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64章 割地称臣

如果说李从珂叛变,依靠的是凤翔的兵力,那么,石敬瑭则没有这个自信。河东镇虽然靠近边疆,且经常与契丹人发生战争,士兵们战斗力颇为强悍。可是在云州、夏州几战中,河东军损失惨重,原本拥有十万大军的河东镇,此时仅剩下五万人,而且还是从夏州一战中逃出来的老弱病残。论战斗力,根本无法与朝廷大军抗衡。

此时的朝廷大军,除了以跟随李从珂进军洛阳的凤翔镇主力作为主要兵力外,李从珂还收编了洛阳的皇帝亲军。近两年来,李从珂也不断以朝廷名义招兵买马。如此一来,朝廷的兵马达到了二十万左右,虽然不算多,可是好歹能够镇压各地的藩镇,抵御契丹人的威胁了。再加上不少忠于朝廷的藩镇,就算是组织起三五十万的兵力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当石敬瑭与亲信桑维翰、刘知远决定趁机起兵反抗朝廷时,看到手下几万人的残兵败将,石敬瑭不得不犹豫万分。这桑维翰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学识却很渊博,有小庞统之称,他自己也以庞统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发誓不磨穿铁砚,绝不登科及第。终于在李存勖灭梁的前一年,桑维翰参加了晋王李存勖组织的科举,如愿及第。虽然李存勖是其理想中的“刘备”,李存勖却不怎么看重桑维翰,桑维翰不免心中暗自叹息怀才不遇。可巧李嗣源寓居洛阳时期,石敬瑭发现了桑维翰的才华,欣赏有加。后来李嗣源当上皇帝后,石敬瑭虽然屡次推荐,可是李嗣源却最终以桑维翰相貌丑陋,难以担当朝廷大任为由,拒绝了石敬瑭的推荐。后来石敬瑭被派往河东担任节度使,桑维翰请求外派,来到太原,投奔了石敬瑭,成为他的首席谋士。

这刘知远原本也是唐军李嗣源部的一员偏将,与石敬瑭在李嗣源称帝过程中出力甚多。在一次战役中,刘知远救下了石敬瑭性命,石敬瑭很是感激,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因此,当石敬瑭出镇河东时,刘知远也放弃了兵权,申请出镇,来到太原,成为河东镇的押衙。在外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可是在刘知远眼里,石敬瑭是值得他投资的兄弟。而且马上,他的投资就要得到巨大的回报。

所以,当石敬瑭得到了朝廷换镇的诏令时,立即找来这两位亲信进行商议。这两位兄弟宁愿放弃京城的荣华富贵,也要与自己在一起,足以表明他们的忠心,眼下遇到困难,绝对不能让他们有疏远感,应该坦诚相待,告诉他们目下的局面。

果然,当二人看到了李从珂换镇的诏书时,立刻就想到,这是李从珂借刀杀人之计。李从珂之所以能够上位,就是李从厚换镇的举动,让李从珂趁机崛起。眼下李从珂故技重施,要把石敬瑭调往天平镇,桑维翰和刘知远二人明显有些不安,猜不透李从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可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绝对不能答应李从珂换镇的要求。否则就算是死,也不知道暗箭在哪里。而且,李从珂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要是反得好,还能鲤鱼跃龙门,成为新天子。

可是,想要成为新天子,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军队,军队从哪里来?一想到这个问题,三人就沉默了。刘知远提议,可以召集河东镇内的青壮年,组成一支生力军。河东军民经常与契丹人作战,战斗经验很是丰富。因此即使是一个没有当过兵的百姓,其军事知识还是比普通的老百姓丰富些。可是,河东地区多是山地,平原不多,养活的人口也很有限。因此,河东镇最富的时候,也只能养活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一旦军队过多,种地的百姓少了,也不是好事。所以,就算是将这些百姓们全部召集起来,也不过是增加了五万人。可是以区区十万人对抗朝廷大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桑维翰想到了借助周边藩镇兵力的建议,目的很明确,就是拉拢周边藩镇一起谋反。事成之后再给予一定的特权。石敬瑭首先想到了幽州的赵德钧和云州的沙彦珣。幽云地处边境,骑兵较多。对付朝廷的步兵应该是绰绰有余。之前在云州之战后,李嗣源虽然有意将赵德钧和沙彦珣两人调走,可是在两人根深蒂固的关系网下,李嗣源只得败下阵来。他只好嘱咐两人,一定要守好华夏的边关,决不能再次投靠外敌。自从契丹人被击败,两人也是认真的为大唐守起了边关来。当石敬瑭的使者找到了赵德钧和沙彦珣时,换来的却是一阵嘲笑。他们说,石敬瑭在与耶律德光作战之时大败而归,对付小小的党项人,也是铩羽而归,这样弱小的同盟,让他们如何放心?

于是,在赵德钧和沙彦珣拒绝后,又得到了朝廷李从珂御驾亲征的消息后,走投无路的石敬瑭不得不一方面召集河东百姓组成军队,另一方面派遣桑维翰出使辽国,以割地称臣的代价,请求耶律德光出兵救援。耶律德光自从在云州被李嗣源击败后,竟然患上了“恐唐症”,对大唐产生了恐惧感,每次打草谷,契丹人都只敢在边疆处出没,从来不敢深入燕山以南。这让大唐的百姓们过了几年的和平生活。如今,这种和平生活要结束了,而且还是中原人自己送上门的。

接到了石敬瑭投靠的书信之后,耶律德光很是高兴,可是当他得知石敬瑭只有十五万兵马(当然是夸大)时,耶律德光不由得有些小觑起来,说什么石敬瑭只有十五万兵马,也敢妄想做中原的皇帝?我大辽国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也不敢窥视中原。在桑维翰一张伶牙利嘴的好说歹说之下,耶律德光终于同意出兵援助,并提出了几大要求。在桑维翰看来,这些要求都是中原人所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