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第177章 更加遥远的东方

“那是,一斤糖都能换他们一件皮料,一件大衣得用二十张皮料,这买卖划算的很!”

“等明年开春摸清楚行情之后,我回去雇佣一个狩猎队,有了枪咱们也能自己去打毛皮”。

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的规划着自己商栈明年的计划。

为了支持在北方领土的拓展,陈兴显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这其中就包括商人们可以自己组织狩猎队,深入黑龙屿乃至更北面的领土去建立商栈和皮毛加工厂。

而且狩猎队也可以配备枪支和武器,当然这都需要官方发放的许可证,而且只能在规定的区域使用武器。

陈兴显此举也是复刻了罗刹国对于东方领土的控制方法,那就是以这些皮毛商人为主,加上护卫队,逐渐蚕食北方的领土。

只是这一过程是长久的,需要的时间得以数十年计,但只要对皮毛一直有着旺盛的需求,那这些商人的脚步便不会停下来。

在彻底掌控了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后,陈兴显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加遥远的东方。

只是饭需要一口一口的吃,这沿路的补给点也要一个一个的建立。

纯粹以官方名义强行建设的这些据点长久不了,那都是亏钱的买卖。

朝廷当初设立的奴儿干都司,最后不就是因为耗费银钱过多又没有什么收入,才不得不放弃。

陈兴显就是要引导这些民间的资金进入这些极寒区域,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个繁荣的贸易点,最后再扩大建城。

所以若想走得更远些,那这布局就要提前多年开始谋划!

而当前北方最重要的敌人已经变成了天气,那就需要不断的去了解、去适应这个敌人。

所以陈兴显做完这些部署之后,视线还是得拉回到南面。

北方的寒冬已至,可宝岛的冬天仍然艳阳高照。

各大战区的将领和北方三省的大部陆军,开始返回宝岛休整。

在这一年里,陆军第一镇到第六镇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伤亡,因此现在各镇的建制大都不全。

而海军第四批的郑和级战舰和两艘泰山级战列舰也已经下水服役,这就需要对海陆军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整编。

现有的两艘泰山级战列舰,将成立第一战列舰队,四批合计三十六艘两型郑和级将整编为四个巡洋舰队,每个舰队装备九艘巡洋舰。

除第四批已经安装蒸汽机及明轮的十二艘,其余二十四艘都将在两年内陆续返厂升级。

这巡洋舰队从当初的一支舰队四艘一直增加到了现在的九艘,陈兴显这么安排的考虑,主要是为了保持海军一个良性的发展。

一支巡洋舰队九艘战舰,其中三艘在升级或者维护,三艘在训练演习,三艘在执行作战任务。

等于一支舰队可以调动的最大力量还是六艘,只是变得更加的合理,不再竭泽而渔。

现在还剩下的三艘宝岛级被迫退役,匆忙的建造以及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这三艘战舰已经无法继续作战。

不但船身到处漏水严重,甚至连龙骨都开始变形,使得它们连加入守备军的资格都没有,直接在船厂里被拆解。

两艘泰山级战列舰,三十六艘郑和级巡洋舰,总计七万八千吨的排水量,就是中华海军现有的家底。

而陈兴显则在接下来三年海军的发展计划里,决定每年安排两艘战列舰、九艘巡洋舰的建造计划。

陆军的六个镇,在这次北方三省的作战中,也是有着不少的伤亡。

其中第一镇,亡一千余人,重伤八百余人;第二镇,亡一千二百余人,重伤一千余人;第三镇,亡九百余人,重伤七百余人。

第四镇,亡两千余人,重伤一千五百余人;第五镇,亡八百余人,重伤五百余人;第六镇,亡一千三百余人,重伤九百余人。

以上总计阵亡七千五百余人,重伤五千五百余人,合计伤亡一万三千余人。

足足伤亡了一个镇的兵力,他们取得的战果也是辉煌的,但无法具体计算。

北方三省敌人的伤亡数字被严格保密,且在中华陆军各级指挥机构不得存档。

在中华的记载中,这是一场对内收复故土的战争,因此过分的强调数字显得毫无意义,就连倭国的字眼也被北方三省全面取代。

目前在北方三省有陆军第一镇和第一寒地镇部署在那里,其余第二镇到第六镇被调回了宝岛。

第四镇的伤亡最大,因此被撤销了番号,下属部队分别补充到其他镇里,但指挥机构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以原第四镇为基础组建第一个专业的登陆部队,该镇官兵必须能全副武装泅渡半里以上。

从这一年的整编开始,中华陆军开始走向更加专业化和细致化。

各镇里面的新国人营因为伤亡殆尽也被取消了编制,各镇的人数也开始出现差别,出现了重装镇和轻装镇的区别。

其中陆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将被建设成重装步兵镇,下属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后勤支援团,以及一个重炮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医疗营等辅助单位。

重装步兵镇的人员将达到一万六千人左右,与之前轻装镇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把骑兵营升级为骑兵团,增加了一个后勤支援团以及一个重炮营。

而陆军轻装第五镇、第六镇、第七镇、第八镇,将继续维持原有的配置,各镇人员一万两千人左右。

三个重装镇是具备决战及强大攻城能力的种子部队,将分别配属在三大战区,各大战区的地面作战也都将围绕他们进行。

三个重装镇,四个轻装镇,一个寒地镇,一个登陆镇,一共九个镇合计十二万人。

当然这些都还是纸面上的数字,各镇的编制现在都还不满,因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整编。

于是中华对外作战的三大战区,从万历三年冬月,一直到万历四年的端午节,整整半年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作战任务。

各部都在接收新的装备和整编训练,这也是大战之前最为重要的磨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