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17章 周王荐子:机会,大大的机会!

三巨头都如此,底下的朝臣们自然更加热切。

席间觥筹交错,赞誉连连。

让周王一家子有种自己不是献了些地,而是献了座城的错觉。

朱祁钰笑:“诶,叔祖还说让朕切莫妄自菲薄,您怎么自己还犯这错误呢? 那些良田固然能解朕燃眉之急,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您一片忠心,一席金玉良言。”

嗯?

朱有爝眨了眨自己有些迷醉的老眼:金玉良言?

那什么……

他不是被那道废殉葬圣旨还有秦纮那密折给吓成了惊弓之鸟?

于是赶紧查了查自己和儿孙们名下的田亩,结果发现已经拥有了五分之一的河南省。

惊吓来得就更大了。

怎么想,怎么觉得继续下去,自己绝落不着什么好果子吃。

干脆赌一把,站个队。

于是主动上折子为皇爷分忧,试图上交所有土地保平安。又怕小皇帝狮子大开口,还真直接笑纳了。所以在三哭穷,更很说了些苦于孩子们有心报国却无途径的话而已么?

哪儿金哪儿玉了啊!

见他茫然,朱祁钰也不拆穿。只满脸欣慰道:“说来也是朕的失职,自打土木之变无奈登基后,所思所想皆是皇朝发展。穷家难当,所以处处想着开源节流。”

“只瞅着宗室日繁,所需宗禄倍数增多。所以才颁布宗室人口管理的旨意,试图扬汤止沸,却从未想过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话一出,朱有爝那点酒意化作白毛汗。瞬间汗湿脊背,整个人都清醒过来。

就怕二侄孙前一刻还言笑晏晏,后一刻就把屠戮宗室的大刀塞进他手里。

虽,虽然他在宗人府担了个左宗人的衔儿。可自从永乐之后,宗人府的相关事物都挪到礼部去了啊!

宗人府早已名存实亡。

他都怕,世子朱子垕跟他那些弟弟侄子们只会更怕。

刚下连点规矩都不顾了,连说自家老子、爷爷年老固执,有些事情上过于想当然。若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皇爷瞧着他也是心系大明江山的份上,多多宽恕。

朱祁钰摆手:“表叔们何出此言?叔祖身为周王,一直守土有方。所思所想所谏也都经过深思熟虑,句句金玉良言。”

“朕也觉得,朱家子弟自幼名师教导,各有其长。却都在封地不科考、不当官也不经商,只干嚼着那些个俸禄。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优秀子弟本身来说,都是一种绝大的浪费。”

那是该好生思索,给所有人等报效朝廷机会之语听得周王子孙们齐齐呆住:!!!

这,这可能么?

自从建文以来,朝廷对藩王就防备极深。

永乐上位后更是变本加厉。

洪熙、宣德、正统,一代一代的,更恨不得把藩王当猪养。给钱给粮给赏赐,却不给当官、从军、经商、务农,只许吃喝玩乐。

正统御驾亲征,结果几十万大军祭天,自己都当了俘虏。

江山垂危,却宁可山东河南四处征召民壮。连运粮兵都派上了大用,甚至有心琢磨着南迁,都没说把南京驻兵调过来参加守卫京师。

今上这……

这三言两语间,又要改个祖制?

倒是朱有爝瞧着帝王情深意切,满殿大臣无一反对,心里就有了数。

想来在这之前,各位大臣,尤其是户部尚书已经被年轻帝王算明白了宗禄帐,不愿意再真金白银养些毫无作用的铁废物了!

虽然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当这废物。

可事实就是,数万宗室每年花费巨大,却除了曲艺、杂说、闲诗等小道外,对家国天下无任何实际作用。

机会!

大大的机会!

不想让后辈儿孙降到降无可降奉国中尉,一家老小只能靠二百石艰苦过活的朱有爝赶紧跪下:“陛下英明,太祖爷当年体恤子孙,顾念亲亲之意,自然万分慈爱。只世易时移,祖宗之法便再好,不适合当下发展了也得当机立断。”

“否则就要成为愚孝之辈,害人误国。他朝下去见列祖列宗,也稳被骂木鱼脑子,不知变通。”

三言两语,堵住可能会有的反对之词。

接着周王殿下就将自己花白的老头磕在了承天殿的金砖上,恳请皇爷跟开海禁、改土归流等试点一样,也拿他们周王府一系的子孙们试试。

看这些木头疙瘩里面,能不能选出三五个可堪造就的,好歹为朝廷、为天下出点微薄之力。

推销起自家儿孙来,周王殿下可不含糊。

别看老大爱喝酒,二十大几了还没个子嗣。但爱喝酒的人,酿酒也有一套啊!

好方子可多,酿造出来再卖到海外去,保准能为朝廷赚许许多多银钱。老二继承了他祖父衣钵,在医学上很有些造诣……

一个个儿孙介绍下去,难为他记性好,能清晰记住每个子孙的特点。

惹得吴太后都直夸他慈爱,所以才家庭和睦,儿孙满堂。

朱有爝亲爹,第一代周王朱橚就是当年建文帝削藩用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他孩提时代就被连累着成为庶人,直到他四大爷成功上位,家里才恢复王爵。没过多久,二哥又上蹿下跳争夺世子之位,差点把他坑得满头包。

可谓饱经风霜,避斗能力满级。赶紧谦逊谢过,利落转移话题。

坚决不回夸或者祝福,绝不让太后抓着一丝丝借机催皇爷选秀的机会。而是再度献上自家父王多年心血──《救荒本草》。

说真的,做这个决定之前,朱有爝一是为转移话题,二是不忍父王多年心血被束之高阁。

但说期望,其实没报多少的。

可没想到,他这书才刚掏出来,帝王就欢喜离席。三步两步到他面前,亲手接过书卷:“哎呀呀,倒是朕的疏忽了,竟忘了太叔祖这利国利民之作,白白让明珠蒙尘许久。”

朱子垕等人齐齐惊讶抬头,却见帝王满脸真诚。那样子,竟似比多得了数万顷地还要开心般。

连太后都纳闷,想着儿子这礼贤下士的劲头是不是有点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