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07章 多方角逐

正当李嗣源忙着安定中原之时,东西两川的战争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孟知祥占据成都平原肥沃之地,经济发达,士气旺盛,屡次击败董璋;董璋占据的东川之地,山地较大,农业条件比西川差得远,但是山地多,有利于防守,而且士兵们也较为强悍,因此,虽然在战场之中屡屡占据下风,在士兵们的英勇作战之下,勉强也能够与孟知祥打成平手。

自从上一次在江阳被孟知祥击败之后,董璋一直记恨在心,想要报复这一箭之仇。很快,他集结了所有的大军,想要一举击败孟知祥。在渝州将士们的劝阻之下,董璋终于打消了这个激进的念头,准备利用有利的地形,与孟知祥打持久战,同时,他也派人到云南,邀请王衍出兵,共同夹击孟知祥,并承诺得到西川之后,与王衍平分,并尊奉王衍当上蜀王。身在云南的王衍得到了消息,很是高兴,当即要求李旻率领将士们渡河进攻西川。在所有的条件里,令王衍高兴地是,董璋愿意尊奉他称王蜀中。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令他不得不心动。好在李旻还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劝诫王衍不要急于求成,董璋的真实目的不过是击败孟知祥而已,如是孟知祥一倒,董璋哪里会容得王衍继续存在?偏偏杨干贞得知了蜀地发生冲突的消息以及董璋的来信,倒是很有兴致,要是自己能够得到蜀地的一半,岂不是大功一件?再借着云南的士兵夺取整个蜀地,当他个蜀王,不比躲在这山沟沟里的云南逍遥快活?因此,杨干贞以云南军支援为借口,开始催促王衍等人发兵蜀中。

李嗣源平定了内部,深知蜀地的重要性,因此,当所有的藩镇向他表示臣服之时,他也将眼光盯上了蜀地,命令大将郭从谦率军五万进驻汉中,调停东、西川的战争。李存勖没有完成的任务,倒是由李嗣源完成了。这样一来,蜀地的势力就错综复杂,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了。而郭从谦则把自己比作郭崇韬,认为自己是第二个郭崇韬,平定蜀地之后,再凭借蜀地的优势地形,建立自己的小王朝,岂不美哉?于是,郭从谦率领着大军迅速的占领了汉中,对巴蜀两地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由于孟知祥和董璋的所有主力都在渝州和成都,一时之间,汉中无人防守,反倒是让郭从谦占了先机。汉中一失,孟知祥连忙派人镇守葭萌关,董璋则加强了巴中的防守。一时之间,蜀地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没有想到的是,打破这个脆弱平衡的,并不是蠢蠢欲动的王衍,反而是看似无所作为的镇南大将军高季明。董璋的军力本来就不足,巴中的防守去掉了大部分兵力,再加上前次与孟知祥战争的失利,死伤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兵,董璋为了应付兵力的捉襟见肘,一方面抓紧招聘渝州本土士兵,任用渝州本土人士,这些孟知祥在进入成都之时,就很注意自己的本土化,因此,孟知祥才能在屡次作战中取胜。除了这些之外,董璋同时还派人到南平借兵,企图渡过难关。

南平的高氏兄弟从洛阳归来之后,一心侍奉中原的大唐,高季明则暗中集结一支宗教军,派遣细作进入蜀地,图谋进取,同时又将境内的流民编入军营之中,建立了一支兵农结合的大军。当然,南平国也有自己的常备军队,那就是南平王高季兴的部队,只有不到五万人的士兵。由于没有经过多少战争,士兵的战斗力早就不如从前。董璋要借的,就是这支部队。

很快,董璋的使者来到了荆州城内,此时高季明和郭廷信、小凤小凰也一起回到了荆州,得知了蜀地东西互攻的消息,高季明很是高兴,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刻回到荆州,与自己的神职人员召开动员会议,让他们准备好即将到来的长期战争。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高季兴进行的,高季明知道,要是王兄知道了,定会说他不自量力,想凭借五万的兵力来夺取偌大的蜀地,这可是庄周也不敢做的梦。对于高季明告诉他的知识,他别的没有记住,唯独记住了一个爱做梦的庄周。

这一天,高季兴与高季明、郭廷信、高从诲等人在王府内谈的热火朝天。当高季兴得知高季明收留了郭廷信之后,心里很是不安,要是洛阳的皇帝知道了郭廷信在荆州,岂不会给自己治罪?今日,李存勖的战死,李嗣源恢复了郭家的荣誉,他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他的策略里,决不允许南平得罪任何一个大国,尤其是中原的大国,虽然有时候可以打打劫、抢抢东西,但是绝对不能与大国交恶,否则受害的就是南平国了。得知了中原换天的消息,高季兴很是高兴,在府内设宴款待了郭廷信,说了不少久仰大名之类的话,并嘱咐郭廷信要是回到洛阳,一定不要忘记替自己在新皇帝面前美言几句。郭廷信听了,口里应付着,心里很不以为然。

正当几人推杯换盏之际,门外的卫兵突然进来汇报道:“禀报大王,东川节度使遣信使来到荆州,正在府门外等候。”

高季兴听了,不敢怠慢,这东川节度使虽然是大唐的一个节度使,可比自己的这个草头王可要重要的多。于是,他站起来,准备前去亲自迎接。不料高季明阻止道:“王兄且慢,他董璋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就算亲自前来,由弟弟前去迎接就可以了,如今一个小小的信使,也需要王兄亲自前去迎接?天下人岂不是笑话我南平国不知礼义?”

高季兴听了,丢面子事小,要是被天下人看作不知礼义,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只得问道:“依贤弟之见,一个小小的信使,派一个卫队长前去迎接就可以了。”高季兴听了,以此照办。

董璋为人粗狂,手下的将士们也大多如此,令董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没有借到兵,反而丢失了自己的渝州根据之地,成为他人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