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降落在清初>第29章 火烧粮草

史东恩本以为来人会伤害自己,突然听到这人说出自己的名字,顿时一愣,也就明白还有故事:

“好汉!怎知我的名?”

“受你族兄所托,特来会你”,说完一封信落桌子上,出现在史东恩面前:“不必多言,看完就明白了”

史东恩缓慢的抬起手臂,拿起信,撕开一角,取出里面的纸展开,看信中内容。

心里不住暗骂:这个史明,自己投了鞑子就算了,为何还要来拉上自己,这不是让自己做人人唾骂的汉奸走狗吗。

“我是大明的边军,你要杀就杀,我是不会像他一样背叛祖宗的”,来人听罢,轻笑一声,史东恩本以为会被一刀灭口。

“是条汉子!佩服”,来人竟然放下了顶在史东恩腰的刀,一下坐到了对面,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史档恩好生奇怪,问道:“阁下,如何放开我?不怕我叫人来抓住你吗?”。

“不怕,只要有人进来抓我,就凭桌上的信,加上我这个活人的话,史将军你说的清吗?

“你威胁我”

“不是威胁!办我们种事的,没成功就别想活着回去,临死拉上你一起,路上也不孤单了,说完竟然嘿嘿笑起来。

“疯子!你就是个疯子”,史东恩气的小声咒骂!

“只要你投了大清,你我都会活着,还是荣华富贵的活着,到时我保你是个总兵,再说,你问问自己,这锦州城保的住吗?”

史东恩心里也认同来人说的话,这么下去,坐吃山空,守不了几天锦州,迟早让满人攻破。

一面是生死难料,一年的花开富贵,史东恩内心有点迟疑。

“大丈夫在世,敢做敢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富贵子孙。

说完,径直走到屋门口做开门状:“还犹豫什么?”

“要不为自己找一场富贵,要不我走出门去,你我同归于尽。”

说着,就要开门出去,

“好汉且慢,依你便是”,

见大事已经成,从怀中掏出一沓银票,扔到史东恩面前。

“一百两一张,共五千两银,事成之后,还有五千加总兵官职”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财帛动人心”,五千两,对于一个小百户,怕是三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史东恩一咬牙,收起银票:”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叶布舒和范文程坐在大营主帐里,收到成功的劝降史东恩的情报,两人举杯相庆。

“范大人,你教的果然不错,夺取锦州之后,为范大人请功”。

“说人来降,非是我言语之功,区区几句口舌之利,如何能撼动人心?,不过是大势所趋,顺水推舟罢了”。范文程说的明白,不是自己的功劳,是大清实力在这,不得不投降。

“范大人你不要功劳可以,本贝勒自己的银子却是花出去了”,原来招降的银子,都是叶布舒当初在大同城里搜刮来的。

两人开始商议接下来的事,如何进行。

锦州城外平静的渡过了七日,天色刚暗,城外的清军突然发起攻城,数十门大炮向城头不断攻击,一时间,锦州城严阵以待。祖大寿,吴三桂带着人上了城头。

“这清军怎么回事?为什么半夜攻城”,

“事出反常必有妖”,加紧各处巡视。

城中屯粮草之地,百户史东恩带着几个亲信,来到大门处,对着一队守卫军士命令,兄弟们辛苦,今日提前换岗,都去休息吧。

这队守卫高兴的离开,见人已经走远,史东恩的亲信,便从外面运进来准备好的火油,直接扔到粮草之中,十几桶火油用完,史东恩点起火把,对着几个亲信说道:“

“非我不义,实在是祖大寿、吴三桂,欺我家族兄弟太过”。

“大伙一起,向城西十里山坡去,我们在那里会合,一起享富贵了”。

史东恩带头,直接将火把投入粮草,身后几人也纷纷把火把扔出,四下离开。

先是火,紧接着来的是烟,当人们发现时,大火已经烧透了屋顶,火龙已爆裂四散,春天的东风也来凑了一把热闹,一使劲将大火吹的迎风而舞,点燃了旁边居民的房屋。

一间大乱起来,不少人冲过来找水救火,可城中只有数口取水井,取水速度对大火根本没什么作用,真应了那句成语“杯水车薪“。

慌乱中,一小旗想起要去通知祖大寿总兵,立马拉住一军士:”快去城头,报告总兵大人“。

当城头的祖大寿正在乱猜时,城内一个军士急匆匆跑来:

“大帅不好了”

“何事惊慌?”

“屯粮卫所,起了大火”

城头所有人听罢,站在城头,向城内观望,只见城中屯粮处已经是火光冲。

“快!快!快出去救火”

城里的井水水量不够,只能到城外护城河取水,可城里取水的士兵刚出城门,正要在护城河里打水时,就被城外的清军一阵弓箭乱射,把取水的人射回了城内。

祖大寿这时再傻也明白了,这是城外的清军配合城内的奸细,烧了粮草。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一天后,发现百户史东恩等几人不知去向。

没有粮了,城中有九千人马只能突围,可清军兵力数倍于明军,突围也是十分凶险。

吴三桂来找祖大寿,商量突围的事:外甥儿,我观城南的清军,都是汉军旗,人数不过一万,你带铁骑半夜杀出,突出重围应该不难。

“我也发现了,但我怕这是清军故意设下的陷井。”吴三桂担忧的说。

“守在这里饿死,冲去出还有一线机会,就算是陷井,我们也得闯”。

“我是锦州城的总兵,自然是与城共存亡,就不突围了。你还年青,你带着人走吧”。吴三桂听完就要劝祖大寿一起走。

“你不必劝我,十年前我就应该战死,为了苟活,降了皇太极,后又逃出来,多活了十年,值了,而你还大把年月,不能死在这里”。

“不要再犹豫,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只是当年的事,莫要再怪舅舅了”。

“舅舅!”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吴三桂感受了祖大寿内心的痛苦,心中原来对祖大寿的一点怨念也消失殆尽了!

吴三桂也体会到了走投无路是多痛苦,暗下决心,绝不让自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