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14章 螳螂捕蝉

孟知祥和董璋同时举起了手中的宝剑,向前一指,十四万人就这样混战在了一起。虽然他们互相不认识,甚至之前曾经还在一支队伍里共事过,可是眼下,他们为了军阀的利益,混战在了一起,他们知道只要战胜了眼前的那支军队,他们就能获得暂时的和平。蜀地的两支强军就这样碰撞在了一起。

董璋的部队刚刚才来,还没有熟悉战场的形势,因此战事刚开始的时候,被孟知祥的部队打的有些招架不住,开始向后移动。可是董璋哪里容许失败,若是在这里战败了,那么他们也就无路可退了。数万逃亡的将士,别说撤退,就连船都上不了,就会发生踩踏事件,到时候别说逃,连船都上不了。于是,他集结了一支万人的骑兵,趁着孟知祥与郭廷信鏖战之际,向着孟知祥的中军发起了进攻。

上了战场的郭廷信此时想起了之前遭受的羞辱,于是,刚一冲锋,他就率领着手下的将士们朝着孟知祥杀了过去。此时仇敌相见分外眼红。孟知祥也急着想要除掉郭廷信,于是,曾经一起共事的两人此时就像是两头狼一般,恶狠狠地朝对方杀去。两人鏖战在一起,顿时脱不开身。

董璋见状,带着一万精兵就朝着孟知祥的中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西川军此时胜利在望,正准备彻底击溃东川军。突然中军遭到了进攻,一时站不住阵脚,西川军士气开始动摇。此时孟知祥见状,想要脱身,偏偏郭廷信始终纠缠着他,让他无法反身指挥中军。孟知祥想要快速解决郭廷信,于是,孟知祥几个杀招过来,刀法越来越凌厉,郭廷信使尽浑身解数,这才挡住了孟知祥的进攻。正当孟知祥想要杀死郭廷信,彻底解决这个后患时,西川的中军开始败退,要是再不回去稳定军心,只怕这场战争就要输了。于是,孟知祥只得舍弃郭廷信,去指挥将士们抗击董璋的进攻。

孟知祥一退,郭廷信哪里肯舍,连忙率领将士们追击。此时董璋也突破了中军,西川军开始后撤。孟知祥顾不得身后的郭廷信,想要率领将士们稳住防线。可是此时,董璋也回头与郭廷信前后夹击,想要生擒孟知祥。董璋知道,重点不是击败西川军,而是生擒孟知祥,这样就能彻底击败西川军。两川之地就能全部纳入他的统治下。此时孟知祥的处境很不好,前有董璋的拦截,后有郭廷信追击,这两个人都是要他脑袋的。好在蜀中将士们拼死抵抗,这才让孟知祥死里逃生,逃回到了军中。

回到营中的孟知祥数了数人数,发现新招募的两万新兵基本上损失殆尽,而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兵也死伤了一万多,受伤的不计其数。此时军心涣散,孟知祥知道,要想稳定军心,必须要坚守住防线。于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简单的扎了几个营寨。孟知祥本来是要彻底击败董璋的,如今却被董璋击败,这让他很是羞愧,对于他来说,不胜就是败、防守就是败。

可是,董璋哪里容许他建立防线,和自己打持久战?于是,他和郭廷信带领着部队两路出击,多次进攻西川军,孟知祥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不得不后退。在郭廷信的建议下,董璋派遣一支部队,故意朝成都方向进军。西川军中蜀人非常多,成都是他们父老乡亲所在的地方,一旦成都失守,整个蜀地也就守不住了,在加上赵季良送来急报,说是王衍的蜀军多次进攻,再不支援,恐怕成都要保不住了。面对军心惶惶的情况,孟知祥没有心慌,在他看来,王衍人数虽多,可是并没有经过多少训练,只能袭扰,不能正面击败赵季良的西川军;董璋有勇无谋,不是真正的大敌。真正应该担心的是郭廷信,此人富有谋略,要是他趁机直捣成都,恐怕成都要失守。偏偏前几日一支部队朝着成都方向走去,而郭廷信从那开始却没有露面,越想越害怕的孟知祥只得趁着夜色,带领着大军悄悄的返回成都。

可是,这一切都在郭廷信的计谋之内,正当孟知祥启程后不久,董璋就率领着主力大军杀进了西川军的大营。西川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此时郭廷信率领万余精兵,亲自追击孟知祥,孟知祥边战边走,正行使在一片丘陵地带时,先前佯攻成都的小股部队适时出击,西川军被两面夹攻,损失惨重。孟知祥只得夺路而逃。当他来到成都城下时,数一数人数,跟随他来到成都的,只有两万老军,而且个个带伤。失去了主帅的西川军各自为战,很快,战场是就举起了降旗,大约有万余西川军投降,有几千西川军不愿投降,向西突围而去。

此时的东川军经过两次血战,损失也不小,约有万余人战死,郭廷信的南平军也战死了几千人。可是接连的胜利让董璋决定乘胜追击,于是,他们率领剩下的五万多人,追击到了成都东门。

此时的成都,孟知祥还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两万西川军更是被两次失利搞得信心全无,成都的百姓们还没有从上次遭受劫掠的阴影中走出来,街面上一片混乱。要是这样,只怕成都就守不住了,于是,孟知祥强忍着受伤的剧痛,来到城头安慰守城的将士们。于此同时,他派出投靠自己的蜀中士子,到城池的各个角落去安抚百姓,同时征召青壮年组成预备役。就这样,在蜀中士子的支持下,成都城内暂时稳定了局势,而预备役也将近有了两万人。成都城内的百姓纷纷出钱出力,支持孟知祥守城,于是成都城内出现了难得的军民一心的情景。

此时,王衍已经开始突破赵季良的防线,李旻率领的先锋军已经出现在成都的南门外,成都即将要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