相……相国大人,琉球收复之后,必然要设立琉球行省,可否让孙恪担任第一任巡抚,戴罪立功?”

徐天华冷冷的看向李春芳,继续质问道:“给我一个理由!”

李春芳连忙递上一纸文书,那是一份奏折,孙恪越级递交的奏折。

徐天华看了一眼,还是打开了这封奏折。

也正是这封奏折,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孙恪的命运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本来的必死之局,竟然变得令人不可置信起来!

徐天华也确实被孙恪折服,暗叹还是小觑了大宁帝国的英才了。

这是一封劝谏奏折,里面详细写了如何治理琉球和安抚恢复琉球的策略,并重点阐述了收复琉球的重要性以及东瀛的危害。

孙恪在里面,不仅将琉球的重要性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将他的未来也描绘的异常宏伟壮阔,让人看起来就跃跃欲试。

徐天华看后赞叹道:“孙恪确实是一个人才呀,以前让他当内陆的巡抚,确实有一些委屈他了,这种人才哪怕是放到琉球当巡抚,也是有些委屈了。不过,他作为琉球十三策的提出者,理应让他去践行他自己的施政理念。”

最后,徐天华还对李春芳许诺道:“如果他真的能完成他奏折上的那些施政理念,将来让他进入京都,执掌部阁也是可以的。”

这些话在李春芳耳中,那是如同春雷一般的存在!

孙恪真要是能做到如此地步,那么李春芳以后在京都的势力将一发不可收拾。

孙恪自己也没想到,他这封奏折只不过想谋取琉球巡抚一职罢了,没想到相国如此重视和看好,甚至许诺了他未来的锦绣前程。

在这一刻,他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