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徐知证传之建立基础>第172章 二狼山劫道

好在汪仲恢复的很好,但徐知证还是置了两匹马,他们远远的尾随着杨如君的马队。

徐知证打算看看杨如君如何带领这镖队一路到吴越的,听说这条路不太平,一处有强人劫道。

这次正好观察观察杨如君的能力。

在徐知证眼里,这杨如君不能有闪失,将来是自己的后盾,最好要吻色一个人在杨如君身边喑暗策应才是。

不日,路上的行人越聚越多,镖队的后面跟随着形形色色的人群,有商人以及行人。

从山顶向下看去,犹如长龙一般漫游在山沟里。

徐知证前面有一些商人和行人,然后就是杨如君的人马。

徐知证思量着,这些人一定想借杨如君的镖队好过关,因为前面不远就到了两不管的地方:二狼山。

这二狼山坐落在吴越和闽国的交界处,再说此处又是两国争议的地方,后了两国都懒得管的,因为这里的人,不好管理,白日是平民,夜里就是土匪。

这二狼山地势险恶,中间只有一条通道,道两边是雁都飞不过的高耸入云的绝壁。

听说这二狼山有二大王,功夫很是了得,二人都使用狼牙棒,传说是弟兄二人,这二人是辽人,在辽东犯了事,就逃到这个二不管的地方做起无本的买卖。

不一会儿,前面的行人渐渐缓慢下来,原来快到山口了,那些原来走在杨如君镖队前面的人都放慢了脚步,使得杨如君的镖队行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

前面的山口两边的山峰如两扇门一般,中间一条峡谷,里面云雾缭绕。此处看着就让人有压迫感,人突然好似矮很多,这群人变得非常的渺小。

镖队停了下来,徐知证寻思,可能前面有人劫道了。徐知证从人群中悄悄的策马向前,他要看个究竟。

果然如猜测的一样,在山口有二十几个喽啰扎在那儿。

徐知证断断续续的听到一个喽啰小头目一样的人在和杨如君交涉,说只收一半的财物,不然不放行。

徐知证想看看这个杨如君如何处理这个事,给一半财物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是押镖的呀,给一半如何向东家交差?又不是过路个人,没有钱的情况下,给一半也无所谓的。

杨如君没有给,可是杨如君的镖队给放了进去。

徐知证很是疑惑,没有收到过路费怎么会放行呢?难道这二大王突发善心?一想到这个二大王,徐知证突然思量:怎么不见二大王了呢?是不是今天不在这里?

徐知证跟着一些行人,随着杨如君的镖队向山口行去。

到了山口,不知怎么了,有一些人主动上交一半的货物或一些银两,而上交一半货物和银两的那些人,反而不让进峡谷了!小喽喽示意这些人站在路边,不过也有一些人什么也没有交就进了峡谷。

徐知证见此情景很是诧异。

他向峡谷中看了看,里面雾蒙蒙的,一眼看不到头,两边悬崖上还传来了流水声。徐知证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感觉到这里透着隐隐的杀气。

徐知证心里一紧,不好!这二大王一定在里面等着。

如果在这峡谷中再设机关,这杨如君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难逃一死,比喻说,在崖上面设置滚木垒石或埋伏着很多弓箭手。

徐知证来不及多想,就和汪仲随着一些人涌进了峡谷。他要助杨如君一臂之力,这杨如君如今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徐知证过谷口时,瞬间扫了一眼那些个喽喽和站立在谷口边的那些交了费的人,心里更确信峡谷里面有埋伏了。

因为徐知证看到啰喽们脸上露出诡秘的笑容,还有那些交了费的行人们都面露凝重的表情。

徐知证恐慌起来,招呼着汪仲向谷内急行。

徐知证观察着峡谷里的地形,心里更是一紧。

一条嵌着车辙的大道紧靠在左手边的悬崖,路的右边就是深谷,深谷下面是干涸的水道,上面裸露着很多巨石。

徐知证心道:如果强人在等这帮人进了谷内之后,再在后面道上放下刺棘和栅栏堵住了后路,想退出去也不行了。如果再在左边的悬崖上放滚木垒石,那这些人就会被全部轰到谷底成为一堆肉泥。

徐知证想象到,干涸的水道上,血肉糊糊的景象。

徐知证脸上渗出了污渍,心里异常恐慌。

他呼汪仲紧跟着他,并策马向前。他打算赶上前面的杨如君,如果见到二大王出现,然后来个擒贼先擒王,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化解这个危机。

正当徐知证加鞭前行时,轰然的一声巨响从身后传来,回首一看,徐知证担心的事果然出现了。

来路被很多树木和栅栏堵住!徐知证再抬头向崖上一看,悬崖上立了很多持弓的喽喽。

不得了!徐知证心里突然恨了起来,他怨恨这杨如君太麻痹大意了,也太自信了。

要过这样的险恶之地就应该早早的安排,怎么能冒然进谷呢。要是自己定在前几日就会清除这里的头目,然后再前行。

还是擒贼先擒王吧,等二大王出现,突然出手,只要控制住其中一个大王,然后逼迫其放行方能化解此这一劫。主意一定,他就在马屁股上狠抽了一鞭。

当徐知证赶上杨如君的车队时,徐知证惊呆了。他和汪仲站在哪里一动不动的看着杨如君。

只见二大王威风凛凛的站在路边,路边放有一张桌子和椅子,桌子上面摆了很多菜肴,有鱼有肉还有酒。

二大王见到杨如君,大声叫道:“哥哥好啊!让小弟想死你了!”

杨如君下了马,二大王依次和杨如君拥抱。此时徐知证热血上涌,眼盈热泪。

只见其中一个大王快步上前,冲杨如君叫道:“本来打算请哥哥上山寨一聚,想着哥哥必不会答应,所以就在此地略备一些酒菜,为哥哥送行。”

杨如君一跃下了马背,然后快步走到桌边,他伸出右手抓起桌上的一碗酒,仰头一饮而尽,然后把大碗向台上一丢,朗声道:“愚兄有要事在身,等愚兄归来时,定和贤弟们一醉方休!”

杨如君说后就跃上马,向二大王一拱手,道:“走啦!”

二大王毕恭毕敬的站在路边相送。

杨如君回首道:“跟在我后面的商人和行人等,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小弟听哥哥的!”二大王同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