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晚唐:开局一条船>第67章 为铁血郡王郭昕逆天改命!

透过前窗玻璃,感受着这艘“飞天神船”在天空中逐云追月,张小雷和刘侗激动、亢奋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平复。

月亮也跟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龟兹城在平山集的正西方。

只是深更半夜,大首领是靠何种参照物,来判断龟兹城所在的具体位置呢?

难道大首领根本就不用他俩指路吗?

是了,大首领是这片天地的唯一真神。

神是无所不能的。

我们还真是瞎操心。

就是不知道大首领会施展怎样的神通,来解龟兹城被吐蕃大军重兵围困之危。

也许、大概、可能,大首领只需命令这些黑衣蒙面煞神,挟万人敌之绝世武力,冲入吐蕃大军中杀他个七进七出,就足以吓退吐蕃人。

想到这,张小雷不由悄悄偷眼打量指挥舱里那些一个个不动如山的黑衣蒙面战士。

这些人身上看不出任何一点情感波动,浑身散发出一种冰凉的森寒冷酷。似乎生来只为杀戮而存在。

张小雷和刘侗有种感觉,哪怕安西军最精锐最悍勇的猛士,也不敌这些黑衣蒙面战士的一拳之力。

原本以为船山部落护卫队才是大首领手底下的无敌雄兵。

见识到眼前这些一个个力能举鼎的黑衣蒙面战士,张小雷和刘侗这才恍然大悟。

真神的部下,肯定人人都是神力无匹。

“老张,老刘,到了龟兹城,你们打算怎样跟郭大帅说明情况?”

见张小雷和刘侗貌似又开始神游太虚了,李唐不想这两人胡思乱想,是以适时地出声问话。

张小雷没有半分犹豫,直接答道:“大首领让我们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

刘侗马上接话附和:“没错,我们一切听从大首领的指示。”

“呵呵,别把简单的事搞得太复杂了。”

李唐淡然一笑,很是随意地说道:“你们照实讲就行了。把你俩获救后的所见所闻,实话实说,简单明了。”

张小雷脸色肃然,正色问道:“大首领,若是郭大帅问及您和船山部落的来历,卑职要如何介绍?”

李唐沉吟片刻,直接说道:“跟武威郡王这个层面的大人物打交道,还是不要搞得过于神神叨叨。

你就说,船山部落来自祈连山脉深处的船山城,船山城里有一个隐世修行的船山学院。

我李唐学业有成,秉承船山学院儒家‘经世致用’的宗旨,入世教化天下,有教无类。船山部落就是我的教化成果。

船山城和船山学院传承自先秦时代,一直奉行避世修行的古老戒律。直到我这一代,规则被我打破。

既然船山城具备教化并守护天下苍生的能力,就不能让这种能力浪费在深山老林与枯木同朽。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船山城此番入世,只为止戈。彻底平息祸乱天下的一切战乱之源,还人间一片祥和净土。”

张小雷和刘侗第一次听李唐提及船山城的来历,丝毫没觉得李唐所言夸大,反而认为大首领是有意隐瞒船山城的神灵背景。

鬼神之说,在市井坊间平民百姓人人皆信。

但在朝堂上,则是皇权至上。

子不语怪力乱神。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如果真跟武威郡王郭大帅说大首领是世间唯一真神,郭大帅估计会嗤之以鼻,认为李唐是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神棍。

凭心而论,若非亲身经历,亲眼见识了船山部落和大首领李唐显露的种种神异之处,张小雷和刘侗也不会真信世间有真神。

“是!大首领。”

张小雷和刘侗躬身领命,默默地在心里默记大首领刚才跟他俩交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老张,在你眼里,郭大帅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唐似乎突然间对郭昕的为人处事来了兴趣,很认真地望着张小雷问道。

“忠义无双的铁血郡王!”

张小雷毫不犹豫地答道:“没有郭大帅的坚守,安西四镇早就成了吐蕃人的天下了。”

“铁血郡王,嗯,很中肯的评价。”

李唐若有所感地轻轻点了下头。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范阳、平卢、河东三大蕃镇起兵造反。大唐朝廷仓促应战,惨遭重创,潼关失守,长安陷落,大唐皇室慌乱出逃。

为平定叛乱,唐肃宗急调河西和西域大唐边军。先后三次征召,导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兵力不足一万,整个西域的大唐兵力不到两万人马。

作为大唐王朝的宿敌,吐蕃帝国怎么可能错过如此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断然起举国之兵,从雪域高原倾巢而出,攻击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当年汉武帝麾下大将霍去病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武,经过数次大型会战,从匈奴人手里夺下来,为汉家打下的疆领。

这条连贯东西的狭长通道,是长安勾连西域的通道,是汉家兴盛的起点,是华夏功勋伟业的象征,也是决定中原汉家王朝兴衰的战略重地。

郭昕,身为大唐一代名将郭子仪一手培养出来的亲侄子,当年奉命巡抚河西、安西,担任安西四镇留后。以他的战略眼光,当然知道河西走廊对大唐的重要性。

因此,在即算知道安西兵力不敌吐蕃大军的情况下,他也要竭尽所能不让吐蕃人安安稳稳地占据河西走廊。

只要安西四镇还有大唐边军在战斗,就能让被吐蕃占领的沦陷区的汉家子民看到王师回归驱敌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有郭昕率领大唐边军在安西地域跟吐蕃人坚持了长达五十三之久的浴血抵抗,耗费了吐蕃王朝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导致吐蕃王朝国力在最鼎盛的巅峰时期,埋入了王朝崩塌的祸根。

李唐在船山城蛰伏期间,曾经深入仔细地分析过这段历史。他觉得这时期的吐蕃王朝,跟后世苏联出兵阿富汗的那场战争很像。

安西抵抗者长期不懈的奋勇抗战,使得吐蕃王朝的战争潜力一点一滴地渐渐消耗殆尽。

表面上看,吐蕃王朝确实是达到了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顶峰。但实际上,其根基正在不断地产生裂缝。

后世对郭昕在公元808年最后一战中的去向,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这一世,李唐觉得他有义务让这位铁血郡王去完成直捣吐蕃龙庭逻些成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