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历史知识点:开局盘点皇帝之最>第97章 他说你就信,勿要人云亦云
  隋文帝杨坚:“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这个视频放的是这个少年,也算是小孩子吧,那就来看一看吧。”

  “而且既然他放在这个视频当中的最后一位,那也是有他的道理吧。那就来看一看。”

  “神童?朕记得在此之前已经看了不少的神童了,之前那个谁也是被誉为神童。”

  “宝林寺,和尚的寺庙,寺庙有美丽的风景,也确实是,那些个寺庙大多体现在山林之中,景色也确实优美。”

  “而这个时候,有官员来寺庙上香。这个视频当中人物所处的朝代,这样是合法合理的吗?”

  “当官儿的不去上班儿,来这儿寺庙上香,这不太妥当吧。”

  “而面对这些个官员来到这里,这个小孩儿竟然没有惧怕,也确实是有些不同凡响了。”

  “到了后面,看样子这个太守的玩心也是不小啊!他想考察考察这个小孩的文采如何?让朕看一看。”

  “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不错,是一副好的上联。这个小孩回答对的也颇为有趣,有点拍马屁的意思了,但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

  “既然对方的社会地位比自己高,低头又有何妨呢?若是不低头狂妄自居的话,那真的是有一些不太聪明了。”

  “这一个小孩儿回答的是: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确实是让人吃惊,而太守紧接着又出了一个对子。”

  “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要是一般人的话,根本不会想到,更不用说这样的小孩了。但是,也不得不说,这个小孩儿还是蛮聪明的。”

  “之后,这个孩童也确实有些顽皮了,毕竟太守是一地的父母官,掌管着这一地方,而这寺庙自然也在其中。”

  “这个孩童说,这个寺庙都是些偷盗之辈。这也难怪,这和尚非常着急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视频,怎么说也算有点儿意思。毕竟,这个视频说的是这个小孩儿,比较顽皮,但也颇有才能。”

  “但是朕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朕想说的是这个佛庙和和尚。”

  “这个寺庙大多数是佛庙儿,这个和尚的出现,那就证明这个寺庙肯定是佛教寺庙。”

  “而根据史料记载,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大多数认为是汉明帝时期。”

  “当时汉朝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次日,他便将此梦告诉了大臣们。”

  “于是汉明帝听了他们的解释,于是派人前往西域寻求佛经佛法。”

  “当然,这个传说一般当不得真的,毕竟他做的梦,这怎么证实?”

  “难道只靠着汉明帝他说过自己做梦,而信真的有这个梦吗?”

  “也许是借口呢?你总得怀疑一下子吧,不可能全信古人所说的。而这史书记载的也是一样,更不用说史书当中没有记载的。”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张九龄出身官宦世家,在年少的时候就颇有才名。”

  “张九龄在年少时聪慧敏捷,十分会写各种诗文,在九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文章,十三岁时便能写出上等文章。”

  “当时的广州刺史十分赞赏张九龄,并说:这个人未来一定有所作为,并且鼓励张九龄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

  “在少年时候的张九龄,聪慧过人,并且努力学习。在长安二年的时候,张九龄进京赶考,最后登进士第。”

  “但是在长安三年,当时的宰相因直言得罪了当时的宠臣,结果被流放岭南,在这个宰相在途经张九龄家乡的时候,看到了张九龄的文章,并且夸赞了他。”

  “而当时的宰相博学多识,是文人的领袖,而且又是朝廷当中多有功绩的。”

  “对于宰相的鼓励,张九龄感到十分的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于是在神龙三年,张九龄到京城参加吏部考试,最后才堪经邦科登第,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

  “次年的夏天,因为公务到岭南,正好借此机会回家探亲,在之后做了几年的秘书郎之后,郁郁不得志,也得不到升迁。”

  “于是张九龄便想要回家,正好儿有这样的念头。而当时太子有所作为,并且对张九龄亲自询问,最后张九龄对策非常的好,升迁为右拾遗。”

  “之后张九龄在岭南考察当地的地势,他就发现了位于南北要冲的大庾岭山道年久失修,无论车马行人很不方便。”

  “张九龄立马向朝廷上奏,提议开辟大庾岭的新路,后来得到了上面的同意,于是亲自上阵,带领百姓劈山开路,最后按照期限完成。”

  “并写下《开凿大庾岭路序》,为了庆祝大庾岭驿道新道的开通。以后,从岭南北上中原的贸易,来往更加频繁了。”

  “其实,要想在岭南往中原走,陆路的必走之路就是大庾岭,后来的时候,人们就在此岭上种了梅花,后来的人们在岭上建造关楼。”

  “有一些时候,这里也成为中原动乱时,百姓南迁的必经之地,中原很多逃难的人都是走的这里。”

  “在岭南,张九龄出生在的一家富庶家庭之中,身为唐代少有从岭南地带走出的文人高官,他的一生可谓是兼具努力和励志的典范。”

  “虽然张九龄的家庭在当时算不上有多么大富大贵,但在当时的那种背景下,当时的地域的限制,张九龄的家庭还是给予了他读书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影响。”

  “在那时的科举考试选拔中,张九龄第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就中了进士,而且还获得了考官许多的赞赏。”

  “而当时的进士考试是非常难的,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寒门学子的机会,而在考进士之前还需要考取秀才和举人,先考秀才,再考举人,最后才能考进士。”

看書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