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之我是荆南王>第168章 决策

李旻一说完,孟知祥站起身来说道:“李尚书说的有理。我蜀中坐拥天府之国,岂能屈身于大唐之下,之前的李存勖、李嗣源如果说还算是明君,那么李从珂则连明君的边都挨不到。我蜀国此时,应当及时正位,大王应当即位登基为帝。同时号令蜀国上下北伐。相信在陛下的号召下,蜀军上下一定会奋力杀敌,夺取中原。”孟知祥说罢,看向了高季明,众人也齐刷刷地看向了高季明。

高季明说道:“诸位大臣,刚才孟知祥的建议暂时不合时宜。本王以为,应当先行夺取关中或者中原之地,再谋求称帝。想当年,周文王即使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依然向商朝称臣,我蜀国地狭人稀,万万不可自我膨胀啊。”

郭廷信听了,出班说道:“大王,诸位同僚,我以为大王所言有理,眼下天下局势不明了,贸然称帝,只怕会遭到天下人的嫉妒。只有安定百姓、统一天下,才是王道。万万不可因小失大啊。”众人听了,纷纷点头道:“郭将军言之有理。急于称帝反而给不少人落下口实。”

孟知祥听了,连忙道歉道:“大王,末将一时心急,请大王见谅。”

高季明听了,说道:“孟将军说哪里话?孟将军是为蜀国长远大计谋划,何罪之有?”说罢,高季明接着说道:“此次北伐,孟将军以为该如何制定目标?”

孟知祥听了,看了看中间的沙盘,这才说道:“大王,诸位大臣。根据末将对大唐的了解。大唐的政治中心虽然在河南洛阳,可是地形优势全在燕山、太行山一带。河东地区依山带河,足以成为一方战区。李从珂想要顺利的拿下太原,想必不是容易的事。可是,即使河东再险固,只要燕山一丢,整个中原局势将彻底扭转。不仅河北无险可守,河南虽然有黄河,可是在冬季,黄河冰封,契丹人的骑兵可以踏着黄河南下。所以,中原虽大,重点只在幽州、云州,一旦这两地失守,别说河东,整个中原都将沦为契丹人的牧马场。”

高季明听了,很是高兴,不愧是在李存勖手下干过的大将。对河东河北的地理形势分析的如此到位。自己辛辛苦苦几天熬夜看地形图才得出的结论,孟知祥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真是令他敬佩。很明显,孟知祥的话吓到了在座的诸位,纷纷咋舌,不敢说话。孟知祥继续说道:“因此,石敬瑭是否向契丹人求援,根本不重要,就算是石敬瑭不求援,依照耶律德光的性格,他依然会率领契丹骑兵南下,直逼幽州、云州,到时候幽云一丢失,整个中原就像是没有保护的婴儿,任由契丹人随意抢掠。”

高季明听了,眉头紧缩,问道:“既然如此,将军有何破解之策?”

孟知祥回道:“破解之策也不是没有。”他用手指了指几乎与幽云在一条直线的黄河一横。说道:“中原之险在燕山,燕山之险在河套。只要河套在手,幽云地区始终处于中原的压力之下,不过,这里已经沦为了党项人的地盘,凡是朝廷派去的兵马和流官,都会被党项人的首领驱赶。长此以往,党项人迟早要危害中原。可是要取得河套地区,必须要有强大的关中做后盾。此时的关中,经历吐蕃人的几番掠夺,早就从前唐的国际大都市,变成了如今的一个小县城。想要以关中的粮草,维持一支强大的占领军,难!”

听了孟知祥的后续发言,众人也不再那么压抑。即使是燕山丢失,中原人依然可以有办法收复幽云。只是这河套现在在党项人手里,油盐不进,这可如何是好?万一逼急了,党项人充当契丹人的狗腿子,关中不是要再经历一次浩劫?于是高季明问道:“依将军之见,此次出兵,是占据河南为好,还是夺取燕山为好?”

孟知祥继续说道:“要想占据燕山,必须要有稳固的河南地区。所以,要想先稳固燕山,再收复河南,难度有些大,而且河北与关中仅有浦版一线联结,万一唐军切断了补给线,我蜀军岂不是不战自溃?可是,如果此时猛攻河南,只怕会助纣为虐。所以,末将的建议是,先夺取关中,稳定边塞之后,一方面谋求河套,一方面从浦版出兵,威胁太原,尽量维持李从珂与石敬瑭对峙的局面。等到耶律德光退出中原之后,再兵分两路夺取河南河北。这样,整个中原就将回到大王的怀抱。之后再以中原为依托,击败契丹,稳固燕山,大王的功业只怕无人能及。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拿河套的党项人开刀了。”

高季明点点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的讨论,让本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以前,本王一直纠结是要先夺取关中,还是先夺取中原。如今本王心意已定,先行夺取关中,诸位以为如何?”

诸位大臣大将们听了,纷纷起身说道:“孟将军言之有理,应当先夺取关中,再谋夺中原。”

高季明看到大臣们齐心一致,高兴坏了,这说明他这几年的努力是有成果的,只要蜀中大臣们实现人和,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于是,他接着说道:“此次北伐,当以何人为帅?”

孟知祥说道:“末将以为,当以大王为帅。”有几个人也附和起来,说以高季明为帅。

高季明却说道:“本王当然愿意为帅,只是,除了战场之事外,还有后勤粮草之事,需要本王统筹。所以,本王之意,是由诸位将军为帅,本王坐镇汉中,供应粮草、随时支援诸位。各位将军以为如何?”高季明说完,看了看诸位,随后看着孟知祥不变。

诸位大臣早就猜到了高季明的意思,说道:“我等以为,以孟将军为帅最为合适。”

高季明说道:“诸位大臣言之有理。只不过,本王有两个最佳人选,除了孟将军之外,还有郭将军熟知大唐。诸位以为,该当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