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大国之路>第202章 融合6

“还有目前整个中国核工业集团的人员全部搬迁到西北工业集团准备的家属楼”

“以家庭为单位的划分楼房”

“工资”

“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是工人工资,全部按照西北工业集团的标准来”

“西北工业集团在工人工资上和全国其他的企业单位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们是工资高的很多的”

“在养家方面大家放心”

“西北工业集团的工资绝对的能够让你安心的养家糊口的”

“在一个技术人员,工程师,院士等”

“这其中工程师,技术人员等都是参考西北工业集团的标准来”

“院士”

说着张成看向台上坐着的五位院士,这五位当初没有选择离开中国核工业集团选择留下来继续研究。

张成还整怕他们走了。

“至于院士呢”

“因为西北工业集团目前还没有院士这个等级的人员所以我们也是开会讨论了一下”

“一个院士的成长不容易”

“需要无数的付出才能够说是达到院士的要求”

“所以我们需要尊重人才”

“西北工业集团决定院士每月工资十万福利另算”

“什么?”

“这么多?”

“是啊”

“这也太多了吧?”

“我们就算是进入了西北工业集团一年下来也就是个六千的收入啊?”

“是啊”

“这个工资在全国也是独此一份”

“没有那个国企能够开到这么高的工资了”

“别说六千了”

“我大哥上班的单位连一千都是不可能的”

“连一千都没有?”

“对啊”

“不可能吧?”

“现在全国的工资水平全都上涨了很多的啊?”

“一千一年还是有的”

“大部分人也就是一千一年吧?”

“你想什么呢?”

“我告诉你一千一年只是少量的人员的”

“我们国家大部分人都是每月工资一百不到才是常态”

“你以为那个单位都像西北工业集团这样的变态啊”

“这里一个工人一年挣得就够其他人很多年挣的了”

“还是我们幸运啊!”

“来到了西北工业集团”

“六千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们以前也就两千多一年”

“这还是我们厂子的保密和特殊补助的”

“但是我们和院士相比较就差距太大了吧”

“是啊”

“这差距”

“人家一个月工资我们一年都是挣不到”

“一年我们也就是七万”

“是啊,七万”

“人家一个月十万,想想就是羡慕啊”

“别羡慕”

“我告诉你我是本地的”

“我表弟就是在西北工业集团上班”

“他每个月工资是一万多一些”

“这个工资高么?”

“高”

“高的我们以前想都想不到”

“却是”

“我当初听了也是一样的”

“无法想象的工资”

“但是你知道他的付出就知道了”

“我表弟当年从农村的初中毕业就没有再上过学”

“老家金昌的”

“家里穷”

“我舅舅舅妈已经供不起他了”

“但是我表弟当时特别努力,人家学完了西北工业集团下发的关于电力方面的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知识”

“被西北工业集团每年的招收办给招收了进去”

“进去就是技术人员”

“这是他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开始了学习培训工作”

“那几年可以说他几乎是书本不离手”

“虽然每个月给家里拿来了大量的工资,但是却是见面少了”

“明明就在一个楼里,但是我表弟下班就是去参加培训,回到家就回到自己的书房”

“和家里人整的两个世界的人一样”

“几年的努力终于回报来了”

“工程师”

“每年的西北工业集团内部考试通过了”

“他也是才有了现在的收入”

“每次去他家里”

“桌子上的水果那是不要钱一样的常年都有”

“随便吃”

“不要怕花钱买”

“肉也是一样”

“顿顿不离肉啊!”

“买衣服从来不做”

“都是去百货大楼购买成衣来穿”

“啧啧啧”

“那是把我羡慕的”

“多想着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生活就好了”

“我每个月两百多的工资”

“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这些年兰州的物价是涨的很快”

“特别是兰州百货大楼进行改组了,那是整体上涨了一次物价”

“也不知道那个缺德的干的,同意这种事情”

张成干的,原因就是张成发现给的员工工资太多了。

自己当初闲着参照美国这些国家的人员工资标准来的。

张成觉得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差,为什么工资就不可以和他们看齐。

不能够说是中国物价低 ,工资普遍低的就将人的工资降低了。

卖给外国人货的时候也是没有少赚一分的,都是进了企业的口袋了 。

“转过身来就和员工说中国的工资就是相比较美国的低的很多的”

“这种无耻的话张成做不出来,也无法接受”

“最主要的是不需要”

“西北工业集团有的是利润”

“还不是低利润”

“那种低利润的企业都是依靠压榨员工来完成企业的营收的”

而员工工资太高了,这物价上涨也是赶不上这高工资啊!

所以张成也怕大家躺平了的出的这个主意的。

这年头房还是西北工业集团进行分配,车还没有。

张成觉得自己下一步就可以实行了。

本来准备的卡车也先延期一下,先搞轿车。

让大家将手里积存的钱都花花。

有些人是优良传统发挥的太好了。

这都积攒了十几万的都有。

这才啥时代的。

七十年代

就已经积攒十几万了。

一个二十一世纪普遍六七千工资的时代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说是积攒够十几万的。

这要是一直让积攒的话,不说别的光是甘肃银行的存款就已经是全国个人存款第一了。

因为省委要求为了支持省内自己的银行发展的,所以要求各省委单位的和西北工业集团都倡导员工将钱存在甘肃银行里面。

大家也是听话。

都往里面存。

可是银行是靠利息发展的。

这年头拿来的个人贷款呢?

这么多的钱都是要支付存储利息的。

这年头还存储利息高。

所以银行也是从最开始的开心到现在的发愁了。

存储是为了启动资金,银行自己本身没钱。

借钱就是要靠民众的存储了。

省委是一毛都没有借。

因为这些年的税收很好。

一个西北工业集团的税收就是干倒了全省的其他税收了。

西北工业集团了自己也是不贷款的了。

张成是小钱不借,专门借大钱。

以亿为单位的借.

但是也是要看时间的。

目前西北工业集团就是不需要钱。

没有借钱的打算。

四大行的钱也是在逐步的开始还本金了。

还了好些年的利息了,终于是可以减少资金的流出了。

下一步也是有着很多的项目需要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