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70章 党项羌

此时,占据河套地区的是来自于蜀边松潘草原的党项人,党项人原本是羌人的一支,是三苗的后裔,如此看来,这党项人也是华夏蚩尤的后裔。因为受到崛起的吐蕃人的威胁,党项人请求归附前唐。之后,党项人在草原上繁衍生息,后来因为再次受到吐蕃人袭击,被前唐迁移到了庆州一带。

到了唐朝末年,党项人首领拓跋思恭因为参与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朝廷赐姓李氏,封为夏州节度使。党项人的武装被称为定难军。接着,李思恭率领手下的党项人先后占领了夏、绥、银、宥、鄜五州之地。成为一方实权派军阀。因为地处偏僻,中原王朝始终力有未逮,无法彻底消灭这些党项人,而党项人也不再提出领土要求。而是乖乖地向中原纳贡。于是,这种畸形的统属关系,就这样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高季明决定要解决好党项人问题,不再让河套成为中原王朝之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党项人已经在五州深深扎根,此时的定难节度使是李彝殷。他继续奉行表面上臣服中原,实际上独立自主的方针。当然,最近几年,他也意识到契丹人的强大,在向中原王朝进贡的同时,也开始向契丹人寻求帮助。大唐虽然很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可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解决这一难题。而让李存勖和李嗣源想不到的是,这个问题最终被高季明解决了。

高季明先是让郭廷信率领手下五万兵马继续西进,打通河西走廊。此时的河西走廊,有一支叫做归义军的部队。他们是在唐朝末期,在一个叫张议潮的汉人带领下,击败吐蕃人建立的汉人武装,前唐朝廷为了鼓励张议潮,封他做了归义军节度使,统领河西各州郡。归义军全盛时期,曾经管辖整个河西走廊。可是,在甘州回鹘的挤压之下,归义军的地盘日益缩减,在张承奉的领导之下,仅剩瓜、沙二州。而张承奉为了振奋百姓,竟然在沙州建立了西汉金山国,想要以自立的方式来激励百姓们归附归义军的统治。殊不知,张承奉这样的行为,反而让张氏失去了人心,沙州的大族曹氏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曹氏统治,此时正是曹议金统治时期,曹氏拉拢好与回鹘人的关系,同时改善与中原大唐的关系,在河西走廊过得有滋有味。

郭廷信率领五万大军,来到兰州。他先是致信曹议金,希望他能够回到中原的怀抱,并能够与他东西夹击,击败甘州回鹘。甘州回鹘虽然与曹氏关系不错,可是在民族关系问题上,两方经常发生矛盾。而且甘州回鹘一直是归义军进入中原朝贡的阻碍。曹议金得到了郭廷信的书信,决定归附周王。于是,在归义军和郭廷信东西夹击之下,甘州回鹘被击败。甘州回鹘根本没有想到曹议金会突然袭击自己,很快就溃散。甘州回鹘是回鹘人的一支,契丹人崛起之后,回鹘人被赶出草原。大部分流落在西域,小部分流落到河西走廊,被称为甘州回鹘。

曹议金归附周王之后,亲自来到长安朝见高季明。高季明对于曹议金的到来,很是高兴,亲自接见了曹议金,并约好共同攻打党项人,恢复汉人统治。高季明将曹议金放回了河西走廊,请他继续统领河西,守护汉人江山。接着,高季明亲自率军北上,直逼夏州,并亲自写了一封书信交给李彝殷,希望他能够主动放下武装,归附大周。

面对高季明的大军威胁,李彝殷明白,党项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于此同时,郭廷信与曹氏的联军从西面开始威胁党项人的地盘,而高季明则率领主力在夏州附近。面对两重威胁,李彝殷不得不选择与高季明求和,承认高季明的统治权。高季明得到了党项人臣服的消息后,率军返回长安,并亲自征发回鹘骑兵和党项骑兵,加入大周的兵团之中。

此时的大周,东面控制黄河、潼关,西部控制了河西走廊,北部控制了河套,南部控制了巴蜀之地。管辖汉人、回鹘人、党项人、吐蕃人。俨然已经成为中原第一大国了。为了团结各个民族,高季明决定征发各个民族,组成民族军队。回鹘的轻骑兵、党项的铁鹞子重骑兵,逐渐成为周军的主力部队。

此时的中原,石敬瑭与李从珂还处于对峙阶段。耶律德光则开始进攻幽州和云州,想要夺取中原的北部边境。对于耶律德光看来,不管是石敬瑭还是李从珂,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辽国能够控制幽云两地,这样辽国就会在与中原的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且辽军的骑兵想从哪里进攻,就从哪里进攻,中原王朝基本上无险可守。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从珂虽然明知,却也无可奈何。石敬瑭虽然兵力不强,可是在关键时刻,耶律德光总会帮忙,使其处于不败之地。而对于高季明夺取了关中,李从珂虽然明白关中的重要性,可是却无法分兵攻打潼关,而且潼关已经有了孟知祥驻守。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从珂有些进退两难。

高季明将留在蜀中的机构搬迁来到了长安,将长安作为主要的都城经营。他在与臣僚们详细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之后,决定拉拢李从珂,攻打石敬瑭这个卖国贼。而党项的定难军则作为主力,出兵草原,攻打归附契丹人的部落。最好能够让耶律德光回师。减轻幽云地区的压力。

于是,高季明派遣大将郭廷信、副将李仁罕率领大军渡过蒲津渡,进攻石敬瑭的根据地太原。此时的西部,经过一番调整,已经不需要郭廷信亲自坐镇,于是,高季明将郭廷信换了下来,让赵季良镇守兰州,协调回鹘人、吐蕃人的关系。赵季良从小生活在吐蕃边境地区,擅长民族语言。又勇于作战。因此被高季明重用,协调民族关系。在他的带领下,西部成为了周国稳定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