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熊完得到推荐良臣,那是开心得不得了,“众爱卿都是我国武功文治的良臣!推荐着人人有功,皆封赏!只是……”

卵蛋!

楚王不讲武德!

这是所有文武百官听到“只是”一词的内心反应。

战国“卵蛋”一词,相当现代的“卧槽”“草泥马”之类的词。

文武百官一时之间,人人闭嘴,不敢作声。

熊完很满意他们这种“过山车般”的状态。

熊完坐在王座上,俯视群臣:“只是我国自被楚三户奴役以来,官职制度臃肿不堪,尸位素餐者不计其数,已经无法再收纳如此众多良臣。本王欲对官职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三省六部制。在殿下的各位,谁赞成,谁反对?”

卵蛋!

又是这一句!

那个铁血楚王,又回来了。

官制改革?!

文武百官脑子嗡嗡作响,他们想尽自己过往一生,也没有想出比今天更刺激的日子了。

春申君黄歇一听,知道该自己上场表演了。

黄歇拱手一拜:“王上,臣等愿洗耳恭听,何谓三省六部制。”

熊完示意站于旁的老侍官。

老侍官又掏出王书旨帛,这王书旨帛可比刚才宣楚三户罪责的锦帛要厚得多。

老侍官:“……鉴于我国官制如此臃肿不堪分治不明等弊端,我王特设三省六部官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老侍官停顿了下,翻下一张锦帛:“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为政务中枢,春申君黄歇任首位中书令;门下省:职掌为侍从楚王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楚王外出,则侍从参乘,是为楚王侍从机构,宋玉任首位门下侍监;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施展全国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屈孱任首位尚书令。三省之长,初为代理,不合格者,责令替更,望三省之长各自共勉,尽职尽责……”

文武百官无不侧目看向楚国令尹黄歇。

楚国令尹,便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管国事。

权力不可谓不大。

而这三省六部制初听之下,“三省”可是直接把楚国令尹直接抹除,相权一分为三,无限削弱了令尹之权啊。

一路追随熊完助其成楚王的黄歇,难道没有怨言?

黄歇哪敢有怨言?

这都是楚王提前让他演的双簧戏啊。

至于对三省官员的任命,熊完也很无奈啊!

他没有人了啊。

只能是矮子里提高个儿。

黄歇哪有什么多少良策政令?

以后还不是熊完的代言人而已。

宋玉哪有什么政治建议给到熊完?

以后还不是熊完的身边仆人而已。

屈孱哪有领百官的文治才能和资格?

以后还不是熊完的工具人而已。

熊完,好想要吕不韦、蔡泽、李斯的啊!

哪怕甘茂之流也好。

老侍官继续宣:“六部归尚书省所属,其中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政务,景荼首任为吏部尚书;户部掌管户籍、民政、财经、土地等政务,屈承开首任为户部尚书;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政务,屈承天首任为礼部尚书;兵部掌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军训,但无兵权,项辟首任为兵部尚书;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昭暴首任为刑部尚书;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竹简笔墨之事,李冰首任为工部尚书……”

老侍官还继续宣读着六部其体下分之责,现今楚国官员都有一一对应,虽然有偏差,却已经让文武百官不再关注。

楚三户旁系分支如今已经七零八落,屈孱任尚书令,景荼、昭暴各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也无关紧要,项辟为兵部尚书并不出意外,屈原长子屈承开为户部尚书、二子屈承天为礼部尚书更没有非议。

唯独工部尚书李冰,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个李冰完全就是一个无人认识的白丁啊。

熊完在咸阳为质的时候,已经叫春申君黄歇派人寻找李冰。

水神李冰果然在楚国治水。

找到李冰之时,李冰正和儿子在楚国云梦泽、洞庭湖一带治水。

楚宫兵变之时,李冰未回郢都。

熊完镇压兵变之后,国端大典也还在治水。

一直到今日封官,这才不得不回郢都。

李冰此人,自知自己治水一方,必有官身,才能施展。

对于熊完招揽并不拒绝。

战国人才游走各国为官,比比皆是。

楚国为官若是不如意,再游走他国便是。

而熊完对于能招揽到李冰,则是兴奋奔跳。

终于有一个可以影响整个战国局势的大能,归属于他熊完王座之下了。

老侍官:“宣李冰入殿!”

听政宫门外,一对父子快步而入。

两人都是素衣麻布,皮肤黝黑,有些干裂,显然是多年治水所致。

其中年纪大的父亲便是李冰,年纪小的是李冰大子李昱。

李冰父子二人来到殿前,跪下拜首:“臣李冰,携子李昱拜见楚王。”

熊完下台来扶起:“快快起来,你是本王新任工部尚书,无需跪礼。”

文武百官赞叹于楚王对李冰父子的重视,不明觉厉。

熊完携李冰之手,转视众臣:“李冰,是本王亲任工部尚书!而工部将是楚国未来发展重中重吏部,举国上下,但凡李冰所求,无不应允,违令者——提头来见本王!本王倒是要看看有没有头铁者。”

哗!

文武百官,包括黄歇在内,无不惊愕,这李冰父子何德何能让楚王重视到如此地步?

李冰感激涕零:“楚王厚爱,李冰受之有愧!李冰只是一个莽夫,只会治水。如今楚国云梦泽一带水患祸害人间,李冰只求得云梦泽郡守之职,方便治水即可。工部尚书一职无关紧要,李冰也不愿意在郢都做个太平官。请楚王成全!”

熊元:“好!李冰不愧为水神之名,一心只治水。本王不夺你工部尚书之职,着令李冰长子李昱于郢都代职,你外兼云梦泽……”

糟糕。

熊元忘记了云梦泽属于哪郡了:“春申君,云梦泽如今属于何郡属?”

黄歇:“属于洞庭。”

熊完接话:“李冰外兼洞庭郡守之职。凡所治水所属,洞庭郡上下无不应允。若是不决,可直接八百里加急,报于本王!本王为你做主!”

铁血楚王之下,竟然还有如此宽宏的放权,实属让文武百官羡慕李冰。

这相当于李冰在洞庭郡当土楚王了啊。

李冰激动,其大子李昱更激动。

父亲还没有谢恩,李昱先跪下领赏了:“臣李冰,谢过我王!”

李冰知道自己大儿子其实志不在治水,还在朝野政堂。

看到李昱先领了命,李冰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反正呢,他儿子多——有仨儿,三儿子李兆年岁才十三,贪玩还不能用。

但是二儿子李泰,可就不一样了。

李泰岁数才十九,却也是个治水天才,和李冰一样痴迷拦河阻江。

李冰治水出力最多是李昱,但是治水之策最多却是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