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陈兴显召集了身在南洋异常忙碌的王牧之,迅速返回宝岛。

王牧之在南洋的这小半年,挂的职衔是南洋布政使。

辖马六甲、柔佛、金洲、蛙岛、坤岛等区域。

他抵达南洋之后,迅速的改变了以往中华对待土着的方式方法。

他不再强制招募劳工,也不再挤压土着的土地,而是给他们送牲口。

从南瞻部洲运来的,一船一船的牲口。

还是一船一船生着病的牲口!

这些牲口被人为种下了天花,随后就按照部落划分,通知这些土着的头领前来领取牲口。

这些土着以为上天真的开恩了,可殊不知这才是灾难的开始。

当这些牲口被拉回土着们各自的部落之后,这些部落的人就开始生病,然后一个部落接着一个部落的灭亡。

等到王牧之接到陈兴显的命令返回宝岛的时候,这南洋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王牧之不光在消灭人口,还在增加人口。

从大明过来的移民王牧之要,但从交趾和高丽过来的移民,王牧之也要。

交趾和高丽一直属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就连官方的正式文字都是汉字。

不但国王的宫殿盖得和紫禁城一样,就连官员的制度和科举制度都是仿照的大明。

按照王牧之的说法,从大明移民来的百姓属于被教化的百姓,而从交趾和高丽过来的百姓,属于可以被教化的百姓。

虽说人口的质量不是那么的好,但聊胜于无。

王牧之此举很快便扭转了南洋人口的比例,虽说人口下降了近百万,但中华民族的比例终于达到了七成,而且还在持续的攀升之中。

这些数据,没有任何的纸质记载,一切都只存在于王牧之的脑中。

他让各地官员把相关数据汇总到他这里之后,所有的统计工作都是他亲自完成,并且拿到数据之后,就立刻销毁原件。

这也就意味着他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将不会有任何的史书记载。

王牧之先是在林阿凤的帐下待了多年,为中华前期的西部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林阿凤逃离沿海前往南洋之后,他又变成了林阿凤,一直到他被调任南瞻部洲,为中华工业化进程,迅速打开了原材料供应的局面。

可以说现如今中华每个百姓的餐桌上能吃到肉,这里面都有着王牧之的功劳。

王牧之最初加入陈兴显麾下的那几年,可以说都是在苦其心志。

而在南瞻部洲待的这几年,就是空乏其身,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心中的才学。

陈兴显的一纸命令,他便离开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南瞻部洲,只带着随从返回宝南述职。

陈兴显的又一纸命令,他便启程前往南洋,为中华民族、为陈兴显担下了这个千古的......

可以说骂名,也可以说功绩,但王牧之对于陈兴显的命令,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是坚决、立刻、无条件的执行。

王牧之抵达宝岛之后,便一路匆匆的赶往了宝南的总理衙门。

他这许多年来,在宝岛待的时间不多,满打满算也没有三个月。

宝岛在他的印象里,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十分的想念这里,但这里却没有想念的人。

当他走进了陈兴显的办公室之后,陈兴显屏退左右,就连黄大勇都出去带上了门。

“王卿,南洋之事,办到什么地步了!”

陈兴显亲自给王牧之泡了一杯茶,然后端到了他的面前。

王牧之诚惶诚恐的起身接下后道:\"业已完成,现南洋我中华民族之占比,远超七成......\"

\"好...\",陈兴显欣慰的看着王牧之鬓角那些许的白发。

“为了彰显你对中华的功绩,我意封你为秦王!”

“轰...”,王牧之端着茶杯,愣了半晌没回过神来。

“大人,您是说秦....,王...?”

古来以秦、晋、楚、齐四王为尊,且在大明秦王是所有王爷里最尊贵的封号。

王牧之的脑袋瞬间一片空白,他不知道陈兴显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陈兴祖、陈兴荣、陈兴宗、陈阿三,这些陈兴显的亲兄弟都没封王,却给他王牧之封王?

凭什么?

“是的,封你为中华的秦王!”,陈兴显掷地有声,这才让王牧之相信,这不是开玩笑。

但王牧之思之再三后,却叹了口气,“大人,您这是不要我了!”

人生三大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良师的培养之恩,还有知遇之恩。

王牧之本身一个落魄的秀才,在投奔陈兴显之后,却能位列一品大员,跻身中华文官的核心层,成为陈兴显最重要的臂膀。

很明显陈兴显对王牧之有知遇之恩,如同再造父母。

若不是陈兴显的出现,他王牧之现在会在哪里?

在家乡继续过着落魄的日子?

在海盗集团里当狗头军师,最后被朝廷剿灭?

事出反常必有妖,陈兴显在此时给王牧之封王,王牧之断定他将再次返回之前的身份。

“王卿,苦了你了......”,陈兴显拍了拍王牧之的肩膀。

“我中华在南洋的战事平定之后,在天竺所投入的兵力有限,但天竺这个庞大的市场,必须为我中华所掌控”。

“因此我封你为秦王,属地在天竺的南端,也就是重装第三镇加强团刚刚占据的那块土地”。

“鸿胪寺已经和葡萄牙人达成协议,中华掌控锡兰岛之后,将放弃在天竺次大陆的土地”。

“而许仕林刚刚和莫卧尔帝国签订了军事同盟的条约,以后若是贸然进攻,便会失去这个巨大的市场”。

“我意,由你前往天竺,主导撤退交接事宜,随后你......”

陈兴显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王牧之此刻也终于听明白了陈兴显的意思。

“第三镇的加强团、【李茂】的全部、第四巡洋舰队的三艘郑和级巡洋舰、黄兴昌开拓队一部、情报司护卫队一部,我已下令调往天竺,归你支配”。

“届时你的属下将会拥有数万人的部队,至于接下来何去何从,王卿......”。

王牧之打断了陈兴显的话语,“我懂,大人,我懂......”。

人生得遇明主虽说是幸事,但陈兴显此举却是在断了王牧之最为在乎的名声。

按照陈兴显的计划,在他明令王牧之为秦王后,王牧之便会启程前往天竺。

接着他率领在那里所有的部队,宣布自立,并成立秦国。

最终将以秦国的身份,成为角逐天竺次大陆的第五方势力,没有任何顾虑的第五方势力。

而现在,陈兴显给他的是一个天大的名分,但也是一个天大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