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东北抗日复仇军>第115章 西进
  “司令,你咋知道的呢?”于赛文问道。

  “嗨,这事你就不用管了,反正你俩知道就得了,前往别往外说。”刘国清正色道。

  于赛文和罗吉祥两人都知道石油意味着什么,郑重的点头答应。

  不怪两人吃惊,自从1900年老毛子占领了东北,就四处进行石油勘探,没有找到石油,而日俄战争后,日本人赶走了俄国人,也在东北勘探石油,也没找到,等到了九一八以后,日本人更是大肆在东北各地进行石油勘探,依旧没有,最后宣布华夏是贫油国,没有石油。

  刘国清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带着诱惑的钻进了两人的耳朵。

  “有了石油,咱们就有汽油和柴油,那东风猛士坐着威风不?”

  两人不由自主的点头。

  “想想,你坐在猛士里面,后面跟着一百辆轮式装甲车,前面无论有多少小鬼子,打也打不过你,跑也跑不过你,你一声令下,这些装甲车就把前面的小鬼子碾成肉泥。”

  两人的眼睛有点发直。

  “甚至还有坦克,可不是东北军和小鬼子那种几吨的破烂,是三十几吨的大家伙,你指挥着上百辆这种大家伙,顶着鬼子炮火,毫发无伤的冲到鬼子的阵地上,一炮下去就能炸死几十个鬼子,而鬼子对你却毫无办法。”

  两人的眼睛已经迸发出了异样的光彩。

  “还有一种大炮,你按个按钮,就能打出几百公里远,直接干到鬼子指挥部,鬼子都不知道你在哪,轰的一声就被炸个稀碎,还有一种……”

  两人没等刘国清再说下去,已经一人抓住刘国清一只手,同时说道:“司令,你得说话算话啊。”

  “那得看你们啊,帮我选个更好一点的位置,帮我做好所有预案。”

  “放心吧司令,包在我身上。”于赛文拍着胸脯说道。

  两人立刻把军官们都叫了进来,群策群力,经过一番仔细的推敲,最终还是决定,把目标定在松原,这里毕竟还是有嫩江、松花江作为屏障,要比萨尔图那里光秃秃的一马平川相对要好一些。

  讨论好了目标,于赛文又说道:“松辽平原虽然是平原,不利于防守,但是现在是夏天,庄稼都刚刚种上,过几个月再过去,正好赶上秋天,庄稼都快收割了,那时候部队可以隐藏进庄稼地里。”看書喇

  “好。”刘国清一拍大腿站了起来,说道:“这个主意好,正好也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让侦查人员把松原附近都好好侦察一遍。”

  “对了,还有,给我搞几百匹马来,特务营一共四百多人,搞五百匹就差不多了,能够增加部队的移动能力。”看書溂

  刘国清举起右手,握成拳头,上下挥舞着,信心满满,“只要让我在松原站住脚,只要几天就行,我就能把松原打造成难以攻陷的堡垒。”

  刘国清的自信就源自“外贸军火系统”,只要到了松原,W88式155毫米榴弹炮一出,以松原为圆心,榴弹炮射程39公里为半径,这个区域内,就不会有一个鬼子能活着。

  当然,军火系统不只卖军火,也卖油气勘探设备和炼油设备,毕竟这些都是“大萝莉控”的主业,可惜系统不卖任何能源,不然刘国清也犯不上要自己跑到松原去挖石油了。

  转眼间,三个多月过去,侦察松原的侦察员一波接一波的回来,将更加详细的情报交给刘国清,所有筹备的物资,马匹也全部准备充分。

  这一次,为了能够保证移动速度,在刘国清的要求下,特务营放弃了M2重机枪,这个笨重的重机枪,加上三脚架,接近100公斤。

  作为替代,全部换成了80式通用机枪,虽然相比M2重机枪,射程和威力都下降了一大截,但是它轻啊,总重量才12.6公斤。

  理论上来说,刘国清其实可以空手过去,需要什么武器,在那边现买就行,根本就不用顾忌武器转移的问题,但是,人员转移了,武器带不走,把武器留给鬼子这种资敌的行为,在刘国清看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秋高气爽,刘国清骑在马上,朝着于赛文等人挥手告别。

  特务营全体上马,跟在刘国清后面,离开了桓仁,冲进大山,趁着夜色,穿过南满铁路,来到松辽平原。

  按照侦察人员事先侦察好的情报,特务营白天休息,晚上赶路,一路直奔松原而去。

  一路上,刘国清总是感觉到哪里不对劲,直到特务营的营长龚英章提醒,刘国清才发现,自从进入了松辽平原,就很少能见到行人,虽说特务营一直都是夜里行动,但是村庄也看不见,就很奇怪了。

  “司令,这边有发现。”龚英章说道。

  刘国清跟着龚英章向前穿过了玉米地,借着手电筒发出的光,只见一片废墟出现在眼前。

  “这是……”刘国清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龚英章说道:“这里应该是一处村庄,但是废弃了,砖头、木料、窗户都没有,只剩下地基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国清问道。

  龚英章说道:“之前我们来侦察的时候,才知道岗村宁次在松辽平原实行撤村归屯,划‘集团部落’管理,这里的村民,应该是被击中到‘人圈’去了。”

  “人圈?”刘国清的脸沉了下来,“现在就散开,去四周侦察,我要知道详细情况。”

  “是。”

  龚英章立刻安排侦察人员散开,出去侦察。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入秋的东北,早晚已经开始降温。

  “司令,有回信了,在北边有发现。”龚英章说道。

  “走,去看看。”刘国清一边说着,一边扣上领口的扣子。

  穿过一片苞米地,龚英章带着刘国清来到一处大树旁,说道:“司令,在上边,看得比较清楚。”

  刘国清爬上大树,坐在枝杈上,稳住了身体,拿出望远镜,顺着龚英章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看到望远镜里的景象,刘国清整个人一下子僵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