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历史知识点:开局盘点皇帝之最>第51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正德十六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曾经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

  “在世宗登上帝位之后,王守仁因为家事请归,但是,世宗有言,说王守仁有剿灭贼寇的功劳,世宗登基之后,定然要分封群臣,不许他辞官。”

  “嘉靖元年八月,王守仁先升为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依旧因为家事请归,世宗仍旧不许他推辞,但是想了想,稍后就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

  “并且,在不久之后,世宗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嘉靖元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按照规矩,回乡守制。”

  “在王守仁于54岁的时候,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

  “并且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起兵造反,地方总督姚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平定。”

  “于是世宗便下诏让王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就着这个机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去争辩王守仁的功绩,请求赐给王守仁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

  “嘉靖十二月,王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二人早就听说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的事迹,对此,他们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投降了王守仁。”

  “嘉靖七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

  “对此,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

  “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那些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山之中。叛军又听闻了卢苏、王受二人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听到这些消息的叛军纷纷骂街,卢苏、王受二人没骨头的东西。”

  “并且,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

  “于是,叛军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而守,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

  “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

  “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并且,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因为王守仁已经病得很重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王守仁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舟中。”

  “在王守仁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什么遗言,王守仁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几十年后的王阳明,建立了自己的心学理论,对‘格物致知’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解释,这是在龙场悟道的时候,建立起来的自己的学说。”

  “从之前的时候,王阳明格竹的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以来的两个圣人之一,靠的就是他勇于实践、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

  “王阳明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习学问,用实践的行动来证明各种学识观点,这种勇于探讨,忠于实践的做法,最终让他创建了那个著名的‘知行合一’。”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阳明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秦始皇嬴政:“看样子这最后的圣人居然还是明朝的,没想到,现在这明朝出了不少的能人呢。”

  “这皇帝也有不少的,之前的视频是出身最低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没想到,这大明,平民百姓乞丐也能当皇帝?”

  “这个是真的让朕百思不得其解,其他的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皇帝,反正就是做出来的模样不像是皇帝。”

  “而这大明又出了一位圣人臣子,这,朕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了。”

  “果然,要成为传世圣贤的话,那就要为后世流传学说,是肯定要开派立说的,真的没想到。”

  “就算这不是开派立说的,那王阳明集大成于心学,那也是对这个学说进行综合传播,就当为圣人。”

  “不过,这心学又是什么?与儒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唉!朕是真的搞不明白了。”

  淳于越:“哼!此等之人,不是一个学说的开创者,竟然当为圣人,这是可以的嘛?”

  “当年孔子西入诸国,宣扬周礼,最后让许多国君从周礼去宣传自己的文学,将儒学发扬光大。”br>
  “同时培养弟子,有弟子三千,贤72人,这可是教化之功,并且宣扬自己的儒学,有开派立宗之功,并且儒学之伟大,当流传千年。”

  “而这王阳明又有什么呢?这王阳明就在那竹林里,就看竹子这去格,一直盯着竹子,是不是傻呢?这有什么用呢?”

  “还听从了那个朱熹的意见,他朱熹又是谁呀?有什么厉害的呢?看样子应当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