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73章 渡口争夺

在攻城车上的弓箭手射箭的同时,攀爬城墙的士兵也已经攻到了城墙上,面对上下两重攻击,周军士兵们避无可避,只能成为辽军的活靶子。赵季良想要组织一支弓箭手压制攻城车的箭雨,可是在辽军步兵的配合下,弓箭手被杀散,就连赵季良也差点被攻城车上的弓箭手射中手臂。赵季良只得放弃这个想法,与辽军步兵鏖战在了一起,面对两军混战的局面,弓箭手也不能随意发射,他们放下弓箭,拾起武器,准备进攻城头。而此时辽军的破城车已经到达了城门处,辽军士兵们喊着号子,开始撞击城门。而远处的萧挞览则令手下的骑兵们准备好,随时做好进城歼灭周军的准备。

面临危急的情况,赵季良只得让将士们奋力挡住辽军士兵们的进攻,同时让将士们将准备好的猛火油拿出来。这猛火油是夏州一带的特产,党项人经常利用这项武器来阻挡敌人的进攻。臣服高季明之后,李彝殷命令从府库中拨出不少猛火油,进贡给高季明,高季明知道猛火油的作用,于是,让赵季良和郭廷信都带了一些,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赵季良先是将一坛坛的猛火油朝着城下丢了下去。看着黑色油腻腻的东西,辽军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觉得攻城锤开始油腻起来。萧挞览见多识广,知道是猛火油,想要让辽军汉兵收兵,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赵季良让士兵们丢下火种,猛火油瞬间腾的烧了起来。为什么不用火箭呢?原来,攻城塔上的士兵们早就明白过来这是猛火油,于是,只要看到发射火箭的周军,一概射杀。所以,虽然倒下了不少猛火油,可是在辽军弓箭手的射杀下,猛火油还是没有点燃起来。无奈的赵季良只得让弓箭手们继续放箭,而自己则将准备好的火折子丢了下去。刚一碰到黑漆漆的猛火油,瞬间烧了起来,攻城锤被大火包围,推动攻城锤的士兵们被大火吞噬。而攻城塔底部也被点燃,上面的士兵被烟熏火燎,有的为了逃命,竟然从塔上面跳了下来。赵季良则趁机将登上城墙的辽军杀退。面对巨大的火墙,后续的辽军也没有办法,只得退去。

与此同时,赵季良将早就准备好的求援信号朝着渡口方向发射。三束烟火腾空而起,朝着蒲坂渡口方向而去。原来,高季明与赵季良在出兵之前就约定,赵季良有三束求救烟火,根据情况紧急来决定发射烟火的颜色数量,一般的求救信号,就用一种颜色的信号;比较紧急的情况,就用两种颜色的求救烟火;只有真正危急的情况,才使用三种颜色的求救烟火。眼下,渡口被抢,城池被攻击,险些被攻克,赵季良决定使用三色烟火,要求高季明快速来援。身在河西的高季明,看到三色求救烟火,立即命令将士们渡过渡口,进军蒲坂城。此时的高季明,为了培养自己的两个小侄子,亲自将他们带在身边,准备随时检验他们的作战能力,他们就是王衍的两个儿子——被封为金吾卫大将军的王承祧和羽林卫大将军的王承祀。

眼看有仗要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两人开始争抢作战名额。终究是王承祧稳重些,高季明让他率领两万金吾卫出发,准备夺取蒲坂渡口。渡口争夺战正式展开。

王承祧虽然生在深宫,可是长期的兵荒马乱的经历让他成熟不少,特别是跟随者姑父高季明,学到了不少兵法知识。高季明还让郭廷信、孟知祥等人来当他们的师傅,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将军。两人学的非常快,可是苦于一直没有实战的经历,所以,这次进军河东,他们苦苦哀求高季明,这才得到了这个机会。高季明也想适当的培养培养自己的两个小侄子,这样在小凤面前也能有所交代。王衍虽然没有当上皇帝的可能,可是,好好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啻是对他的一种好交代。

王承祧抢得了首战的机会,非常高兴,他认真地复习从几位师傅那里学到的作战经验。为将者,一定要智信仁勇严,这是孟知祥给他的要求,王承祧也时不时的以真正的将军来严格要求自己。他改掉了自己的太子习气,与士兵们推心置腹,很快获得了将士们的支持。而他公平处事的方法,也让将士们心服口服。王承祀也学习哥哥的好习惯,因此,两兄弟在军中的口碑比较好。

第二天,休息好的王承祧率领手下两万金吾卫士兵发起了攻击,而高季明则在大营中时刻关注战场的进展。萧挞览明白渡口的重要性,于是,他让幽云的汉兵围困城池,自己则亲自率领五万骑兵来到渡口,准备对渡河的周军发起攻击,将周军赶回对岸去。

在王承祧的指挥下,周军开始了对渡口的进攻,渡口的辽军不是很多,却是辽军的精锐,而萧挞览的五万辽军则在渡口之外设防。所以,渡口辽军虽少,周军几次攻击,却始终无法攻克渡口。可是终究比不过周军人多,渡口的辽军很快败下阵来。王承祧指挥将士们登陆渡口,控制了渡口之后,王承祀率领三万周军从后继续往渡口来,在这场战役中,只要控制了渡口,就能掌握战场的局势。在高季明的指挥下,两兄弟带领五万士兵坚守住渡口。随时准备援助蒲坂城。

很快,王承祀留下哥哥据守渡口,出关与萧挞览作战。萧挞览得知了周军占领渡口的消息,并没有很震惊。周军既然敢于发动对河东的攻击,一定不止城内的这些部队这么简单。于是,他并没有急着进攻渡口,因为攻击关隘,并不是辽军的强项,他决定利用辽军野战能力强的特性,在渡口外消灭周军。他相信,周军绝对不可能只占据渡口,这样一来,他们只会被狭小的渡口闷死。于是,萧挞览决定坐等周军上钩。很快,王承祀就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