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36章 骑兵对决

左翼的石敬瑭方阵正遭受辽军骑兵的猛烈围攻,辽军大将韩德枢率领一万契丹勇士直冲左军方阵,他们是辽军骑兵的近战骑兵,人人一支长矛、一把游牧弯刀、二十支远程标枪。既可远程攻击,又可以近战杀敌,一直是辽军的精锐所在,韩德枢用一万弓骑兵就将左军的三万唐军射得不敢抬头,环形射击整整持续了十多分钟,此时的石敬瑭方阵虽然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可是阵型已经开始散乱,军心浮躁了起来,这时候,只需要一支枪骑兵发动进攻,左翼的唐军必败无疑。韩德枢则身先士卒,率领着一万整装待发的枪骑兵冲了过去。

左翼唐军只顾高举盾牌,不敢抬头,由于急速的马蹄溅起的灰尘,唐军士兵们只能看到敌人的黑影。突然间,刚刚从箭雨中逃过一劫的唐军们还没有缓过神来,一支万人枪骑兵突然从灰尘中杀来,唐军猝不及防,被辽军的标枪射死不少,接着辽军又使用长枪,一路上挑杀无数,近身之后,辽军骑兵拔出了腰间的弯刀,砍杀着剩下的唐军步兵。左翼唐军瞬间陷入死战状态,防线随时可能会崩溃。

为了保持阵型的完整,李嗣源不得不派出了左侧的一万骑兵,起来拦截契丹骑兵。唐军骑兵骑射不行,但是手中的长枪却比契丹骑兵的长枪长的多。唐军骑兵队决定从侧面发起进攻,联合步兵剿灭正在进攻方阵的契丹枪骑兵。弓箭兵见状,急忙前来拦截,他们对着唐军骑兵就是一阵猛烈射击,雨点一般的箭簇射向唐军骑兵,不少唐军人马中箭倒地,幸运的中箭即死,不幸者倒地之后来不及逃离,被马匹踩踏而死。契丹弓骑兵射了几轮之后,唐军骑兵们马快,很快就冲到了方阵之中,与契丹骑兵们混战在了一起。此时的弓骑兵们无法再自由射击,因为两军胶着混战,很容易误伤自己人。于是,一万弓骑兵全部放下手中的游牧弓,拔出腰间的游牧弯刀,加入了对唐军骑兵的围剿之中。

左翼陷入鏖战的同时,萧挞览的右军也对着沙彦珣的唐军发起了猛攻。沙彦珣的唐军方阵除了步兵,还有一万骑兵,因此,除了组成步兵方阵防守之外,还能组织起骑兵进行反攻。萧挞览亲自率领一万枪骑兵直扑唐军一万骑兵,另外一万弓骑兵则使用同样的圆形阵,对着唐军步兵射击。见到辽军骑兵杀来,沙彦珣急忙命令步兵方阵做好防御,云州军多在边境,深谙辽军的作战方法,因此,相对于石敬瑭的指挥战法,云州军的战法更适合于边境作战。只见云州军举起与人同高的盾牌,密密麻麻的组成了一个鱼鳞阵,契丹弓骑兵绕着方阵射箭,大部分的箭簇都被巨大的盾牌挡住了,所以,契丹弓骑兵射了好一会,都没有多少步兵死亡。而沙彦珣则亲自率领着一万骑兵,与契丹枪骑兵硬碰硬的对战在了一起。

沙彦珣不愧是边关大将,只见他手持长枪,一枪将一名契丹勇士刺落马下。萧挞览见状,也手持长枪,对着沙彦珣发起了进攻,沙彦珣见状,急忙用长枪拨开了刺向自己马匹的长枪,马匹是骑兵的灵魂,若是马匹被刺死,下马的骑兵面对数不清的敌军骑兵,只能是被秒杀的份。萧挞览的长枪被拨开,他并没有气馁,放下长枪便伸手拔出腰间的游牧弯刀,想要给沙彦珣来一个腰斩。此时沙彦珣想要收回长枪已经来不及了,也只得放下长枪,拔出腰间中原剑,与萧挞览的弯刀碰撞在了一起,两人武力相当,混战在一起。沙彦珣一接招,就知道萧挞览战斗力不一般。萧挞览是契丹猛士,与沙彦珣对敌之后,也不敢小觑沙彦珣,两人当面锣对面鼓地混战在一起,手下的骑兵们也鏖战起来,杀得难分难解。

中军的耶律德光焦急万分,眼看左右两军都陷入了鏖战,自己的兵马比唐军少了一倍,若是不能击败唐军的两翼,这场战役几乎是必败了。而且唐军的中军几乎没有参战。可是,要是自己率军加入战斗,那就相当于没有后路了。可是自己要是不参战,只能看着两翼陷入胶着,分不出胜负。与之相比,李嗣源则相对轻松许多,在他看来,只要两翼兵马坚守住,辽军绝无胜算。此时,只要自己派出一支骑兵,直扑耶律德光中军,辽军必败无疑。

正当耶律德光考虑要不要加入战团之时,唐军迅速发布令旗,中军两万骑兵直扑耶律德光中军,耶律德光有些愤怒,自打自己当上可汗,率领契丹铁骑南征北战以来,都没有哪个中原人敢和自己的亲卫骑兵硬碰硬,而唐军就派了两万骑兵就来攻打他的中军,这可让他很是不满,分明是小瞧了自己。自从耶律阿保机当上了可汗之后,每年都会从各部选定一些精锐骑兵作为自己的可汗亲卫,他们都是各部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非常强悍。于是,自信的耶律德光派出一万亲卫骑兵,准备迅速将这些骑兵解决。自己则率领五万亲卫主力,进攻唐军左翼的石敬瑭部,只要石敬瑭一败,唐军方阵就能出现一个大的缺口。

在一万亲卫骑兵与唐军中军两万骑兵交战在一起之时,耶律德光趁着马匹卷起的灰尘,率军来到了左翼,支援韩德枢部。此时的石敬瑭步兵早就支撑不住,前来援助的一万骑兵也被辽军骑兵围着打,没有办法施展战斗力。五万亲卫骑兵的加入,瞬间打破了平衡,石敬瑭部步兵早就支撑不住,经过辽军生力军的进攻,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四散而逃。右翼被打败,耶律德光接着便想要亲自率领五万可汗亲卫骑兵直扑李嗣源中军。而此时的唐军右翼沙彦珣部,也在辽军的进攻下苦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