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我辅佐刘备横扫三国,震惊曹操>第159章 文若不会负我

许昌城内。

此刻许县,已经正式更名为许昌。

毫无疑问,这个建议是廖辰提出来的。刘备思索之后,便是答应下来。

毕竟许昌这个名字确实不错。

同时,刘协也是发布诏书,迁都于许昌。

当这道诏令发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天下人还想打着汉室的旗号,就绝不能熟视无睹。

刘协是大汉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就算刘协手里没有实权,他只是个傀儡而已,同样无人敢忽视。

这取决于,他们是否需要汉室之名。

毕竟,如果一方脱离汉室,其他人却都打着汉室的招牌,这一方必定会被群起而攻。这时候,别管实力多强,也都无济于事了。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

天下群雄并起,要横扫天下可不简单。

刘备也期待着各方的反应。

——

兖州之地。

曹操无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

虽说曹操大败,损兵折将而归,但他并未掉以轻心,依旧令人注意豫州动向。

随着先前一战落下帷幕,曹操已然能够确定,他现在没有退路了。要么是不顾一切守住兖州,要么被刘备大军北上横扫。

曹操是野心勃勃之辈,他有着自己的野望,自然不甘心就此败亡,寄人篱下。

而当消息送来,曹操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其实对于此事,曹操早有预料,他知道刘备奉迎天子,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但是,当此事变成现实,曹操却显得有些唏嘘。这意味着局势变化,刘备彻底掌握天子,他的实力会越发的强大。

那接下来,曹操该如何应对?

这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在一处厅堂之中,曹操聚集麾下众人,他心情有些低落,也没有贸然做出决定。此番天子迁都,他们这些做臣工的,怎么能没点反应?

曹操环顾众人,沉声说道:

“诸位应当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刘备奉迎天子,已经正式传诏迁都。现在,天子诏书已经送到,诸位觉得,某该如何是好?”

知道这个消息后,众人皆是有些沉默。

因为这对于曹操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作为曹操麾下,自然要为曹操效力。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接连战败,损兵折将,实力不断削弱。将此事放在一年之前,恐怕在场所有人都不会相信。

他们相信曹操,更是相信自己。

曹操麾下谋士,本就是汉末顶级人才,他们的存在感是不容置疑的。

可现在,他们已经被打蒙了。

如此思绪,在众人心中涌动,终于,有人向前一步,对曹操拱手道:

“主公,事已至此,哪怕天子落入刘备之手,主公也必须派人带着贺礼,前去恭贺天子才行。”

曹操目光一定,他看见说话之人乃是荀彧,他神色微凝,点了点头道:

“文若的意思某明白。”

荀彧继续说道:

“主公依旧是大汉臣子,哪怕与刘备为敌,也改变不了这一点。若是主公不想被刘备肆意打上反贼的名号,岂能无动于衷?

要知道,如今兖州局势不利,实力越发衰弱,倒是刘备不断崛起。以如今的趋势看来,我们已然不是刘备的对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刘备出师有名,兖州上下,如何能够齐心协力,共抗敌军?”

荀彧语气笃定,言之凿凿,他并不是和曹操开玩笑。虽然他对汉室忠心,但此刻,他是曹操麾下,就要为曹操负责。

曹操沉默了,他抬起头来,缓缓看向众人,很快,又有人站出来附和:

“属下附议!”

“属下附议!”

众人皆是如此,赞同了荀彧的建议。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除非能够将天子抢到自己手里,但这件事情谈何容易呢?

不说让曹操臣服于刘备,却不能给刘备用兵的机会。只要让兖州休养生息,再联合其他势力,未必不能与刘备对抗。

曹操恍然,他并不是顽固之人,甚至于,他方才就已经在考虑了。当众人确定,曹操也不再顾虑,他很快颔首道:

“那便这样办吧,让人带着贺礼前去朝见天子,不知道何人愿往?”

曹操肯定不可能亲自前往,同时他也明白此事重要性,当然不会等闲视之。

所以,曹操才想在自己麾下谋士里,找一个合适的人选作为使者。

可是,众人再度缄默。

在短暂沉默之后,荀彧站了出来,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荀彧其实有些纠结。但是,他站出来很坚定,没有任何迟疑。

“文若。”

曹操呆了一下,陷入思索之中,短短时间,他其实想到了很多。因为他知道荀彧对汉室的忠诚,从最开始相见,曹操便心知肚明。

荀彧辅佐曹操,是希望曹操崛起,能够匡扶汉室。现如今,刘备崛起,让汉室有了一线生机,荀彧是否会改变想法呢?

曹操本是个多疑的人,他不可避免的猜想。

但很快,他就将这些想法抛之脑后。荀彧是汉室忠臣不假,但他更是曹操麾下,更是曹操的心腹,二人与知己无异。

曹操不相信,荀彧会如此背叛自己。

是以,曹操朗声道:

“既然文若主动请缨,那出使之事,就交给文若了。”

当听得曹操之言,在场众人亦是面露担心之色。曹操能想到的问题,他们同样能够想到,只是有些人,他们猜测的结果与曹操不同。

可是,既然曹操已经定论,他们当然不可能直接反对。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和荀彧都是同僚,有些事情总要考虑清楚。

荀彧不卑不亢,面色笃定道:

“卑职定不负主公所托!”

此事议定,各自散去,荀彧也回去准备。

而有一人,依旧留在曹操之前。

这正是郭嘉。

郭嘉面相曹操,有些担心的说道:

“主公让文若出使豫州,难道不怕文若一去不回?”

听着郭嘉的劝诫,曹操沉默了一下,他缓缓抬起头来,想到了往日之事。

然后,曹操肯定的摇了摇头,道:

“文若不会负我!”

听得曹操之言,郭嘉不知如何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