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历史知识点:开局盘点皇帝之最>第30章 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
  汉武帝刘彻:“这勤政,应当与朕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朕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打仗,对于勤政,这一方面并不是之最的。”

  “但是,朕好歹也能够勤政,并不是懒政和只知战争,朕在选拔人才上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大胆提拔各类的人才,并且量才任官。”

  “对于人才方面,朕大胆提拔,慷慨风尚,但是官员要是有什么错误的话,朕可就不会惯着他了,当然,唯才是举,但是孝廉还是非常重要的,朕大汉以孝而治国,有才无德那可是不行的。”

  汉宣帝刘询:“之前的时候就说过朕是大汉的鼎盛之君,那就说明朕肯定会是一位贤君的,朕从小就好学,但是却生在民间,从市井中便深切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同时,朕也学习学会了如何辨别那些贪官污吏,怎样可以看出吏治的得失。”

  “朕在位期间,铲除了霍光霍氏家族的势力后,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朕的治理下,大汉朝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达到强盛。”

  “如果朕并不勤政的话,那么这些是如何得来的?难道就躺平就能强盛的吗?难道是空口说白话说来的吗?不,一切都是朕努力的结果。”

  汉光武皇帝刘秀:“朕勤政这一方面,好像确实没有什么话说,毕竟朕登基称帝后的十二年一直在进行统一战争,消灭关东属地这些割据势力。”

  “直到朕统一全国,而为了战乱后的百姓能够尽快的恢复生产,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而且以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在这一方面,朕稳固住了朝堂。”

  “对待百姓的政策上,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打击豪强,使得百姓的农田和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百姓有所保障。”

  “在文学方面,朕大兴儒学,收集各类书籍,所以,在文治上,朕可以说有一席之地,虽然朕有这些措施,但是,朕在勤政,一方面应当没有那么内卷。”

  隋文帝杨坚:“朕可是非常勤于政事,朕除了坐在朝廷上,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而且不仅朕在朝堂之上,朕还下到民间之中,去体会民间的疾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在朝堂上,朕勤于政事,但是如果你只知道在朝堂上处理政事的话,那么,就跟只读万卷书是一样的,不出去体会民生之艰苦,怎会知道具体该如何执行?”

  “这要是有人朝堂上被人糊弄自己,自己便一概不知,当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才能够对百姓做出相应的政策来。”

  唐太宗李世民:“朕自登基以来,以史为鉴,勤于自律,实行节俭的政策,处理朝政之时,无不是亲力亲为。“

  “而且,对于节俭这一方面,朕也是非常有话说的,朕的皇后还在后宫之中做女工以做补贴,而且朕皇后的衣服没有那么华丽,而这样的生活也是十分的节俭。”

  “朕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崇尚节俭,而且让百姓休养生息,所以说对于勤政,尤其是不要命的勤政,朕暂时没有达到,也不知道哪个不要命的会去玩命的勤政,至少正常的皇帝一般都不会这样去做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自淮右一布衣贫民,最后坐拥天下,靠的就是朕的聪明才智。而且自朕废除丞相以来,大权独揽一身。”

  “大明所有的决策都是朕一人去做抉择,所以,朕得需要从早看到晚的看奏折,尤其是在朕当了皇帝之后,深知百姓疾苦,朕励精图治,对于大臣们的奏折,朕也会亲自批阅,几乎每每都要忙碌到凌晨,而在朕统治期间,贪官污吏几乎都看不见了,也就是几乎都没有了。”

  明孝宗朱佑樘:“在之前的视频说过,朕创立了弘治中兴,再说了,朕只有一个妻子张皇后,所以对于后宫之事,朕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处理,反而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处理朝政身上。”

  “再说,朕为人宽厚,勤政爱民,朕几乎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管理大明的身上,朕每天都上早朝,天不亮就到上早朝,恢复了午朝,晚朝。”

  “等到大臣们都走了之后,朕也在皇后的陪伴下看奏章,看到半夜,说实在的,朕是不知历朝历代,能有几任皇帝可以比得上朕?”

  清世宗,雍正皇帝:“对于以上的各类皇帝他们的勤政,朕实在是不敢苟同,于朕而言,朕不游猎和巡游,每日都会亲自处理朝政,终年不休息。”

  “而且朕每天都亲自批阅,有可能朕看到不合格的奏折,不合朕之意,朕会批上数千字,而且,朕每日休息,大约仅有两个时辰。”

  “还有,对于先帝康熙晚年的颓废局势,朕积极推行新政,整顿吏政,重视民生,而且选拔各类人才,打击党派,加强皇权,对于各种的小事亲力亲为,说实在的,这个最勤政的皇帝,朕觉得朕当之无愧。”

  视频继续。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生卒年于1678年12月13日到公元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皇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继位,1735年病亡,在位13年,终年58岁。雍正皇帝勤于政务,从他朱批奏折就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

  “奏折是清代特有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当时总共才有137名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br>
  “到了雍正一朝,扩大了范围,有资格写奏折的官员达1200人以上,所奏之事无所不具,雍正在位期间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些奏折上的批语竟达到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