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明明是科技公司,偏要混娱乐圈>第393章 写不了一点

徐言要谈的超级英雄就是绯红女巫。

前世漫威没有绯红女巫的个人电影,不代表徐言就不能拍了。

世纪娱乐本身就召集了一批金牌编剧,再加上寰球影业和华纳影业的编剧,别管是编写超级英雄电视剧还是超级英雄电影都没有难度。

史蒂芬和梅·凯奇没有嫌弃绯红女巫这个超级英雄不是复仇者的核心成员。

在超级英雄宇宙这个概念完全展开之前,每多拿下一个超级英雄,都是在给自家公司加血条上限。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很成熟,这里的电影公司擅长开发Ip。

一个电影公司如果手上握着一个大热的电影Ip,就像是多条命一样。

因此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热衷于创造Ip和开发Ip。

华纳影业输给徐言《机械主宰》的电影《谍影重重》,也是重启的早古特工电影Ip。

如果不是《机械主宰》横插一杠,《谍影重重》系列绝对是天胡开局。

寰球影业拿到了钢铁侠的制作权,这个超级英雄定位和机械主宰相似,但又针锋相对互为对手。

在机械主宰大热的情况下,推出钢铁侠,先天就有了影迷基础,成功可能性极高。

但史蒂芬并不满足一个钢铁侠,他想要的是超英宇宙西方团体全部的代工权。

没错,就是代工。

徐言和寰球影业合作拍摄复仇者系列,把大多工作都交给了寰球影业,但在剧本,演员等方面,依旧牢牢把持着最终的决定权。

形象点举例就是徐言制定了一个人物形象,外包给代工商进行生产并销售。

代工商可以在不违背徐言给人物形象制定的框架下进行操作,通过对这个人物形象加工,获得名望,地位和金钱。

徐言给寰球影业的分成很高,毕竟对西方资本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让资本知道徐言是个大方的人,有助于资本尽心尽力的为自己打工。

横竖徐言不靠拍电影赚钱。

一部电影就算拍得快三个月完成,上映狂赚30亿纯利,对徐言来说也只是一点零花钱。

根本看不上好吧。

捣鼓游戏都比拍电影靠谱。

非得在娱乐圈折腾,还是因为文娱实验室dIY黑科技,就必须得是影视作品,游戏,小说这种类型才行。

而在这种类型中,拍电影又是对徐言来说最方便,传播效果也是最好的一种。

再加上现在特事办准备走文统路线,娱乐圈这个舆论重地就更加不能忽略了。

徐言需要一些可以冲锋陷阵的狗腿子来帮自己做事。

“伊丽莎白就是从我们寰球影业走出去的女儿,既然是为她量身打造的电影,我们寰球影业义不容辞。”

几天不见,史蒂芬这老小子都会用成语了。

“寰球影业还要制作钢铁侠,同时启动另一部特效大片未免力有不逮,徐先生不如交给我们华纳影业,我们的大导演卡美农特别擅长这种类型的电影。”

史蒂芬和梅·凯奇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势在必得的决心。

“梅女士似乎不了解我们寰球影业的实力,就算同时开启五部钢铁侠级别的大片,对寰球影业来说也完全没有压力。

说起来绯红女巫还是我们复仇者联盟中的英雄,按照徐总的要求,整个复仇者系列是环环相扣的,每一部电影的细节和彩蛋都要做到合理且相互呼应。

要做到这种程度,拍摄团队很重要,特别是在拍摄思路上,必须保持一致。

卡美农导演固然是好莱坞顶级的大导演,但他的个人风格强烈,未必能够融入复仇者联盟当中。”

梅·凯奇是好莱坞的传奇铁娘子,但史蒂芬能掌控寰球影业,实力自然也不差。

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让梅·凯奇都找不到反驳的角度。

特别是史蒂芬提到的电影与电影之间在细节上必须相互呼应,彩蛋也要出现的合情合理。

这个要求看似不难,实际上难度不小。

同一个英雄倒还好,毕竟系列电影都有一个成长过程,细节和彩蛋的设置是有迹可循的。

但不同英雄电影之间还要相互呼应的话,难度就高了。

这需要导演和编剧对呼应的节点了然于胸才行。

好比托尼公布钢铁侠身份的时候看到有个看不清样子的人给他竖了一根手指,等到终局之战的时候,他又看到奇异博士竖起一根手指,然后说出我是钢铁侠并打出响指。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首尾呼应细节。

但设置这个细节有两个问题,在没看到剧本前,导演和编剧怎么知道终局之战会有个卷福竖手指?

然后就是在托尼公布身份的时候,那个竖手指的模糊人影是谁,并且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竖起了手指?

第一个问题其实还好解决,难以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

是谁竖的手指,为什么竖手指?

除非把整个复仇者系列的剧本都摊在导演面前,否则这种互相呼应的细节,是真的很难处理的。

作者不知道漫威电影拍摄的时候是已经有了后续的剧本,还是在后续创作时根据已经拍摄完的电影调整细节。

但对史蒂芬和梅·凯奇来说,在没有完整的剧本情况下,这个要求确实很难。

当然他们也可以照着已经拍完上映的电影来抠细节,但为了细节而创作剧本,很有可能让某一个情节变得很生硬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能够做到合理,甚至巧妙的话,就代表编剧确实牛逼。

所以这个条件真正考验的是编剧的能力。

寰球影业的编剧和华纳影业的编剧都不是一个团队的,让他们各自发挥,那岂不是老寿星吃砒霜。

实际上梅·凯奇已经体验过一次这种困难了。

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梅·凯奇想要和徐言合作,徐言不是让梅·凯奇证明一下华纳影业的金牌编剧团队的实力么?

回去后梅·凯奇就让公司的编剧集体写剧本去了。

虽然现在距离约定的一个月还有一段时间,但金牌编剧团队的进度,已经让梅·凯奇清楚的知道超级英雄宇宙不是那么容易改编的了。

摇光画了很多超级英雄的漫画,还涉及到宇宙重启,平行时空等等等等。

有时候画的太天马行空,摇光转头就把这个作品画炸了,然后开部新的。

梅·凯奇在挑选适合改编的英雄时,光钢铁侠的漫画就看到了十几部。

改不动,根本改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