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之王道天下>第258章 百川书院分院 安置将士英灵

而身处西凉的董卓,在曹操跟孙坚离去之后,身边就已经再没有了掣肘,就连之前被袁家拉拢的北军五校将领,也被他找各种借口安排上了自己人。

董卓在将北军五校彻底掌控之后,又以笼络手段,将原本凉州的兵马也笼络到麾下,至此凉州的这十多万兵马,基本就被董卓全部掌控。

董卓在将兵马全部掌控之后,听从了属下的建议,准备跟叛军密谈。

毕竟自从袁逢突然病逝之后,董卓在洛阳就已经求不来支援了,所以董卓也不准备再继续耗下去,决定尽快将凉州的叛乱给平定。

而此时的幽州,荀彧已经派人将玉泉山清理了出来,赵风示意的丰碑也在工匠加班加点的赶工之下完成了,现在就等赵风下一步的指示。

这十几天赵风也没有闲着,他将烈士陵园的筹备工作交给荀彧之后,就开始关心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百川书院开办分院的事,各地的百川书院分院已经基本筹备完成,授课的先生都已经找齐,现在就是等到赵风下令书院开院之后就可以开始招收学子了。

为此赵风实地考察了几个书院的分院,这分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启蒙,所以赵风倒是极为重视。

连着考察了广阳跟渔阳,赵风对于郑益的工作都是极为满意,随即赵风让贾诩传讯回朝鲜城,让沮授将印刷好的启蒙教程分别运送到各个分院。

考察完渔阳之后,赵风又回到了蓟县,他决定还是先将烈士陵园的事处理完再说,毕竟学子们能等,但是战死将士的英灵等不了。

赵风再次回到蓟县时,已经是十几天之后,烈士陵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赵风当即就让人看了一个黄道吉日,确定烈士陵园建立。

最后经过推算,三天之后就是一个黄道吉日,赵风当即就决定时间定在三天之后,同时烈士陵园建立的消息,赵风也早就示意人散播了出去。

毕竟这不仅可以凝聚军心,还可以收获一定的民心,一举多得的事,赵风又何乐而不为。

赵风将日期确定下来之后,也让人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毕竟烈士陵园建立的当天,赵风可不想玉泉山会冷冷清清,这样也对不起那些战死的英灵。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这天一早,赵风就带着众人一同来到玉泉山上,同时还将蓟县的所有兵马都一同带来参与此事。

毕竟这烈士陵园可是跟这些士兵息息相关,自然要让他们前来见证此事。

赵风率领众人来到玉泉山时,这里早就已经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百姓们在见到赵风等人来此之后,纷纷主动让出一条通道,全都一脸热切的看着赵风一行人。

赵风这会也没有了往日的和颜悦色,反而换上了一脸的庄严肃穆,毕竟今天要办的事本就是一件需要庄严肃穆的事。

赵风一行人不仅有众多文武,他们后面还有一群手捧木盒的士兵跟随,这些木盒中全是之前战死将士的骨灰。

不仅有这次与鲜卑之战战死将士的骨灰,还有之前与乌桓之战战死的,征三韩之战战死的,征高句丽跟扶余战死的,还有东部鲜卑战死的。

之前赵风将他们都存放了起来,当初在代郡确定要做这件事之后,赵风就已经提前传讯回朝鲜城,让沮授派人将他们送到蓟县来。

赵风一行人来到了玉泉山的半山腰,这里矗立着一块七八米高的巨石丰碑,上书烈士陵园四个大字。

赵风也不知道荀彧是怎么让人将这么大一块巨石弄过来的,当初他只是说找一块稍大一点的巨石就好,没想到荀彧干脆弄来这么大一块,简直就像一座小山一般。

丰碑的一旁还放着几块小一些的石碑,上面已经刻好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这也是赵风之前让荀彧准备好的,毕竟战死将士不能无名无姓,而每人树立一块碑文也不现实。

而且有些将士战死之后,更是已经尸骨无存,所以赵风就将每场战斗战死的将士名字一起刻在碑文之上。

而且之后埋葬将士的骨灰,也是以合葬的方式,再将碑文竖立在前方即可。

只有那些有功勋的将领,才会单独的埋葬,独自的树立碑文。

赵风这样做,也能让将士们更为拼命,以期立下功勋,为的就是能够单独的树碑立传,能够留下一点什么。

赵风来到丰碑的前方,先是一脸肃穆的向着丰碑躬身一礼,身后众人也是有样学样。

赵风在行礼完后,转身看着身后的众人,视线先从后面的文武一直看到围观的百姓身上。

众人看到赵风看过来,刚刚还有些嘈杂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赵风看着众人朗声说道:

“可能你们大家都在好奇,我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的弄这个烈士陵园,今天我就来为你们解惑。”

“我们幽州能够有今天的安定祥和,就是那些战死的将士用性命为我们换来的,但是在他们战死之后,除了他的家人,还有谁会记得他们,有的更是连名字也不知道。”

“而我建立这个烈士陵园的原因,就是要让大家一直都要记得,我们能有今天这样安宁的生活,都是我们的将士用性命换来的。”

“以后大家想要祭奠他们的时候,就可以来这里祭奠,而且也要让我们的将士知道,当他们不幸战死之后,不止有你的家人会记住你们,我们大家都会记住你们的功绩。”

赵风的话说的是铿锵有力,声音更是传遍四方,说完之后不止下方的文武激动,就连围观的百姓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毕竟赵风新招募了十五万兵马,围观的百姓家中就有人参军,之前参军是为了能够吃饱饭,才让他们去参军。

听完赵风的一席话之后,他们也觉得参军好像不止是为了能够吃饱饭,也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理想。

毕竟现在的幽州,只要你勤劳肯干,吃饱饭还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等众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之后,赵风就开始让人继续之后的流程,

只见卢植手里拿着厚厚一沓纸,走到前方开始念诵,最先念诵的就是乌桓之战前后战死将士的事迹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