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我辅佐刘备横扫三国,震惊曹操>第246章 雄武陷阵营,兵发荆州去

刘备下令调动兵马。

而他,也来到了军营之中查看。

虽然刘备一方,势力日渐强大,发展得也很好。但是,这天下依旧群雄割据,没有恢复太平,对于士卒的操练,自然是不容懈怠。

一路看去,刘备等人,便是来到一处营寨外。

听着其中传来铿锵有力的喊杀声,刘备不禁有些意外,好奇询问道:

“这其中是谁麾下兵马?”

跟随巡营的副将,连忙拱手答道:

“启禀主公,此间是高顺所部,此前主公有令,令末将等人,尽力配合其练兵。”

“是高顺啊!”

刘备意外的同时,同样有些惊喜。

毕竟,刘备也知道高顺的厉害之处,这位可是吕布麾下第一亲信呢,地位比起张辽都高。

而现在,张辽已经成为刘备麾下,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那这高顺,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廖辰说过,高顺操练的陷阵营,乃是天下少有的精锐之师。这更加引起刘备的好奇,他想要看看,这段时间高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军师,一起去看看吧!”

刘备看了眼身边的廖辰,微笑着说道。

其实廖辰也好奇,高顺的成果怎么样,他之前可是竭力推荐高顺,希望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其实,廖辰也不曾亲眼见过陷阵营的威势,但是他以他所知,陷阵营的强大绝对不是虚言,而是有着实打实的战绩。

正在此刻,营中又是传出激烈的口号。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冲锋之势,有进无退!”

这样嘹亮且慷慨激昂的话语,让众人神色微凛。其实,此刻刘备已经能够确定,这高顺是真的名不虚传,陷阵营也非同小可。

有时候,哪怕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听到这声势,就能明白一支军队的强大。

不再耽搁,众人一并进入军营之中。

可是,没等刘备进去,就被人给拦住了,守门的士卒,直接将刘备拒之门外。

哪怕这些士兵,都是刘备的部下,但看见他们这样的表现,刘备很满意。细柳营的故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高顺能将兵马练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刘备岂会吹毛求疵?

而后,在禀报消息不久,有人出营前来迎接。

为首的正是高顺。

现在的高顺,不像之前被俘虏那般狼狈,目光坚毅,身形魁梧,有着大将的气势。

当高顺看见刘备,迟疑了一下,拱手道:

“末将拜见使君!”

他并没有称呼刘备为主公,虽然他现在愿意为刘备效力,但依旧心有芥蒂。毕竟,高顺之前追随吕布,感念刘备仁德而效命,却没有改认他主。

刘备已经习惯了,他明白高顺的想法,没有斤斤计较。只要高顺忠心效力,一个称呼算什么,根本不值一提。

再者,来日方长,今天高顺称他为使君,但以后会不会变成主公,谁能知晓呢?

高顺如今的表现,能够证明他的忠诚。

忠心的人更值得信赖。

“行了,起来吧,伯平练兵日久,吾今日想来看看,陷阵营威势如何。”

刘备微笑着说道。

其实,刘备都到门口了,高顺岂会不知道其目的,便是拱手道:

“末将正在操练兵马,请使君观之!”

众人跟着进入军营之中,只见在校场上,有整整八百士卒,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威势凛凛,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都不需要演练,单是看见这阵势,刘备都免不了有些震撼。这支兵马,当真是精锐中的精锐,只可惜人数少了些,只有八百人。

而高顺没有多言,他再朝刘备行了个礼,便是转身而去,拿上自己的兵器和盾牌,在陷阵营之前,神色毅然,与整个陷阵营融为一体。

“陷阵营听令!”

高顺朗声呼喝,中气十足。

而前方陷阵营将士,在听得高顺之言后,也是立马有了反应,回应道:

“在!”

简简单单一个字,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陷阵之志!”

接着,高顺又是喊起陷阵营的口号,八百陷阵营士卒,便是齐声应和: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冲锋之势,有进无退!”

如此种种,看得刘备连连点头。

他对高顺和高顺操练的陷阵营很满意。

但这显然没有结束。

很快,高顺又下达其他种种指令,陷阵营都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些士卒,表现出的气势无比惊人,虽然只有八百人,却有万军的气势。

刘备忍不住感慨道:

“陷阵营果然名不虚传,这样的精锐之师,在战场上定能以一当十。”

廖辰笑了笑,表示赞同道:

“陷阵营的强悍,属下也是第一次看见,现在陷阵营训练有成,主公将要出兵荆州,不如将陷阵营也一并带上吧!”

刘备若有所思,微微颔首道:

“吾正有此意!”

这样的精锐之师,在军营之中表现很好,但要展现出其风采 还是要到战场上。

一切演练完毕,高顺归来复命。

刘备不禁好奇问道:

“伯平,你操练陷阵营,果然是骁勇异常,但陷阵营只有八百人,岂不是太少了?为何你不多操练一些兵马,岂不是更好?”

然而,高顺摇了摇头,肯定道:

“兵在精不在多,八百陷阵营已经足够了,陷阵营并非寻常士卒,其训练目标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

并且,如果陷阵营人数太多,不便于指挥,效果反而会有所缩减。以八百之数,在战场上攻坚克难,已然绰绰有余。”

听着高顺认真的答复,刘备若有所思,他没有强求,训练陷阵营确实不简单。

忽然间,刘备脸色一变,沉声道:

“高顺听令!”

高顺微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拱手道:

“末将在!”

刘备继续说道:

“如今陷阵营可堪一战,令你率领陷阵营,随同大军一并南下,攻伐荆州!”

当高顺明白刘备的意思,表情更加错愕,但他没有犹豫,语气铿锵有力道:

“末将遵命!”

他身为一员战将,努力操练陷阵营,不就是为了上战场冲锋杀敌吗?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

此战,刘备聚集兵马八万人。

其中豫州调动大军五万人,其中包括了张辽的驻防兵马,作为征讨荆州之用。

同样的,陈登所部水军三万人,已经行动。

刘备将后勤交给陈群负责,调集粮草之后,便是率领大军南下而去。

同行的,文有廖辰、贾诩、田丰等人,武有赵云、许褚、张辽、高顺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在兖州的时候,刘备俘虏了典韦。但时至今日,典韦依旧没有投降,而刘备也没有过于苛待他。

反而是将之留在许昌,给他安排了一个院子,只要不离开许昌即可。

而典韦显然也是倔脾气,他并没有逃离之意,刘备带着他来许昌,也没有任何反抗。

廖辰估计典韦的想法,应当是要曹操打过来,他要光明正大的离开,而不是潜逃出去。

对于这样一员悍将,廖辰自然是很看重的。刘备没有将典韦杀了,这其中也有廖辰的原因,否则典韦多半是已经人头落地。

虽然典韦是一员猛将,但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又不缺典韦一人,岂能这般顾忌?

唯有廖辰,作为一名穿越者,有着莫名的收集癖,才会这样做。

至此,一切准备就绪,刘备亲征,挥师南下。

至于北边,刘备没有太过担心,青州之地有臧霸,兖州有关羽。

袁绍虽然压制了公孙瓒,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一时半会肯定是没心思对刘备动手。

而曹操,就算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失去兖州之后,彼此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曹操怎么可能去找死呢?

所以,曹操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全力以赴扩张势力。

如果能够占据河内、河东之地,曹操的实力虽然依旧远不如刘备,却起码有了一战的可能。

并且,将势力延伸至此,哪怕刘备与袁绍干起来,曹操也不必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了。

任何时候,机会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曹操对此深以为然。

——

在襄阳城内。

接连有消息传来,孙策在拿下江夏各县后,便是领兵逆流而上。

显然,这一次孙策不准备留手,而是要全力以赴,一鼓作气拿下襄阳。只要拿下襄阳,剩下荆州各地就简单了。

而刘表自然不是无动于衷,他已经调动文聘一路兵马,以及重新收拢溃兵,勉强拉起一支水军,但这样的水军,战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刘表是不敢让蔡瑁领兵,继续与孙策正面一战了。一个不小心,怕是又要全军覆没,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反正,让蔡瑁、张允统领水军,在襄阳附近策应,以免孙策太过放肆。

府衙之中,刘表目视众人,说道:

“孙策已经杀过来了,果然是年少得志啊,这孙策真是好大的胆气,完全不将我荆州之众放在眼中,简直是可笑至极。

诸位应当知道,此战对荆州的重要性,江夏已经沦陷,孙策步步紧逼。若是此战败了,彻底被孙策掌握主动权,对谁都没有好处。”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明白刘表的意思。如今刘表为荆州之主,对于他们来说,大家是合作关系,没有太大压力。

但孙策不一样。

真要孙策入主,谁都没有好处。

他们必须为自己利益考虑。

“使君放心,此战我荆州已然严阵以待,岂容孙策在此放肆。后方还有荆南四郡兵马,正在赶来的路上,不日将至。”

听得此言,刘表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强求什么,因为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必须将所有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到时候,不说为了刘表,大家只求自保,也必须齐心协力。

这就是现实。

——

孙策沿汉水逆流而上。

如今的江夏,经过一段时间的攻伐,已经被他尽数拿下。

主要是之前蔡瑁领兵来援,被孙策伏击打得大败,兵马损失惨重。这段时间,孙策才能毫无顾忌,派遣兵马攻城略地。

站在船头,孙策意气风发,说道:

“如今我军已经拿下江夏,杀了黄祖报仇,接下来,便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事业了。”

周瑜就在他身边,同样的朝气蓬勃,二人都才二十三岁。可以说,他们这个年纪,正是年轻力胜,斗志昂扬的时候。

他们有着雄心壮志,看见这天下乱世,他们没有屈居人下,他们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所以,周瑜会与孙策联手,虽然孙策是主,但真要说起来,二人也是情同兄弟。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逊色于刘关张太多。

若非历史上,孙策被人刺杀,不幸夭亡,或许真的能够有所成就。

这天下局势如何,着实难以预料。

周瑜缓缓点头道:

“想不到这一切如此顺利,拿下了江夏之后,整个荆州都不堪一击了。蔡瑁率领水军,远不如江夏水军强悍。”

孙策对此深以为然,轻轻点头道:

“正是如此,若非黄祖掉以轻心,我们想要攻破江夏,也没有这么简单。蔡瑁此人,只是虚名而已,操练水军有名无实。

虽然襄阳水军号称精锐,却没有经过厮杀,面对我军突袭,根本不堪一击。

现如今,我军距离襄阳也不远了。”

周瑜思索着说道:

“虽然先前一战,襄阳水军溃败,但这段时间,刘表依旧能够召集一批兵马。以我之见,襄阳最主要的兵马,应当是文聘率领的南阳守军。

如今局势,刘表多半是顾不上南阳了,哪怕放弃南阳,也得调兵守住襄阳。”

孙策微微颔首,朗声道:

“文聘乃是刘表亲信,听闻此人也是一员将才,但他所率步卒,在汉水之上,我军来去自如,并无顾忌。

襄阳临河而建,往日是其便利之处。但现在,荆州水军损失殆尽,哪怕仓促聚集乌合之众,也难以与我江东水军匹敌。

只要我军不贸然出击,以如今局势,刘表必败无疑。”

说到此处,孙策目光微凛,他对此战充满信心。虽然荆州不是他的主场,但在江河之上,孙策并无半分畏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