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51章 钟嚣

  天际的层云被热风卷过越叠越厚, 地面蒸腾的热气让人盼着雨季的到来。

  一炷香前,李冠和莫笑的出现,及时浇灭了他们主子的窜天怒气, 厅内的冰鉴为众人带来了一丝凉意。

  沈凭没有说起自己去见苏尝玉一事, 而是和赵或谈起关于贺宽的行踪。

  照理来说, 贺宽应押送匪徒的赃款上京才是,却仍旧不见人影。

  赵或听闻时神色平静,道:“回京途中魏都便有风声传出, 陛下有意调贺宽回京。”

  当时他未曾想过会是护驾,直到入京才恍然醒悟。

  让贺家护驾并不意外, 只因贺家在魏朝称得上是军功显赫的高门, 但众人皆知贺老将军已不宜带兵, 整个贺家能担此重任的, 除了贺宽还能有谁?

  可是谁人不知贺宽远在越州,当时朝臣想起即将回京的燕王赵或, 他们为了自身安危, 极力举荐燕王带兵护驾出巡,但是皇帝却迟迟未下定夺。

  直到前些日子, 赵或通过骠骑兵得知苏尝玉回了京城, 不由起疑调查, 才知晓贺宽在他们离开启州不久,接到调遣从越州赶至江州护驾。

  之后赵或收到越州的密信, 信中询问他是否有收到贺宽递给他的消息,从那时开始, 他们便察觉了不妙。

  事到如今, 众人也明白了一件事情, 皇帝出巡刻意避开赵或, 而朝中暗忖皇帝心思的人,在那过后逐渐多了起来。

  正值夏季,江州杨柳依依,长河之上舟船缓行,两岸百姓安居乐业,无人留意河道上的风光。

  皇帝微服出巡,虽带着朝中官员前来,但人人身着低调,路过的百姓即便是看到,也只当是富贵人家的游船玩乐,却无人知晓船上之人如履薄冰,皆是为了船头站着的皇帝。

  赵渊民站在曹晋撑着的纸伞之下,与皇帝一并站着之人,还有赵抑和长公主赵睦,儿女立于身侧,眺着江上风景谈笑风生。

  船身推开江面的水波,朝着两岸蜿蜒而去,柳树之下若有石堆,便能瞧见坐满乘凉的百姓,欢声笑语断断续续传来。

  “钟老三,我瞧着你就是一乞丐,有本事就考官去。”远处的岸边忽闻一声高响,引得船头之人齐齐看去。

  只见远处有几名男女围在一柳树下,脚边见一衣衫褴褛男子,倚着石头摇头晃脑,对旁人的嘲讽不曾记挂心上,甚至用诗句回答旁人的冷言冷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着他还大笑起来,而头上的柳树拂动,衬得他整个人有种说不上的云淡风轻。

  有人以调侃他为乐子,还在不断指点嘲讽,但那男子却不甚在意,依旧吟诗反驳他们,倒是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赵渊民执扇瞧着岸边的动静,一旁的曹晋察觉帝王心思,偏头递了个眼神给身后的太监,命那行船的速度放慢些。

  这时岸边又听见哄堂大笑,那钟老三高声痛快回道:“旁人笑我多疯癫,却忘当年凌云志,虚负丹青苦遭遣,终落穷巷被人耻,无妨无妨!世道长风往我矣,天下功名入我心。”

  最后那人起身之时,四周的人捂住鼻子后退两步,他见状放声大笑指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说罢扬着一口破袖远离而去。

  船身游过那群作散的百姓面前,众人随意瞥了眼,有不怀好意的目光落在端庄优雅的赵睦身上,赵渊民瞧见时冷眼警告,直到对方收敛才移开视线。

  赵睦视而不见,只是转头望向赵渊民,温柔笑道:“这位钟老三想必也是有志之人。”

  赵渊民道:“百姓也说得不错,若有本事,而今科举未必不是一条明路。”

  科举给了寒门机会,钟老三若能得举荐信,有人青睐于他,未尝不可扬名立万,何须屈身穷巷遭人耻笑。

  赵睦回头看了眼那空无一人的石头,道:“志未酬人亦苦,江岸识闻钟三人也。”

  待她收回目光时,看见赵抑适才一并回身,才发觉两人都对那钟老三颇有兴趣,遂相视一笑,继续伴君巡游。

  出巡时至一月后,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江州官员得知近日皇帝准备启程回京,他们接连数月的提心吊胆才算得了释然,皆悄悄松了口气。

  是夜,江州官员设宴为两日后的皇帝践行,众人齐聚在一方歌舞升平的宴席中。

  一抹矫健的身影穿梭在民宅的屋檐之上,藏在乌云后的明月偶尔探出,照得那身影疾行。

  待到一处深巷时,影子随人轻轻跃下,最后落在黑暗角落一隅之人的跟前。

  借着短暂的月色,黑衣之人瞧清角落里临时搭建的睡窝,只见衣衫褴褛的男子身在其中,手中托举燃着的烛火埋头钻研,细看便能发现他在专心致志看书,嘴里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念叨着。

  “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黑衣人的声音低沉,语气除了冷漠品不出什么味道。

  闻言,角落的人却并未转头,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书海里,只回道:“天下太平的言辞罢了,这位夜客若也是凡夫俗子,便自请吧。”

  黑衣人沉吟少顷,又道:“我家主子愿为你举荐,不知阁下可有效劳之意。”

  窝里的烛火晃动了下,半晌才见他从书中移开双眼,转头看去,烛火映在此人的半边脸颊,一双冷静的眸色叫人看不见波澜,这人不是那岸边作诗的钟老三又是何人?

  钟老三见对方身束黑衣头戴笠帽,眼中竟生了丝无趣,随口打发道:“鄙人只效劳光明正大之人,夜客请回罢。”

  黑衣之人未料因穿着被拒,上前半步,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阁下可是想清楚了?”

  钟老三听见来者不善的言辞,竟放声一笑,搁下手中的书籍和烛火,靠在那草堆上笑道:“怎的?我钟嚣又是得罪哪位大人,非要置我于死地不成?”

  黑衣人道:“若为我主子效劳,天地间的荣华富贵你享之不尽。”

  钟嚣从草堆起身,负手而立,神色藏在月色之下不见其变化。

  此刻的他虽潦草,身上却有一股坚韧不拔

  之气,宛如那绝处逢生的松树,争得一处希望便能长成参天大树。

  他声色平稳却不容置喙,道:“若要腰缠万贯,我今日便不会落于此。你家主子若有本事,要给我这位无用书生的,不该是功名利禄,而是敢于光天化日之下的递帖,否则我认你们是那见不得人的臭老鼠,我钟嚣不稀罕。”

  话落,夜色之下见一抹寒光闪过两人眼前,黑衣人眨眼拔剑指向钟嚣的脖颈,冷声问道:“既然阁下如此清高,今日若死于我的剑下,可就成了那碌碌无为的孤魂野鬼了。”

  钟嚣潇洒地扬了扬垂落的脏发,道:“要杀要剐,随意。”

  黑衣人二话不说,将手中长剑推出,但不料被钟嚣偏头躲了个干净,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其实那只是钟嚣计算着他出手的时机,侥幸躲开罢了。

  正当黑衣人欲出下一招时,忽闻有一老者高喊着“官兵来了”,惊得黑衣人收手回来。

  钟嚣被收回的长剑划伤手臂,黑衣人见有火把出现在巷口,凌冽扫了眼钟嚣后,立即收剑越墙离开。

  待黑衣人身影远离时,却良久不见有官兵出现,钟嚣疑惑解救自己之人,摸黑朝着巷口走去,直到绕出转角,竟瞧见一位老者藏在昏暗中而立,带着和蔼的笑正看着自己。

  钟嚣连忙拱手道:“鄙人谢过老先生出手相救。”

  对方道:“顺道路过罢了。”但他的神情却仿佛认识钟嚣已久。

  当钟嚣抬首和他对视,火光闪烁在他们眼中,久久听见钟嚣笑了声道:“鄙人好似与老先生似曾相识,但恕鄙人记性不好,一时竟记不起来了。”

  对方抬了抬眉道:“你我是素未谋面的故人。”

  钟嚣再次拱手道:“那敢问这位故人大名?”

  对方笑道:“章伸。”

  一轮皎月藏在夜色之下,满空的乌云让行人不安,天空未见飘雨,但却见有一人撑着雨伞,微弓着的身子行走在江边,他的步履缓慢,虽然瞧不清脸颊,但透过轮廓能发现此人带着冠帽,那是所属朝中任职的官员才有。

  随着柳枝拂动,带过一阵轻微的风吹至面前,转眼见一黑衣人出现在此官员身侧,但那黑衣人却未曾行礼。

  随后见官员抬了抬伞檐,朝着他的方向端倪一眼,道:“看来出师不利。”

  黑衣人哼道:“此人又不是非要不可。”

  官员道:“可有打听到什么?”

  黑衣人道:“只知他叫钟嚣。”

  “钟嚣?”官员闻言时语调略微拔高了些,之后便缓缓转身朝江面看去,沉默须臾后竟轻笑一声,“有意思,竟是他。”

  黑衣人听见他讲话觉得云里雾里,今夜又因行动失败平添不耐,遂问:“这人有何本事?”

  官员回道:“官州名才,曾在方重德门下求学,以作词成名,其词字字珠玑,其意针砭时弊,人与文皆如其名,只可惜家道中落,又经历科举落榜,而今竟剩得这般凄凉。”

  那黑衣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但又碍于对方想要这个人,便道:“这次行动后,我派人再去找找。”

  不料,官员听见时略带狐疑看他,“所以你见着人了?”

  黑衣人躲开他的视线道:“他不肯追随又躲了我一招,结果官府来了没杀成。”

  官员许是没想到他会因轻视而失手,冷冷瞥了眼他,之后一言不发转身离开,朝着远处张灯结彩的宴席走去。

  作者有话说:

  明天不更新,整理新故事线,盲猜下一个案件主角会进展到哪一步?

  谢谢支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先秦·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