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59章 顾命大臣

听了李从厚的问话,李嗣源的脸色明显变了变,这才缓缓说道:“你哥哥他为了早日登上皇位,竟然趁朕病危之际,举兵谋反。幸好被朱枢密使与冯枢密使两位大人镇压下去。他们如今就在殿外,你可宣他们进来。”

李从厚听了,有些不敢置信,王兄虽然嚣张跋扈了些,可毕竟这谋反是掉脑袋的事,他怎么会这么糊涂?况且父皇的安排已经在昭告天下,父皇去世之后,这天下就是由他李从荣继承,王兄为什么还要急着谋反?李从厚始终想不明白。

看李从厚一脸不明白的样子,李嗣源说道:“这事,父皇一开始也是不信,可是当朱枢密使和冯枢密使两位大人向朕汇报时,朕还是不相信。后来,朕亲自派出宦官去端门查看,这才发现你王兄他确实率领了一支不少的人马,企图要进宫来。哎,真是想不到,朕如此对他推心置腹,他却如此对待朕,真是令朕寒心。”

说话之间,朱弘昭与冯赟已经被总管太监招了进来,两人在离御床五米远的地方站定,跪下行礼。李嗣源连忙让两人平身,到自己跟前来。两人这才来到了李嗣源的病床前,听候李嗣源的吩咐。李嗣源说道:“两位大人,若不是你们检举揭发李从荣的叛逆行动,朕恐怕掉了脑袋也不知道是这逆子所为。今天,朕就任命你们二人为顾命大臣,好好辅佐新皇。”

两人诚惶诚恐,跪下说道:“我等才薄力弱,哪里敢接受此等重任?”

李嗣源侧目说道:“怎么?朕说话不管用了?”李嗣源虽然病重,却还是一副王者风范。朱弘昭与冯赟两人见了,不由得暗自心惊,心想,毕竟是天子,一个眼神就能将人秒杀。两人听了,急忙答应了下来。

此时的李嗣源,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于是招来丞相冯道,令他执笔,口中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去除苛政,劝课农桑,奖励耕战,百姓无不安居乐业。朕南和中原,北伐契丹,胡虏被迫签订和约。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及早选定太子人选,以致发生天津桥叛乱事件。今朕任命李从厚为太子,以安中外之望。钦此。”冯道书写完毕,在持玺太监和两位顾命大臣的见证之下,盖下了象征皇权的帝王之玺。

李从厚明白,父皇这是在交代后事了。而诏书中也明确提出:是他自己没有及早确立太子身份,才导致天津桥事件的发生,可见李嗣源早就猜到了冯、朱两人的心思,那就是趁机除掉李从荣,好立一个对他们有利的太子。虽然是落入了两人的圈套,可是思来想去,也就只有李从厚稍微年长一些了。要是立养子李从珂,这以后大唐江山姓李还是姓什么都没有办法保证了。他的义弟李存勖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他决不能重复那样的蹈辙。可是,令李嗣源万万想不到的是,他还是走上了那条蹈辙的路。

安排好了李从厚和两位野心家,李嗣源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对着李从厚说道:“百姓生活艰难,朕的葬礼一定要从简。不要再使用人殉。”很快,他的呼吸就越来越局促起来,吸进去的气越来越少,呼出来的气越来越多,很快,李嗣源两眼一翻、两腿一蹬,就见他的义弟李存勖去了。

李从厚连忙答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抬起手来想试探一下父皇的口鼻,随诊的太医大声说道:“皇帝殡天了!”说罢大声哭了起来,所有的大臣、宦官、宫女齐刷刷地跪下,哭成一片。

李从厚正沉浸在哀痛之中,朱弘昭、冯道与冯赟则起身向前,拉住李从厚衣袖道:“天下无主,请太子先即皇帝位,再哭丧不迟。”

李从厚哪里见过这大场面,于是在三人的半拉半推下,来到了议政大殿内,宦官已经敲响了百官集合的大钟,只要大钟一响,所有的上朝官员都必须到场,否则就以革职处理。不多时,文武百官已经按照两班行列站好。先是朱弘昭与冯赟出来,接着是冯道,最后才是李从厚。只见李从厚已经换了一身皇帝专用的朝服。不过脸上还有一丝悲戚之色。

就算是再傻的人都猜到了皇位发生了变更。只不过他们没有急着参拜,因为在宣布皇帝遗诏之前,要是拜错了,那可不仅仅是丢脸的问题,那是要丢脑袋的。只见冯道手持一封皇榜,站在众位大臣的前面,说道:“大行皇帝已经殡天,临终前,大行皇帝令我写下这封遗诏。册封宋王李从厚为太子;枢密使朱弘昭与冯赟为辅政大臣。”说罢,冯道转身率先跪了下去,说道:“臣冯道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他大臣见状,纷纷下跪,口呼万岁。李从厚这个皇帝这才算是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

起身后,冯道接着说道:“眼下,正处于国丧期间,诸位大臣要各司其职,千万不可懈怠。”诸位大臣听了,纷纷称是。

冯道最后对着在皇位上的李从厚说道:“请陛下宣示国策。”

李从厚愣了一会神,有些不知所措,这当个皇上还要宣示国策?可是台下几百双眼睛盯着,他又不能不开口。于是说道:“国丧期间,一切以先皇丧礼为重,所有政事按照之前流程处理。至于重大疑难问题,朕将会与丞相以及顾命大臣商议解决。”

诸位大臣听了,纷纷高呼道:“万岁圣明!”

这一次的朝会就这样结束了,京城各处街坊都动了起来,官兵们在四处分发白帆,告诉京城士民,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平时热闹非凡的场子被怕闭门,暂停营业。同时,冯道也分别派出使者,向南方各国报丧,并请他们派使者参加国葬。

李从厚则回到了宫内,继续陪伴父皇的遗体。在大内总管的安排下,宫内一切井然有序。李从厚见了,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