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228章 金山、新金山、旧金山

柴油的大规模提炼工艺,科学院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因此中华炼制柴油的工艺一直较为落后,且价格高昂。

因此南部战区和北部战区也只是采购了一部分黑龙级预制构件,留作备用。

北国的六个守备团加上百余只护卫队,兵力合计在两万两千人左右,再加上运输团和三支江防舰队,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左右。

北国此时一共只有三十多万的百姓,平均十个人养一个兵,显然这是支撑不起来的。

目前北国的收入只有护卫队的雇佣费,还有药材贸易的税收,缺口依然非常大。

因此陈兴显给鸿胪寺的任务便是,三年内一定要凭借现有兵力彻底掌控北国,且要实现财政的扭亏为平。

陈兴显甚至都没有奢望北国能有财政结余,只要不亏钱就阿弥陀佛了。

情报司行动处的精锐原本都在北国,陈兴显将北国划归鸿胪寺之后,此举让情报司的军事力量瞬间损失了不少。

原因无他,这几年情报司的力量增长得太快了,甚至很多探子都是和卞良保持着单线联系。

陈兴显也只能在每年的预算上,对情报司的力量增长速度略知一二。

趁着这次军事力量的大整顿,陈兴显开始削弱情报司的力量。

首先北国划归鸿胪寺后,情报司的预算不再增长,陈兴显的借口也很简单,没钱了,是真的没钱了...

其次情报司将进行改组,原班人马将拆分为两个部分,中华和大明的情报工作依然由卞良负责。

周鸿远从北国调回,将主导天竺、东胜神洲、和西洋诸国的情报工作。

情报司经此拆分之后,卞良手中的权利大致缩水了三成。

虽然两大部门依然挂着同一块牌子,每年的预算也都是由卞良统一负责,但俨然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国内部分的情报司力量被整合为情报一处、大明的探子被整合为情报二处、其他海外部分则被整合为情报三处。

其中情报三处由周鸿远负责,相关事宜直接向陈兴显汇报。

在情报司重组之前,陈兴显和卞良提前沟通过,说此举是为了加强对海外情的报获取力度。

且情报三处和三大战区还分别成立了一个协调部门,将更加高效的传递海外情报。

情报司下属的三支特殊力量,【林阿凤】、【林道乾】、黄兴昌开拓队,也将被重新划分。

其中【林道乾】依然归属卞良的领导,继续在南海和东海执行任务,与总理衙门的镖局形成黑白脸的配合。

这唱黑脸的和唱白脸的,绝对不能是一波人,否则就会有人舍不得下手了。

奔波在这片海域的商船可不止中华一家,还有大明的商船、高丽的商船、交趾的商船、暹罗的商船、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船等等。

为了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缴纳镖银,这【林道乾】依然、必须、持续的、长久的存在下去。

至于【林阿凤】和黄兴昌开拓队,则顺势划拨给了情报三处。

【林阿凤】的力量还将得到部分补充,他们将分布在香料航线和可可航线之上。

【林阿凤】、【李茂】、【林道乾】这三支力量经过多轮的裁撤之后,现在基本上都维持在两千人左右。

这三支队伍也基本摆脱了海盗的习性,可以用中华海军预备舰队来称呼他们,因为海军学员的实习,基本上都是在三支队伍里度过的。

【李茂】给了王牧之之后,这【林道乾】的力量还好,毕竟是在中华的核心区域游弋。

而【林阿凤】的力量就显得不是那么充足,且舰船也开始日益老化。

中华最开始建造的福船,退役后全部移交给了镖局,镖局的全称是中华商课提举司镖局,由总理衙门下属的商课提举司管辖。

至于这三支预备舰队,一直使用的都是被俘虏的敌方战舰,就是那些没有按中华标准建造的福船。

这一晃都十来年了,这些船只的状况也是十分堪忧。

因此陈兴显让卞良主导,将【林道乾】和【林阿凤】的战舰进行整合,挑选其中状态较好的一半保留下来,给【林道乾】使用。

而【林阿凤】则将全部换装宝岛级巡逻舰,装备数量为二十七艘,与三支守备区巡逻舰队的数量相当,当然了外观上还是要做出些许的改变。

有时候做坏事还是要留一丢丢的底线...

【林阿凤】的人员也将增加到四千余人,战舰和人员平均分配为三股,一股力量在香料航线,一股力量在可可航线。

而最后一股力量,在陈兴显的直接授意下,被派往了加勒比海地区。

他们将和远在大西洋的同行们,比拼一下各自的专业技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侦查任务。

在南北战区大规模行动开始之前,中华的各种前进力量已经在东胜神洲的各地悄然展开。

陈兴显根据东胜神洲的地理特性,将其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为北州、中州、南州。

东胜神洲三州

其中北州由北部战区负责,第一寒地镇已经在北俱芦洲展开,黄兴昌的开拓队也已经取得了落脚点。

黄兴昌的开拓队应该叫淘金队更为贴切,他们不拿情报司的一分钱,却大都欠着情报司不少的钱。

他们的武器装备和马匹,都是打了欠条赊账来的,因此他们抵达北州之后,就开始到处寻找河流和钻山沟沟。

开拓队的人数原本不少,大概有个五六千人,被整编为六十多支队伍。

可卞良前两年将其调往了北国一部分,因此现在只剩下了四千人左右。

但黄兴昌本人一直在北州,还是其中力量最大的一支,人数有三百人左右。

当他们乘坐商船抵达北州不久,就在这里淘到了不少的金子,他们于是开始建设定居点,并把第一个定居点命名为金山。

随后其他的开拓队便纷至沓来,然后建立起其他两个定居点,名为新金山和旧金山。

这里面混得最好的黄兴昌开拓队,甚至都快把银子还完了。

黄兴昌开拓队只是情报司内部的一个代称,因为黄兴昌自己的开拓队是里面规模最大的一支,便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