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袁家嫡子,开局买下太守>第169章 张既之才
  袁凡的反应远远出乎了张既的预料,一时间他直接愣在原地,后又敏锐的察觉出来不对劲,陷入沉思。

  一旁的贾逵见吴懿慢慢走过来,要带他们离开,又见张既久久不语,瞬间有些着急起来。

  若是就这么被打发走了,下次指不定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大将军,那岂不是出人头地之日遥遥无期。

  眼看吴懿就要走到近前,急迫之际,贾逵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

  “大将军,我们.....”

  话说到一半,张既连忙拉住了贾逵,随后瞪了他一眼,贾逵一头雾水,心虚的退了半步。

  “舍弟鲁莽,还请将军见谅。”张既连忙说道。

  他心里已经弄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

  来之前,按照他的推断,依之前袁凡的行为和风评,不可能不管这些流民的死活,那他和贾逵自荐上门,可以替袁凡辅助管理这些流民,袁凡断没有拒绝的理由。

  然而袁凡却拒绝了他们,这显然不合理,除非袁凡所做的一切只是应付之举,张既认为这种可能很荒谬。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只能是那样了,乍一听很惊世骇俗,细细想来却觉得这很符合袁凡的手段。

  张既看着吴懿靠近,很大胆的直面看向袁凡,平静的审视。

  “大将军是准备将这些流民一并南迁吧!”

  一言既出,安静得落针可闻,吴懿停住,微微眯眼盯着张既,目光中透露着危险。

  南迁流民一事尚且没有准备完全,若是此时消息传开来,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动乱。

  可想而知,若是张既不能入了袁凡的眼,稳妥起见,吴懿定会对张既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张既敢说出来,也是知晓后果,不过他的脸上并没有泛起一丝一毫的慌张,甚至于他还敢继续抬头挺胸般与袁凡对视。

  见此情形,吴懿的眼神又阴翳了一分,单凭这份直视主颜,便让人不喜。

  袁凡倒不会这般计较,轻轻一笑,“你很大胆,也很年轻。”

  闻言,张既心中深深缓了一口气,说他很大胆,就是认可了他之前说出的推测,又说他很年轻,亦是在表明不会与他计较冒犯之举。

  别看他这么自信,实际上心中的压力也是非常大,是赌了一分运气在的。

  “大将军心胸宽厚,是草民冒犯了。”张既微微低下眸子。

  嗯,是个知进退的。

  “你为何认为本将军会将这些流民迁移到扬州去。”

  “因为将军拒绝了草民的提议。”没有犹豫,张既张口就说道。

  这个回答不可谓不大胆,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回答,却恰到其处,若是张既顾左而言右,扯些其他的,难免会让人觉得他心思深重。

  袁凡对张既的表现愈发满意,遂进一步问道,

  “那你觉得本将军的想法是否可行?”

  吴懿深感诧异,这种重大的事情,问计一个来路不明的小子,不可谓不重视。

  就连张既本人都有些受宠若惊,也许是因为袁凡的态度,张既深思了几分钟后,大胆而道,

  “若是将军予草民一职管理流民,将军之法有三成把握可行,继而若将军富有余粮于流民,则可达六成。”

  话已至此,已经让吴懿倍感惊讶,然而张既接下来的话,远胜于此。

  “前两者如果能办到,草民另有计策,可助将军万无一失将流民迁移到扬州。”

  啪啪啪!

  袁凡连连鼓掌,大笑而称赞道,

  “于无声处起惊雷,张既,你确实给了本将军一个惊喜。”

  随后袁凡又朝吴懿调侃了一句,“子远,可觉否?”

  吴懿缓缓点了点头,看向张既的目光变了又变,复杂中藏满了深思。能意识到流民随军迁移的关键在于粮食,与主公先前所提的结论不谋而合,其智便远不是常人可比。

  其实这也与张既的经历有关,他和贾逵混迹于流民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他更清楚流民的境况和心态。

  “说说你的计策吧。”

  张既心中早有酝酿,随即脱口而出,

  “将军可使......”

  忽然张既意识到什么,两眼突兀一怔,直直得看着袁凡,口似干涸般问道,

  “将...将军营中富有余粮?”

  张既对袁凡麾下军队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在他看来,袁凡大军是属于远伐,又历经近两年,粮草方面不可能支持得迁移这么多流民回扬州。

  能管个不饿死就已经是天大的手段了。

  实在是司隶地区已经被打烂了,所有的粮草来源只有几年前储下的陈粮。

  但张既细细一回想袁凡刚才的表情,平淡中透漏出来的是尽在掌握的自信,这便意味着...即使在听了自己的想法后,袁凡也丝毫不忧虑粮草的问题。

  营中有远超自己预料的粮草!

  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后,张既震撼得久久无语。

  “难怪了,徘徊在司隶这么久,丝毫不担心后勤问题,原来早有依仗。”张既心中暗暗感叹。

  大将军只能堪比鬼神啊。

  “粮食这方面你不要担心,如果这方面没有保障,本将军也不会起迁移流民之心。”袁凡实话告知他。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张既深吸了一口气,暗自收起了摆弄才华之心,他甚至感觉与袁凡的手段相比,他这计策无非是小道罢了。

  不过这也更加让他确信,认袁凡为主,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秉承着忠心报主的本意,他认真而道,

  “主公可使麾下兵马分以四部,城中流民约莫十万人,亦将其分为四部,如此一部领二万五千流民,各部兵马委任一能将统领,全权负责所属的流民日常所需及安危。”

  “这样做,将十万流民分开管理,既降低流民串通闹事的可能,即使一部流民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部分,而且明确了军中将士该管理哪些流民,不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

  “一旦出了事,将军只需过问对应的主将即可,这样也能激励各部将领将管理流民放在心上。”

  张既侃侃而谈,袁凡的眼睛逐渐放光,张既所言与现代化管理极其相像,他这种分而治之的思维十分难能可贵,袁凡正缺这样的人才。

  只要再培养引导一番,形成系统化的学说,这套管理方式,极有价值推广下去。

看書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