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320章 行贿成为奴隶

这种分封制度下的军队体系,和欧罗巴洲各国非常的相似。

这也是维持一个庞大的陆权国家,所不得不采用的方式...

历来强大的陆权国家,军队的制度都非常的混乱,无法做到统一,因为各部必须要相互牵制...

这样的军队体系,对外作战还好,毕竟苏丹每年都要征召部队参战。

可对于防守,就不能很快的组建出部队,从而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很长。

因此当张立在挨州开始登陆的时候。

埃及行省的部队,才开始组建。

张立最初遇到的抵抗也非常的少。

后知后觉,是陆权国家的常态。

你来打我了!

边关失守了!

我才能组建或调动军队去反攻。

这样的后知后觉,注定了陆权国家在面对入侵的时候,都是以局部失败开始。

中华这样的海权国家,和大明相比就是北方的草原部族。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

从哪里开始?

都是由中华说了算。

一个蒂马尔领主,根据土地大小,一般出一个到数十个带甲骑兵。

一个骑兵的身边,还要有几个掩护他的步兵、仆人、马夫等等。

所以在奥斯曼和欧罗巴洲,一个骑兵并不是指一个骑兵一匹马。

而是指围绕这个骑兵作战的,一群人。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蒂马尔制度在激励着士兵。

你说若是一场大战之后你立了功,然后苏丹给你封上个几百亩土地,从而让你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那你是不是非常的想立功,作战也就更加勇猛。

但他们的战斗力,和职业化的中华军队相比,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张立的前锋营完成登陆之后,奥斯曼在这里临时召集起来负责防守的民兵部队。

已经被西洋战区战列舰的炮火击溃。

耕地越多的地方,蒂马尔领主越多,能召集的军队也就越多。

挨州这里都是沙漠,所以蒂马尔领主也非常得少。

直到张立的前锋营,在十多日后饮马地中海。

来自埃及行省的上千个蒂马尔领主,才组建起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这时挨州失守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奥斯曼苏丹先知三世的耳中。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中华怎么会向我们进攻呢?”

“我们可是他的盟友,我刚和他们的皇帝陈兴显,签署了互不侵犯的条约!”

“这怎么可能呢!”

先知三世握着战败消息的手,一直在颤抖。

一句句不可能从他的口中,不断发出。

他是百撕不得骑姐...

陈兴显来找他签订这个合约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合约的签订,就是为了撕毁?

这时站在下面的大维齐尔开口了:“苏丹陛下,看来中华的阴谋,在条约签订之前就开始了!”

“我们必须立刻派出精锐的近卫军!”

大维齐尔是奥斯曼帝国的官职,相当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中华的总理大臣,居文官之首。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和我们历史上的哪个朝代最像,那也只有大唐。

大唐战神李靖,远途奔袭,一举攻灭突厥。

西突厥一直向西迁移,最终形成了奥斯曼帝国。

一个游牧民族创建的帝国,如何能持续开疆拓土,那一定得学习击败他的敌人。

那就是大唐帝国...

大唐帝国的特点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包容。

他们包容一切外族和文化宗教,但也包容出了安禄山这样的人。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也采取了和大唐一样的包容政策。

他们尊重辖区内各民族的信仰,将国内百姓分成了众多教区。

在每个教区都由当地宗教领袖管理日常事务,苏丹不作干涉。

现在和先知三世对话的大维齐尔,出身是个奴隶。

这个奴隶的身份,甚至还是他的父母通过行贿当地官员得来的。

奥斯曼帝国的法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派法,一个是世俗法。

教派法管理奥斯曼帝国的口口族群,世俗法则管理其他民族。

奥斯曼帝国的突厥贵族,就等于是大唐的关陇集团,是世袭贵族群体。

为了突破这个群体的束缚,德米舍梅制度应运而生。

由于两套法律都不允许拥有奴隶,只有边疆地区穷人家的孩子,才能成为奴隶。

而这些奴隶的唯一主人,就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

这些半大孩子成为奴隶后,就要进入学校学习如何作战,如何治理国家。

而这些奴隶,最终逐渐取代了突厥贵族,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支柱。

一张白纸、一张只听命于苏丹的白纸,被塑造为人才后,奔赴帝国各处,或领兵或为官。

这相当于是奥斯曼帝国的科举制度,所以才有人行贿成为奴隶。

(也有人想方设法成为包衣奴才,是一个道理)

其实给欧洲人造成了几百年麻烦的罪魁祸首,是大唐的战神李靖。

若不是他击败了突厥。

突厥也不会分裂,一部也不会西迁。

他们若是不西迁,也就不会有现今横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出现。

而现在,李靖当年未能完成的事业。

彻底消灭突厥的重担,则交到了陈兴显的身上...

“好!”

“立刻调集最精锐的近卫军、雇佣军,让各地的蒂马尔领主全都出兵,立刻前往埃及行省!”

近卫军是奥斯曼苏丹为了分化突厥贵族权利,所建立的新军。

历朝历代国家层面的大改革,都是从建立新军开始。

想瓦解一个传统贵族群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建一个全新的贵族群体,并逐步取代。

从而让整个国家上升的通道,再次打开。

德米舍梅制度下创建的新军,将传统突厥贵族手中的权利,全部转移到了苏丹的手中。

这才是奥斯曼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上升的通道一直敞开,新鲜的血液一直在流向帝国的最高层。

在奥斯曼帝国存续的这几百年间,一共有四十多个大维齐尔。

但突厥贵族只有四人,其余都是德米舍梅制度下的奴隶出身。

奥斯曼帝国的包容性,可见一斑。

所以为何要科举?

科举就是打破传统贵族垄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

当皇家第三警备镇抵达地中海沿岸的时候,他们此刻就成为了奥斯曼苏丹的眼中钉。

奥斯曼帝国大量的军队,都在前往这里。

而第三镇官兵也立刻开始挖掘工事,维护后勤线路。

他们要转攻为守,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都吸引过来。

挨州,这里将成为中华军队的预设战场......

(这两个章节,用大篇幅介绍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政、军队、制度。这不是在科普,而是想向大家介绍下,与大清并列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帝国,能存国624年之久,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奥斯曼帝国的上升通道,是一直敞开的,这才是他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当普通百姓,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向上晋升的通道,那这个国家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