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皇孙白手起家>第459章 狼烟再起

(灵州:位于今银川附近。真定:今河北石家庄。)

长安,广明殿内。

“三月中旬,达里图在鄂尔浑河畔,击败以怯烈部为首的众多部落,乌托于北海自刎而死;六月,达里图举办大会.............。”黑冰台指挥使杜安,拿着一份从漠北送来的情报,正娓娓道来。

李昭斜着身子靠在扶手上,手指轻巧地剥开鲜亮的橘皮,一边倾听着,一边把晶莹的橘肉放入口中。

与怯烈部不同,达里图麾下从天成二十六年开始,年年战斗不止,军中多悍勇之徒;再加上军械更加精良,李昭觉得能打赢此战实属正常。

他打断杜安说话,问道:“达里图麾下有多少兵力?”

“控弦之士,不下二十万人!”

“哦。”李昭微微点了点头。

“目前,虽未发现东胡人有南下的迹象,但臣以为,达里图野心勃勃,不可不加以防备。”杜安凝声道。

“继续往草原上多派些人。”李昭抬了抬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杜安行礼后缓缓退出了大殿。

李昭神色淡然,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桌案。

从某些方面来讲,李昭和达里图是同一类人。

正因如此,他很清楚,一个所谓的“东胡王”,远远不能让达里图满足。

派邹温去草原,也不过是暂时给彼此一个台阶下;等试探结束后,就是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战争嘛!..........。”李昭低声呢喃,平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狂热。

不久,邢国公韦睿被唤到宫中。

漠北开战以来,枢密院一直有关注那里的情况;期间,韦睿还为李昭分析了战事走向。

两人一番商议后,打算给驻扎在榆林刘浩彦派去两个帮手。

一个是裴振阳,先前是魏军潼关守将,魏亡后归顺了秦国。

另一个是老将张百松,他原本是青州韩成文的部下;今年刚过六旬,戎马半生,年纪比杨智还要大。

此人并非是战败后归降的秦国,而是去秦营谈判时,被魏显、刘轩等人强行扣留。

青州被攻破后,李昭与他聊了几次,觉得此人可用;于是好言安抚,还为其嫡子安排了官职,张百松自此放下心结,专心为秦国效力。

在韦睿建议下,李昭又调齐景云驻扎在延州,一旦北面战事不妙,随时可出兵增援。

“有一处,臣始终不太放心;魏瀚辰当前率一万余人驻扎在灵州,方圆数百里皆是荒漠、丘陵。且当地各族蛮夷众多,素来不服我大秦,需防范他们与达里图勾结。”韦睿沉声道。

灵州距长安甚远,此地是否失守,其实对关中并无太大影响。

但李昭素来对土地,抱有异乎寻常的执着,若无必要,很少会主动放弃城池。

“给魏瀚辰增兵五千,提醒他务必要多囤些粮食;若胡人杀至,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而守,等待朝廷援兵。”李昭对韦睿道。

没打下关中之前,大秦在国土防御上压力不大。

至于草原上的胡人,那是刘泰和李佑要考虑的事情。

时过境迁,如今大秦边界直接与草原接壤,中间再无任何缓冲。

数百里的边境线上,不可能每一处都驻扎重兵防守。

更何况,从来都是秦军主动出击,横扫四方,又怎能容忍草原蛮夷肆无忌惮的挑衅。

“若此时出兵草原,是否可行?”李昭问道。

韦睿认真思索了一会,接着拱手道:“不瞒陛下,臣并不畏惧胡人;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陛下此时开战,臣总觉得有些仓促。”

连他都这么说了,李昭只能暂时收起心中战意。

................................................................................................................

昭武四年,又是烽火连绵的一年。

不仅仅是草原,太行山的积雪刚刚融化,河东也紧跟着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偏将周知南奉石艾军令,领六千步卒自上党北上。

秦军穿过茂林,翻越无数山峦,历经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阳泉周边。

黑虎军将领丁浩率军迎战秦军,结果折损四千士卒。

部下认为秦军数量不多,建议集结全军将士,与秦军决一死战。

张旭见秦军士气旺盛,装备精良,不免心生畏惧;选择放弃阳泉,退往忻州境内的五台山。

周知南夺取阳泉后,与杨叶秋一道,分别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对太原形成威胁。

同时,因阳泉地处太行山与河北平原的交汇处;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正位于此处。

秦军随时可从这里出兵,进攻河北重镇真定府。

燕王刘泰得知后,顿时又惊又怒。

实际上,宋韬明很早就提醒过他:阳泉是重地,绝不可让其被黑虎军占据。

刘泰却坚持认为秦军才是大敌,留着张旭在,也能牵制一部分秦军。

只是他怎么都没想到,黑虎军如此的不堪一击。

正当他调兵遣将,打算夺回阳泉时,河北又爆发了战斗。

七月初,秦军巧妙避开了黄河主要渡口,选择在燕军防守薄弱处登陆。

潘有霖携一万余步骑,兵锋直指博州(山东聊城)。

刘康没有丝毫犹豫,倾尽全部兵力,决定和秦军殊死一搏。

高和、刘熙、陈渭清等将领皆披甲胄,蓄势待发。

潘有霖则虚晃一枪,避开赵军主力,突然杀向黄河北岸的杨柳古渡口(位于今山东省东阿县)。

杨柳古渡口有七千余燕军在此驻扎,猝不及防下伤亡惨重。

秦军完全控制渡口后,陈哲随即率军渡过黄河,又一次逼近博州。

..................................

数日后,孟凯得知了秦军出兵的消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邺城情况岌岌可危,粮仓空无一物,连一粒米都不剩。

绝望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邺城能坚持到现在,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奇迹了。

没人相信它还能守下去。

可就在城池即将沦陷之际,秦军竟然出动了。

人们激动得难以自抑。

丞相董宁认为天下大势已定,劝孟凯主动放弃帝位。

毕竟和庞大的秦国相比,晋国只剩下了一座邺城,实在是不够看。

孟凯虽答应了,但提出一个条件。

“朕愿意退位,然,邺城乃祖宗留下的基业,岂能轻易拱手让出;朕可为晋王,为秦国世代镇守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