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降落在清初>第204章 太白楼里遇旧识

俗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屯齐从洪承畴那里得到了安全保证,自然是高兴的。心情不错的他哼着小曲离开了桃花潭西北督府。

回到自己包的客栈后,立即吩咐手下把带来的礼物平分两份;一份给洪承畴,一份给叶布舒。看着手下人忙碌起来,一时无事的屯齐就出了客栈到西安街市上闲逛起来。

实话讲这时的西安仍然不及江淮的繁华,但行走其间,行人脸上的平静却是其它地方没有的。繁华似锦自然有它的艳丽,但朴实无华也有它不可多得的厚重。

不知不觉间,屯齐已经来到了西安最繁华的闹市--永兴坊。这永兴坊原是唐代的叫法,就是吃喝享乐的地方,类似于今天某些地方的“风情”一条街。

何谓“风情”?

红尘小娇娘眼眸中的秋波荡漾就是“风”,

千娇百媚的佳人任君采撷的妩媚便是“情”。

这街市中酒馆虽多,但大多高不过二层,唯大道中央有一处酒楼高大的有些突兀。

四层的高楼,串串红灯笼悬挂其下,屋顶上黄绿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光芒,竟让人有了一种高攀不起的感觉?屯齐举头仔细一瞧,这酒楼在二层正面悬挂着金字牌匾--《醉仙阁》

酒楼门前红柱上的对联惹人注目。

上联是: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此阁中,非仙亦仙。

可他再住边上要找下联时,却没见到一个字。便询问边上的人是什么缘故,有人告诉他:“这是家半月新开的酒楼,大门前的对子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据说酒楼的主人不但爱酒也爱对子,他故意只写上联,就是想看什么人能对出绝妙的下联,只要有人能对出好下联,就能在酒楼里免费喝酒一天。

屯齐从来见过这样做生意的,一时好奇便挤到了人群前面,酒楼前面不时有人写出下联被伙计请上楼去畅饮。

“这店主好心计,使出这般手段。”屯齐心中不住的夸赞,对酒楼的主人也产生的一丝好奇。

屯齐虽读过书却不爱这些汉人的玩意,他本意想离去,可实在是这酒香的勾人。屯齐急中生智竞也编出了一下联,

“有了!”只见屯齐大步走过去,在酒楼门前的桌案上拿起笔,当着众人写出了自己的下联。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也乐。”

这时边上的酒楼伙计拿起对子,对屯齐说道:“客官稍待片刻,我上楼请家主看去。”

屯齐冲伙计点点头表示认可,小伙计拿上下联飞快的上了楼?不大一会儿伙计来到屯齐身前,拱手行礼道:“贵客请随我上楼吧!”

伙计带着屯齐信步到了二楼,伙计对着屯齐说道:“这二楼是散桌,客官若只是品酒吃些小菜便在这里了。”

“那上面呢?”屯齐问道。

“上面招待的贵客!若要上去一次,百两银子以上的花销是免不了的。”

屯齐笑了笑,说道:“你们这老板是舍小财钓大鱼呀!可巧你今天算是遇对人了,莫说百两,就是千两万两大爷我也付的起。但有一样,你们要虚张声势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就一把火烧了你这故弄玄虚酒楼。”

“贵客放心,这三楼的菜要是让您不满意,小的和您一起烧楼。”

这时在二层喝免费酒的人有十几位!在众人的注视下,屯齐一脸不屑的上了三楼。

这三楼果然不一般,四面六窗十分的通透,站在窗边望去,西安城风光尽收眼底。

偌大的三层只有东西两张桌子,并且后面各有一副对联,东边的对联 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两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一壶酒来。”

西边的对子则是:

“酒后高歌,听一曲琴瑟悠扬,唱大江东去。

茶边话旧,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海上南来。”

屯齐左右一看,觉的西边的对子更大气一些,便径直来到西边的桌椅坐下,然后又把伙计叫到近前问道:

“你们这有什么拿手的给我做来就是,吃了几年的安徽菜,老子都吃腻了,今个儿换换口味。”

话说完扔出一沓银票,随后拿出一锭十两的金子压住银票上,用带着威胁的语调说到:“做的好,银票归酒楼,这金子归你,做不好。。。。。”

小二看到金子两眼放光,忙接下了屯齐的话,说道:“大爷放心,本酒楼的菜都是西北一绝,包您满意。”

“那最好不过了 。”

不一会儿,伙计带着四个人抬着一个孩童般高的红漆食盒上了三楼,从出锅到三楼不过几十米,为了保持菜肴的温度和口 感,都用装有炭火的食盒送来。

伙计指着这些说道:“西安的菜不仅只是美味,更有千年的韵味。”

屯齐听伙计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致:“来你倒是说说,说好了爷这里有赏。”说罢,就从第一道菜里揪出一鸡腿吃了起来。

大人,您现在吃的这道菜名叫《葫芦鸡》,始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一日,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先清蒸,再油炸去,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

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人的教训,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这时韦陟才满意。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葫芦鸡”。

屯齐听完后不屑的说道:“为一只鸡,搞出两条人命,也就是你们汉人能干的出来这样事。看来李唐一朝待民也不过如此!这道菜不吃也罢!”说完扔下手中的鸡腿。

“客官如此心怀仁厚,做您的手下可是享福了。”伙计恭维道。

这时第二道 菜来了,还是四个人抬着一个红漆食盒上了,菜刚摆到桌上,伙计就开始说道:

这道菜原叫“凉拌腰丝 ”,传说汉时就有,在明代时有一厨子醉酒,把这道凉菜给上锅蒸了。 结果出来后口味独特别具一格,就成了我们西安的名菜,这凉菜不凉使人耳目一新。

屯齐取来一口吃下,只觉的味道丝丝滑滑,甚是爽口。这些食材虽然普通,但能做出如此味道,让人意外。于是对后面的菜有了更大的期待。

“伙计,下面的还有何菜?快快报上名来。”

“下面还有奶汤锅子鱼 、金钱那2c酿发菜 、煨鱿鱼丝 、枸杞炖银耳 、口蘑桃仁汆双脆……

伙计正介绍时,只听楼梯脚步声响起,楼下走上来一人,此人看了一眼坐在西边的屯齐,便坐到了东边的空桌旁,不紧不慢的说道:

“这十道菜速速做来,老爷我也要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