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23章 草寇(倒v开始)

  那夜寒风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星空上的明月十分耀眼,照得地上的人影成双。

  沈凭带着急促的脚步在拥簇人海里穿梭,身后还有另一人对他穷追不舍。

  直到他远离市集后, 慢慢感觉到没有被跟踪时才放缓了脚步, 他喘着气转头看了眼只有零星人影的道路, 心中暗叹了一声“造孽”才算放下心来。

  今夜他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沈凭把情绪平复下来时,整个人虚脱似的晃了下,他抬眼看了看天色推算出时间不早, 心想先回驿站歇脚,待明日瞧见赵或便当作无事发生。

  可正当他要提步离开之际, 耳边竟传来一道尖锐的叫声。

  “公子快跑!”是小孩子。

  沈凭下意识循声望去, 只见一处漆黑的树丛中有寒光闪过, 令他刹时明白有人被刀剑劫持了。

  他不是多管闲事的人, 况且独来独往惯了又无侍卫随行,加之此行的目的还未达成, 如若中途出了事难以回京复命, 换来的变数只会更棘手。

  思索间,只见他把视线从那树丛中移开, 假装四处查看无果后选择离开, 彻底地无视了方才的那道声响。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 沈凭正打算跨出的脚,被凭空甩来的长刀拦住去路, 惊得他连忙收回脚尖,看着衣袂被那利刀削断一片。

  他沉眼打量插在地面上的长刀, 脑海里涌进数不清的影视画面和百科记载, 大致推敲出是草寇专用的武器, 当他身后传来一声粗犷的吼叫时, 转身望去,对方果不其然对上了号。

  当真是来路不明的草寇,甚至还有一老两幼被他们劫持在手中,看模样虽狼狈了些,但还是安然无恙的。

  沈凭的视线扫过一名身穿锦服的孩童处,对方身上难挡那股正义凛然之气,甚至在看到沈凭被拦下后,竟然满脸失望,可想而知,刚才那胆大的叫声是出自这个孩子口中了。

  一名身着麻衣,身披兽皮的男人朝沈凭走来,弯腰捡起他脚边的长刀后,和另一名猴儿似的同伴围绕着沈凭走了两圈,目光上下打量。

  他们所在的位置四周来往的百姓极少,偶尔走过去三两个人,听见动静都装瞎绕道而行,根本指望不上路人出手相助。

  沈凭淡定地让这两人打量,视线则把周围的地形地貌都收入眼底。

  匪徒搓着下巴道:“看这位公子不像本地人,欲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道理,无需大爷我教你了吧。”

  沈凭问道:“若我留下了钱财,你是放我走呢,还是连他们也一起放了呢?”

  说着他朝着被挟持的另外三人投去目光。

  那两位小孩闻言双眼倏地亮了起来,唯独那位素袍老人却始终面色沉着。

  草寇见他和自己讨价还价,毫不留情戳破他说:“你若是见死不救的侠义,刚才就不会装模做样地想逃了。”

  沈凭心想这话倒没说错。

  又见其他草寇不耐烦地喊道:“少他娘的废话,不给钱老子先废了你!”

  “好吧。”沈凭看似妥协,却左右看了眼无人的四周,忽地拔高声大喊,“相公你说句话啊!”

  此言一出,原本抱剑躲着看戏的赵或喉间一噎,顿时漏出了声,即使他刻意把咳嗽声压低,但在这静谧无人的环境里仍旧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他只能应声从暗处走出,握着吞山啸怒视着悠然自得的沈凭。

  一众草寇看到赵或手里那把霸气的长剑时,不由心中一紧,不过沈凭却发现,面前站着的这位草寇头领,相比其余人的警惕,他眼中显露的是对吞山啸的贪婪。

  赵或潇洒地从远处走来,肆无忌惮地站在沈凭身边,低骂道:“别喊这恶心人的称呼。”

  沈凭道:“难道不是你对号入座?”

  “你!”赵或咬牙,“我没你这么铁石心肠见死不救。”

  两人你来我往说了几句话,却惹得草寇越发不快,头领瞧见来了位待宰羔羊,盘算着先从吞山啸下手。

  随后见他朝两人大吼了一声:“闭嘴!吵死了!”

  沈凭索性别开脸不去管赵或,竖着耳朵听着动静。

  被人莫名吼停的赵或心中瞬间燃起不悦,斜睨了眼那草寇果断喊回去:“滚!”

  沈凭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奇怪地朝赵或看了眼,只见他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指不定转眼就要和对方拔刀相见。

  考虑到有老者和小孩在,他决定稍作劝架,等把人质带走了再动手。

  赵或感觉到手臂被人贴近,转头看去时,瞧见沈凭挤眉弄眼卖力地安抚自己,无奈下他只能先忍着这群草寇。

  草寇听见赵或的反驳时,脸上率先一愣,随后恼羞成怒地拿刀指着赵或道:“把手里的剑给我!”

  赵或的脸色因被哄而缓和了些,闻言间,他抬起手里的吞山啸问草寇道:“你要这个?”

  草寇恶狠狠道:“是。”说着想要伸手夺走。

  结果被赵或轻松躲开,“允许你拿了吗?”

  不仅如此,他还把草寇指着自己的长刀一把挥掉,不屑地扫了眼四周的几个大汉,“把人放了。”

  充满命令的语气让沈凭顿时无言以对,看来今晚做什么都是煽风点火,还不如趁机把人救走。

  几名草寇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为了支持头领纷纷靠上前来。

  那头领像极得了鼓励一般,看到赵或嚣张跋扈的态度怒火中烧,气得上前想要推搡一把他的肩膀,试图吓唬对方,顺便给自己造势壮胆。

  不料那草寇的手将碰到赵或的衣袍之时,手腕忽地传来剧烈的阵痛,眨眼间只听见地面传来响亮的沉闷声,随着砂石飞扬,这具彪悍的身躯竟被赵或单手甩到了地上。

  这骇人的一幕令沈凭感到震惊。

  赵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易把那位对他不敬的草寇甩至地上,除此之外,他为了抵挡涌上来的另外几位草寇,十分干脆地把头领拖起来,随后毫不留情丢到那数名同伙身上。

  惨叫声随着他们的不堪一击接踵而来,赵或一手握剑一手招架着几人的围攻。

  站在不远处的沈凭连忙抬手,捂住穿着寒酸的那位孩子的双眼,而老者则捂着另一位孩子。

  他感觉到臂弯被一双手小心翼翼地握住,垂眼看去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手腕处,各有一道狰狞的疤痕,当手腕贴在一起,仿佛看到了一对镣铐在那手腕间。

  哀嚎声打断了沈凭的注意力,他将孩子搂紧去缓解对方的害怕。

  一行人就这么静静观望,直到赵或三两下将草寇制裁得跪地求饶。

  路过的百姓见状立马冲去镇上去报官,约莫两柱香过去,他们终于看到远方出现的官兵。

  赵或把挣扎的几人绑好手脚,随后朝沈凭看去,对视间皆明白各自不愿暴露身份,相互颔首后,赶在官兵抵达之前离开此地。

  他上前自觉分担老者手里的小孩,一行人快步朝着驿站的方向而去。待临近驿站之时,随行的老人突然将他们喊停。

  起先沈凭以为他想带着孩子回家,但老人只是看了眼抱着他们的孩子,道:“两位公子留步。”

  沈凭说道:“老先生,走过这条巷口我们就能派人送你们回去了。”

  但是老人却摆手说:“孩子不是我的。”

  话落,沈凭和赵或两人相觑了一眼,随后看向老者,只见他接着说道:“我也只是在街上偶遇这两个小孩,他们在人群中找我讨食,我本来打算将他们送去官府,好让他们父母亲前来认领,不料路上遭人劫走。”

  他和蔼的眼神落在两个孩子身上,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也带了几分自责。

  事情转变得突然,沈凭看回怀里安静的孩子,再朝赵或看去时,发现他抱着的孩子昏昏欲睡,显然是奔波累着了。

  可是眼下若是带着他们返途,只怕会引人注目,若暴露了身份,恐耽误去鸦川口的时间。

  沈凭思前想后道:“不知老先生家中是否方便?”

  老人似乎看破沈凭的为难,稍作思忖后道:“寒舍唯有我一人,公子可是想把孩子寄托在我这?”

  沈凭点头,道:“我们此行匆忙,恐不能带着两个孩子,还请老先生收留一夜,明日官兵将会亲自登门将孩子接走。”

  老人借着路边的灯火仔细将两人看了遍,最终还是道:“随我来吧。”

  两人抱着孩子,跟随着老人穿过附近的小巷,一炷香后,众人停在了一处小院门前,竹门两侧吊挂着灯笼照明,推门进到院子中时,能听见寒风把竹林刮得沙沙作响的声音,清幽寂静,看得出这位老人是位文人雅士。

  老人带着他们进屋后掌起灯来,随着灯火亮起,屋内瞬间灯火通明,几个书架顿时映入他们的眼中。

  赵或抱着那锦衣孩子,早已在他的肩上熟睡,沈凭见他手忙脚乱地安置孩子,顿感无奈,便只能上前去搭了一把手。

  待两人从屏风后方走出来,瞧见老人从侧间拿出成人所穿的素袍,许是打算给孩子换上。

  不过未等老人开口,赵或反倒抢先说道:“你们帮这小孩洗漱,我去一趟市集。”

  他打算去置办些体面的东西。

  沈凭没有阻拦,因为这是他刚才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想法,经赵或这么一说,倒也省得他去操心了。

  待赵或离开后,沈凭在那孩子的面前蹲下身来,拨开他凌乱的头发轻声问道:“可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老人把手中的衣袍搁置在一边,顺口回答了他的话:“这个叫菜菜,里头那个叫......”

  “吕星。”菜菜抢答了老人的话。

  沈凭朝老人的方向看去,只见对方坐在圈椅中,自顾自地喝起了茶水,他连忙向老人自我介绍道:“在下姓沈,字幸仁。”

  老人则扫了眼他,“章伸。”

  沈凭起身朝他作揖行礼道:“烦请老先生为我指路去洗漱。”

  章伸从圈椅中起身朝屋外走去,沈凭则牵起菜菜跟随而上,还不忘嘱咐说道:“听哥哥的话,洗漱完就早些歇息,明日一早会有人送你回家的。”

  他看着老人生火烧水时挽袖上前帮忙,准备妥当后,沈凭带着菜菜坐在灶台边上,跟着老人一起取暖。

  等着热水烧开的过程中,橙红的火光将三人的脸颊照亮,也让沈凭看清菜菜脸上局促的神色,还有老人平静从容的神态。

  想到官府明天要上门盘问,他想先作打听,届时留下官印书信,免得官府为难他们。

  当他正想问菜菜家住何处时,只见那孩子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朝他看来,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

  “怎么了?”沈凭放轻声音问。

  菜菜紧张地抠着自己的指甲,小声问:“哥哥会送我回家吗?”

  沈凭会心一笑,“那你可以告诉我家在何处吗?”

  菜菜用力地点头,这时就连他身边坐着的老人都往他们看来。

  孩子看着他的双眼在火光下十分明亮,宛如天上的星星似的,非常认真回答了他的话。

  “我家在鸦川口。”

  作者有话说:

  谢谢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