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袁凡改良了造纸术后。

  现场的氛围俨然不同。

  围绕袁凡展开的话题越来越多。

  “袁太守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丹阳太守了,四年后再相见,估计就步入三公九卿行列了。”

  一小吏恭维道。

  大汉太守四年一任,张驯就是从丹阳太守升任九卿一职,所以这小吏所言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此话引起了许多人不悦。

  张驯能够这样升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资历足够,又颇有名气。

  袁凡岂能和张驯相提并论。

  名气和资历,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袁凡仅因为改良了造纸术,就能够爬到他们这些人头上,那还不乱套了。

  陈琳首当其冲跳出来反驳,

  “笑话,你将朝廷制度置于哪里,三公九卿岂有说升就升的道理。”

  小吏一时语噎,他本是随意吹捧一番,如今被人上纲上线的理论,肯定是说不过,而且他一无地位、二无背景,哪敢得罪陈琳。

  遂低下头,默不作声的认怂。

  见袁凡没有替这小吏说话的意思,骑都尉鲍信也跳了出来,将矛头直指袁凡,

  “张司农治理丹阳多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陛下明查后,才破格提拔。”

  “某些人稍有点成就,就奢望能效仿。”

  “殊不知,治理一方哪有这么简单,可不是好高骛远就能治理好的。”

  鲍信朝袁凡拱手,说道,

  “袁太守,你说是吧。”

  “夸夸其谈可不是我的风格。”袁凡丝毫不惧的回怼道。

  你说我好高骛远,那我就讲你只会夸夸其谈。

  鲍信虽然有意针对袁凡,但两者不像袁术那般直接撕破脸,倒像是辩论。

  张驯等人看出来了,没有出声阻止。看書溂

  “在下不才,但好歹也改良了造纸术,不知道鲍都尉身为将军,可有为陛下消灭一兵一卒?”

  鲍信脸色一黑。

  他这官职是何进替他争来的,到如今确实还没有上过战场,可不代表他没有本事。

  “十年磨锋,只为一剑,本官早已做好征战沙场的准备。”

  鲍信说得很认真。

  袁凡没有反驳他,而是说道,

  “将军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也应该知晓,子安十年寒窗,也做好了为官一方的准备。”

  话落,满座皆静。

  袁凡再一次惊艳了他们。

  用对手的话堵住对手的质疑,很显然袁凡这一次辩论已经胜了,胜得让人心服口服。

  鲍信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呆滞的站着,逐渐衍生尴尬。

  袁凡开口替他解了围,

  “天生我材必有用,将军与凡,不过是同一类人罢了,都渴望建功立业,不过一个是在战场上,一个是在民治上。”

  “说到底殊途同归。”

  说完,袁凡举杯示意相敬。

  鲍信本就是士兵出身,哪有那么多歪心思,本来就是替好友袁绍出头,如今袁凡这般客气,他也不好再端着不放。

  于是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转而坦荡的坐下。

  这一番君子之礼下来,便没有人觉得鲍信之前的举动不妥。

  鲍信意味深长的看了袁凡一眼,袁凡见之报以微笑。

  他之所以没有为难鲍信,是因为鲍信为人值得他如此对待。

  历史上,鲍信不久之后便得到何进的吩咐,回乡募兵,可当他再次回到洛阳时候,何进已经被董卓杀害。

  本性宽厚忠诚的鲍信得知消息,便邀袁绍一起除掉董卓,可惜袁绍胆薄,畏惧董卓淫威没有答应。

  两人交情就此决裂。

  鲍信只能拉着自己招募的数万兵马回乡,可他一直没有忘记何进的死,当听到曹操准备讨伐董卓时,他二话不说就拉着军队响应他。

  鲍信便是十八路诸侯中其中一个。

  董卓迁都长安后,唯有曹操、鲍信率军追击,联盟解散后,鲍信便跟随了曹操,且有言:

  “今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

  由此可见,他心性坦荡,敢爱敢恨。

  称得上豪杰。

  袁凡当然不想与他交恶,要是有可能,拉到自己阵营里面,就更好了。

  “哈哈哈,天生我材必有用,袁太守说得好。”

  “当浮一大白!”

  突然,曹操站了起来,朝袁凡敬酒。

  袁凡愣了一下,目光审视的看着曹操,一副奸笑的样子,让袁凡不得不怀疑他这时候出风头的目的。

  袁凡熟读三国,对于曹孟德的狡猾早已了然于心,他装着样子饮了一下,不想搭茬,免得被他下了套。

  曹操也不恼怒,转头就向鲍信敬酒,

  “鲍都尉也是英才,孟德敬你。”

  这下,袁凡明白了。

  感情曹孟德这货现在就盯上了鲍信了,隔这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也难怪,有能力拉起来一支数万人队伍的人,曹操怎么可能注意不到呢。

  “他喵的,做个人情还要被曹孟德分去些,好生无耻。”

  袁凡心中骂道。

  曹孟德现在这时候开口夸赞鲍信,无异于也是替鲍信解围。

  曹孟德和他想的一样,先在鲍信心里埋下个种子,日后真要走到一起,也更容易。

  袁凡看着曹操和鲍信杯觥交错,心里空落落的。

  总感觉自己的东西被偷了。

  不过还没等他抒发心中郁闷,又有人找他麻烦。

  陈琳肃然而起,目光直指袁凡。

  袁凡心中一惊,这位的口才可不是鲍信能比的,三国有名的喷子。

  官渡之战爆发时,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袁凡瞄了一眼正在和鲍信称兄道弟的曹操。

  咽了咽口水。

  能将这货骂得脸红出冷汗,其口才可想而知。

  他连忙主动出击,

  “陈大人这般看着子安,可是有何指教?”

  袁凡姿态谦虚,顿时让陈琳有些不知道如何开口。

  “哒哒。”

  陈琳身旁的袁绍适时的用酒杯磕碰了下桌子。

  陈琳明白袁绍是在提醒他站起来的目的。

  袁绍虽然官职不如他和鲍信两人,可奈何他出身袁家,又受何进重视,所以寻常时候,他们三人中都是袁绍做主说话。

  “咳咳!”

  陈琳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见袁太守说得头头是道,想问一下袁太守一个问题。”

  “请说。”

  袁凡脸上并没有多少表情,实话说他也不想得罪陈琳,毕竟谁也不想之后的日子里,时不时被人写篇文章问候全家。

  “袁太守认为自己十年寒窗,今夕已到了用武之地,本官想问一下,对于治国治民,袁太守是如何认知的。”

  “也好让在座诸位见识下袁太守的见识。”

  陈琳并不是一副刁难的态度,说得极为诚恳。

  这或许就是文人的风骨吧,袁凡改良造纸术,最得益的便是文人了。

  问题一抛出,瞬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就连曹操都没有再忙着增进感情,看了过来。

  这个话题极为宽泛,也是为官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贤侄年纪尚轻,也没有做官的经历,浅谈便可。”

  张驯提前帮袁凡打好预防针,也是免得袁凡到时候在众人面前丢脸。

  毕竟在他看来,袁凡年纪是真的年轻,他现在展示出来的才华已经足够惊艳他们了,就算在治理百姓一方面有所欠缺,也是理所应当的。

  “治国治民不是小事,就是本官也不能顾及全面,子安无须有包袱,畅所欲言就行。”马日磾也说道。

  两人的发言,一下子就堵住了袁术要故技重施的想法。

  宴会上再次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袁凡身上。

  袁凡陷入沉思,脑海里开始组织语言。

  这个话题十分敏感,稍有差池,便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刚重塑起来的一点名声也很有可能再次一落千丈。

  时间一点点过去。

  众人期待的眼神也一点点消散。

  嘭!

  袁绍似是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物件,发出刺耳的响声。

  而这一道声音也似乎在提示众人,时间已到。

  紧接着宴会上掀起一阵稀碎的翻弄声。

  原来是众人收回了目光,又各行各事起来,至于心中所想就不为人所知了。

  “哼。”

  袁绍躲在暗处冷笑一声。

  “心无点墨,再多的奇淫巧技也是白搭。”

  他看着场中唯一站立的袁凡,心中衍生出胜利者的喜悦。

  张驯和马日磾对视一眼,两人心中五味杂陈。

  万万没想到袁凡一字都吐不出来。

  说得不好和不说,代表的意义可就截然不同了。

  就在两人皆以为,此事结果已然注定的时候,袁凡终于思考完了。

  纵观古今,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重君轻等这类的言论,这些袁凡都考虑了一番,最终他说出了他觉得最合适当下的一句话,

  “如何治国,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