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天下第一小乞丐>第27章 (9)出兵之日

房琯的失败是必然的。

这里面有李亨很大的原因,自己不懂军事,还任用了一个更加不懂军事的人为主帅。再一个原因就是过于急躁。

郭子仪率领的三万大军还在灵武北面打击进犯的胡人军队,根本就没有去长安;回纥援军也没到;更没有联系吴关的军队助战。

就算是房琯的三路大军也只到了两路,怎么能不败?

这一次失败,打光了李亨的家底,只得重新指望朔方军,而他原来是极端不信任朔方军的。

与此同时,吴关的力量更加凸显。李亨不断遣使向吴关示好。

对于房琯,李亨痛恨不已,本来欲治罪,但是被谋士李泌劝住了,没有立即罢免他的官职。

后来房琯因门客董庭兰受到牵连,李亨想罢免他的宰相之位。

杜甫上奏说:“罪细,不宜免大臣。”意思是罪行轻微,不应该因此免去大臣的职务。

李亨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早就想找借口治房琯的罪,而杜甫此时跳了出来,自然惹得李亨火冒三丈,诏三司审讯杜甫。

宰相张镐说:“要是治了杜甫的罪,就不会再有人提意见了。”

李亨强压怒火,将杜甫扫地出门,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而此时关中正在闹饥荒,杜甫就此辞官而去,来到秦州,靠砍柴和捡拾橡栗为生。

这都是后话了。

……

时间已至深秋,天气渐冷。

泾阳城周边的庄稼虽然遭到了燕军的极大破坏,但是因为应用了磷肥,产量大大提高,总体算下来并没有比往年少收。

一些土地较多的地主雇佣一些流民帮助收割庄稼,翻整土地。

因此泾阳城周围的流民们也因此受益,避免了冻饿而死的结局。

大战过后,泾阳城反而空前地繁荣起来。尤其新成立的“大唐交易中心”,人流不断,摩肩接踵。

集市上各种物品都有,吃得、穿得、玩的、用的,琳琅满目。各色人等都来“交易中心”碰一碰运气,看能不能买到便宜的东西,甚至一些番邦人士也来到了“交易中心”。

为了应对“交易中心”爆炸式的增长,绿芹溪派出了专门的“市令”进行管理,并配了十几名不良人维持秩序。

市面上的价格、数量、重量都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示,极大促进了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由于阿拉伯数字易学易用,即使不识字的农民看过几回后也能明白,人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数字。

吴关新招收的正规军和后备军接近训练完毕。队列、骑马、射击、刺杀、搏斗等基本作战技能都比较娴熟。

这三个月以来,这些新兵几乎脱了层皮。从天刚亮就开始训练,一直到天黑,任你是铁打的也承受不住,都是一沾枕头就呼呼大睡。

但是军队的伙食非常好。米饭、炊饼管够,每天至少有一顿肉食,每天早晨每个人都有一个鸡蛋。

这在唐代是过年才能达到的生活水平。普通人平时都吃不饱肚子,根本就别说肉类和鸡蛋了。

因此许多人羡慕的直流口水,幻想哪天自己也加入保安军。

兵工厂也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各类器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这天,吴关来到兵工厂,只见十辆新造出来的坦克整齐的排列在兵工厂院内,一群群的工人正在围着坦克进行调试。

见吴关来到,众人兴奋异常,纷纷行礼。

吴关坐在巨大的坦克上,听着韦三绝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各项改进措施,心里非常高兴,知道收复长安的时机已经到了。

正在吴关思索之际,有人来报说皇帝派使者前来慰问,正在吴关的办公室等待。

吴关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已经是第十次了。皇帝李亨连续不断派人来慰问吴关,赠送一些小礼品。

礼品虽然不贵重,但是来得勤啊,基本这个使者刚回去,另一个使者就又来了。

吴关连忙赶回办公室,见到宦官李辅国已经等在那里。

李辅国竟然穿了一身素色衣服,手持念珠,正端坐在沙发上,口中念念有词,宛如一位得道高僧。

吴关笑道:“李中侍这是做了和尚吗?”

李辅国好像恍然醒来,站起来合什道:“某家一向心善,素来仰慕佛理,正在吃斋清修...”

吴关心内暗笑:“就你这种奸人念一辈子佛也到不了极乐世界!”口中应道:“原来如此”

原来李亨一直身处逆境,屡遭打击,身体又不好,平时免不了烧香拜佛。特别是此种孤立无援的时候,拜佛拜得更勤了。

上行下效,李辅国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佛教信徒,整日手持念珠。众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善人。

李辅国寒暄几句,这才正式说道:“天气转冷,张皇后特意亲手给吴将军缝制了一件披风,请吴将军试一下吧,这可是陛下和皇后的心意啊!”

这个张皇后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凡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和事迹的女人,都是有一些本事的。

张皇后名叫张良娣,身材肥胖。在李亨仓惶北上之时,睡觉都是睡在床的外侧。

李亨问她为何如此,张良娣答道:“万一有贼人想害陛下,让我挡住贼人的刀剑,陛下就会多一些逃跑的时间。”李亨甚为感动。

李亨到达灵武以后,张良娣生完孩子三天后就给将士们洗衣服,令李亨更加感动。从此以后非常宠爱张皇后。

吴关接过披风,拱手拜了一下,这才披在身上。

你还别说,这件披风倒是很合身,看来这个张皇后颇会些针线活。

李辅国在旁鼓掌道:“吴将军穿上这披风更增英雄气魄!”

吴关笑道:“代我谢过陛下和张皇后的恩赐,我已经决定了,十天后出兵,半个月之内收复长安,年底之前一定能迎接陛下进入长安城!”

李辅国惊道:“为何如此着急?郭子仪的兵马和回纥援军都在路上,汇聚在一起围攻长安岂不是更好?”

吴关微笑说道:“我先去试试叛军的实力,等郭将军到达以后再围攻也不迟!”

李辅国无奈,连夜派遣人马回报李亨。

李亨虽然日夜都盼望着收回长安,但是他对吴关的不足万人的军队显然没有信心。

不过又一想,让吴关试探一下叛军的虚实也好,以后郭子仪带领大军进攻长安城也好有所准备。

吴关的军队算是他的部曲,不是大唐官兵,李亨不好意思直接指挥监督,于是任命李辅国和杜鸿渐为“观察使”,跟随吴关的军队进行“观察”。

杜鸿渐就是当初拥戴李亨登基的朔方军节度使判官,李亨登基后被拜为兵部郎中。

杜鸿渐接受任命后快马加鞭赶往泾阳,与李辅国汇合。

谁知快到了吴关定好的出兵之日,也没看到吴关有啥准备。杜鸿渐心内暗道:“看来这个吴关徒有其名,是个满口大话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