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304章 十八里桥之战

许仕林奔走了半年,才说服了各国签署协议。

这里面要说最难缠的,还得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由于陈兴显要求,这场瓜分奥斯曼的战役开始后,中华海军必须进入地中海。

可腓力二世坚定的拒绝。

他可是将地中海视为自己的核心地区。

在丢失东胜神洲之后,西班牙人努力了数百年的大航海时代结束。

若是此时再保不住地中海,那西班牙王国的颜面何在?

自己的颜面何在?

可面子值多少钱一斤?

来点?

许仕林多次谈判无果,随后将这个结果传回了宝岛。

陈兴显随后分析了腓力二世的心理活动。

这世上的万物都是有价格的。

现在腓力二世不妥协,说明还没有更吸引他目光的利益出现。

陈兴显对着地图看了又看,最终把目光定在了法兰西...

若是中华承认法兰西是西班牙的领土,这样西班牙本土就可以和尼德兰地区连成一片。

那无疑将是腓力二世人生的高光时刻。

西班牙人打了几百年,才将口口人从西班牙逐出去。

若是在有生之年,能灭掉法兰西,再将口口人从欧罗巴洲彻底逐出。

那教皇都得答应他所有的要求。

可以说腓力二世准确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西班牙的国王。

而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强统治者。

这个哈布斯堡王朝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取得了欧罗巴洲众多的土地。

西班牙王国,也不过是哈布斯堡王朝下的一隅而已。

哈布斯堡王朝在欧罗巴洲,简直就是高中生到了幼儿园,根本没对手。

这里面最重要的外患,还得属奥斯曼帝国。

最后腓力二世开出了一份条件。

即中华不光要承认法兰西王国属于西班牙,还要帮助西班牙一起出兵。

同时,英吉利的领土,也要划分出一部分归属西班牙王国。

腓力二世开出的这个条件,正中陈兴显的下怀。

别看这明面上,好像是中华吃亏了。

英吉利本土明明是中华陆军打下来的,却还要分给腓力二世一块土地。

法兰西属于西班牙,却要中华派兵去帮助他们占领。

但陈兴显要的就是调动起西班牙的陆军。

他们的陆军都龟缩在国内,对中华可是没有好处的。

只有让他们的陆军分散各地,同时涉足多场战争。

才能让中华找到机会。

随即陈兴显答应了腓力二世的条件。

不但答应了出兵法兰西,还将苏格兰划归给西班牙。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华陆军必须彻底占领英格兰和威尔士。

但什么时候“彻底”占领,这还不是由陈兴显说了算。

哪怕随便留下来一个城镇,都可以说没有彻底占领。

至于苏格兰,那里还得西班牙人自己去打。

英伦三岛北部凌冽的寒风,想来西班牙海军的官兵,还是记忆犹新的。

只要让西班牙人上了船,那他们就没那么容易下去。

这种纷纷乱乱的外交谈判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发动第一次欧罗巴洲大战的时机已到。

中华这次将参与到,这场欧罗巴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混战之中。

当然,许仕林在外交战场大杀四方的时候。

北欧战区和南欧战区,在英吉利也开始大打出手......

林沁率领的第一重装镇,在消耗了众多的物资后,开始对十八里桥发起进攻。

此时查尔斯部署在十八里桥对面的军队,大约有二十万人。

查尔斯最终没能实现他的百万大军之梦,众多的百姓被征召之后,就想方设法的逃跑。

但最终他也募集到了一支六十万人的大军。

其中二十万人在普利茅斯周围,用来牵制南欧战区的兵力。

二十万人在十八里桥周边,和北欧战区对峙。

最后二十万人分布在伦敦周边,准备随时支援两部。

中华陆军的六个步兵镇一个骑兵镇,合计兵力十二万人。

和英吉利人的军队比例接近一比五。

也就是说一个中华士兵,要打五个...

两大战区的提督在商议后,决定由北欧战区的重装第一镇,从十八里桥方向率先发起试探性进攻。

孙嘉诚和孙庚这二人都想知道,英吉利人的陆军到底有多少战斗力。

由于英吉利海峡现在已经完全被中华海军封锁。

因此双方这样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两个战区每日都能看到对面的英吉利人,穿着各色的衣服,拿着各种样式的武器在向这里集结。

所以决定以一个镇的兵力,试着打上一场局部战役。

摸清楚对面的实力后,好准备接下来的全面进攻。

林沁在接到进攻命令的时候,也是兴奋的异常。

全镇一万八千人吃了半年的闲饭,现在总算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了。

其实所谓的十八里桥,就是一个十来米长的小石桥。

桥下河流的宽度也不过四五米。

一个战士助跑后的全力一跳,都能跳过去。

对面的英吉利人,沿河插起了密密麻麻的尖头木棍,用来阻止中华陆军的渡河作战。

林沁随即开始分配作战任务,一团得到了主攻的位置。

一团一营将担任前锋营,为整个第一镇的前锋。

团属炮兵团,将为前锋营进行火力支援。

第一镇的炮兵团装备四寸半口径的大炮(153毫米)。

这种重炮是镇属炮兵的标配,后装铜壳炮弹,最大射程为六里。

一个炮兵队下属三个排,九个炮兵棚。

一个炮兵营下属三个炮兵队,一个弹药补给队。

全团三个炮兵营,一个侦察警卫营,合计装备大炮八十一门。

其实四寸半的大炮,在海军的编制里只能算中等,但在陆军的编制里,却是不折不扣的重炮。

一团下属的炮兵营,也装备了二十七门两寸炮(68毫米)。

这种两寸炮才是陆军最常见的支援火力,因为这型火炮重量轻,可以快速的部署和展开。

中华陆军一直秉持着大炮兵的宗旨。

一个陆军镇合计装备两寸以上口径大炮一百六十多门。

再加上众多的一寸子母炮,全镇装备大炮数量超过了三百门。

随着林沁的一声令下,镇属炮兵团和一团炮兵营的一百零八门大炮,发出了怒吼。

一枚枚炮弹,开始扑向河对面英吉利陆军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