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徐知证传之建立基础>第11章 义结金兰

不日,终于来到了虎头岭。快到山顶时,就听到一片吆喝声,近了看到一个很大的平地上,大约有两三百人队列很整齐的站在那。

随着一声大喝,这些人直挺挺的齐刷刷的向后倒下,随即又一声大喝,只听得“啪”一声齐响,所有人一跃而起,队列很整齐,每个人都直直的起立于原地。

徐知证看到队列前面的一个大汉,一眼就识得此人就是李奔,是李驰的弟弟。

徐知证心中大喜,这李奔身体还恢复的真快,看来自己的医术还算不错。又因为他看到有这么多人,这说明队伍壮大了。心想:李奔带兵还真有一套,练兵还真像模像样,看来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给的册子上练的。

此时那李奔看到有两骑在观看,定睛一看,认出其中一人是徐知证。那李奔高兴的跑着迎了上来,然后叫两个小啰喽把两匹马牵到后院喂草,随及就带着徐知证和兰天斗进入山寨正厅。

有人切茶,请徐知证和兰天斗等坐下后,李奔激动的说:“我去叫我兄长出来。”

一会儿那个李驰从门外进了来,他们高兴的相互拥抱,一番互诉衷肠后那李驰道:“我马上点齐人马,随你洗了那李家庄!为你报仇雪恨!”

徐知证想起来了,李驰曾经说要帮自己报仇要杀了李道凡和李道仁的,可是李道凡一家早就不知去向,像人间蒸发一般,于是徐知证回道:“罢了!罢了!那李家一年前全家就逃了,现在不知所踪了!恨啦!”

李驰听后叹息一声,劝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后追到行踪定为你报了此仇!”

“报仇之事暂且放一放,我向你介绍一个人。”徐知证介绍了兰天斗和他们认识并亮明了自己的身份。

那李驰高兴的叫道:“我早就感觉到你不是等闲之辈!果不其然也,如不弃,我等可义结金兰,如何?”

徐知证自然高兴,因为做一番大事,没有一帮贴心的弟兄齐心协力是不行的。于是乎,他们立即摆起了香案,四人结拜为兄弟,山呼: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时死等等的一番壮语。四人之中徐知证最小,兰天斗最大,李驰二,李奔次之。

那兰天斗叫道:“我还有两兄弟也要一同拜了,我大哥韩天昌和我小弟刘长进!”

徐知证很是高兴,喜道:“等哥哥们到扬州时,我们再一同大拜。”

徐知证又道:“这次来,我带了一些银子,哥哥以后就不要再打家劫舍了,可专心的练兵。”

说后就把救猴杀蟒蛇的经历说了:“也多亏兰天斗哥哥的拼杀,不然我可能葬于蟒腹中。”

“还是贤弟神勇,蟒蛇肚内还能有作为!”兰天斗兴奋的叫道。

“我在我师父那里学了一点憋气功,不然也不行的。当时我寻思,如果那厮肚皮开裂太小,那我就把刀在那厮肚里画个圆弧,把整个身子切断了。主要是我的腰刀带的好,如果没有腰刀,我早已不在这里和哥哥们说话了,要记着!长器有之,短刃还是不可少的,近战可救命尔。”

徐知证沉吟一会,道:“我来时,我发觉哥哥山寨无哨,这可不太好,如果有官兵入,岂不束手就擒?”

那李驰道:“我现在不做拦路的买卖了,夜间只做些远处的富户,再说我听了贤弟的话,现在主要以练兵为主,官兵也不得知也。”

徐知证道:“难为哥哥了,但岗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少的!哥哥要切记之。我现在把我的计划告诉哥哥,哥要抓紧练兵。先练摔倒之功,于人相搏,人不可能不被击倒,倒了而身固,又能速起方可。还要练抗击打,被击能承受,还要练一招制敌术,重拳可千斤,兵不可緾斗。明儿起,让那些士兵们腿上绑沙袋跑之,以练步速和腾跃之技,箭术万万不能断练的,人人做到百步穿杨方可。”

随后又道:“现有了银两,可到周边主要路口设客栈和酒家,此地边城中也可设立之,此法用有二用,一可有银子以补,二可资消息早知。明儿,哥可选二十人于我另练,还要把这选拔出来的二十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家庭成员的名子和年龄等等,作成册于我,这二十人,下次来的时候我就要有所使用。”

安排妥当之后,就各自安息。

因为在徐知证心中有个大的计划,他要开辟另途。

四月份的天气夜晚还不算热,皓月明朗,清风悠凉,一轮圆月挂在树梢上,那柔和的月光投在房间的窗边。徐知证无一点睡意,他想的事,是明儿那二十人的用途,他打算把这二十人训练成精英以备后用,他要教会这二十人的绘图术。

大凡作战者胜,除了勇和智就是对战地的地形的了解和合理的利用,这很重要。这二十人是怎么个挑选法?以什么标准?除了武功为参考标准外还一个参考条件就是协同力,以及是否顾大局的问题,忠诚的问题,最主要是团结的问题。

选这个二十人还要服众,不然其他的人不服,众人不服就不好带了。这些参考又以什么来测试,什么方法来测试?

在那个时代,徐知证有这样的想法是罕见的,他接触到兵的思想问题,其实一个事的执行是刚性的东西,但是,如果兵将的思想出现了问题,在执行任务时会出现怠慢现象或者不执行或反执行的情况。

他正在思考间,突然听到一阵琴音时断时续的传来。仔细一听,乃筝声啊。

筝声忧忧戚戚再加轻轻的吟唱,听之让人好不伤怀。徐知证又无睡意,再加上月明风清,再有这筝声的吸引,睡意全消,于是他就起了床,慢步来到院落中。

在西厢房,有微光透过窗纸,筝声从那厢房中传出来的。

“没想到这荒凉的山寨,强人之窝,还有如此雅致之人?”徐知证自语道。

琴也,静也,大凡弄琴者心是安宁的,徐知证寻思。

“明月落枝,犹见自家灯笼静静等。一曲出瀚,娘亲可听到凄凄声。望明月,可知亲可望?思亲人,可知亲人思?”一阵女人的柔戚声和着筝声飘来。

徐知证听之有些伤感,她想到了自己的妹妹秋雁,如果秋雁在世,现在应该有十五岁了。

徐知证知道此曲的含意,真是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思乡之情。他欲近窗前看个究竟,但身在他处,近观有失礼仪,心想:也不知是谁的女眷,如此的哀怨,明儿问之。

第二天向李驰了解,才知道原委。原来此女子是百里外的赵家庄一个吴姓富户的女儿,名唤吴彩儿,芳龄一十五。

一夜,李驰派人打探到吴姓一户独居山边,就带着一班弟兄洗了这吴户,见彩儿长得水灵也就一并掳了来。此女不但长的面相娇好,身材也窈窕多姿,最主要的还知文识字,更懂音律。弹的一手好筝,远近闻名,但此女性情刚烈,有多少人垂青于她,可她就是看不上眼。

赵家庄乃赵姓居多,其中有一赵户人家,很富有,可老来得子,只此一子,年有二十八,名唤赵文忠,可他就是不娶妻生子,老父急坏了,可就是管他不住,后了就索性放纵了。

这厮整日游手好闲,还接交了不少江湖人士,还练就了一身的功夫,在当地可谓一霸。这厮唯独就对这个吴彩儿垂涎欲滴,先是请媒厚礼相送无果,后软硬兼施也不得,

后那赵文忠就放言道:“如果有人胆敢娶吴彩儿为妻,我就要杀了他全家。”

这话一放出后,吴彩儿家无人上门说媒了,可彩儿无所谓,传言说她很高兴,说什么正好落得个清静,好专心作曲弹筝。

可这事就急坏了这个吴家父母,女大当嫁啊。正躇踌间,不知如何是好时,真是祸不单行,家被强人洗劫一空,就连女儿也被强人掳了。掳了就掳了吧,可那赵家的公子以为吴家在做假,故意把财产转移,把女儿转走了,那赵文忠天天找吴家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