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过年还有几天,大嫂的小弟李桂林第二天就开始准备小推车,炉子和锅一类用得到的东西,想要在年前试试水。

  先炸了一锅让姜晓晓尝了尝,姜晓晓又给出了些意见后,李桂林就去出摊了。

  大嫂到时不时地去门口看看,担心小弟一个人做不来。

  姜晓晓和梁书珍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姜晓晓从京市带了不少东西,所以家里也就蒸些馒头、枣卷,炸些丸子、酥肉等等。

  枣是姜晓晓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哈密大枣,哈密大枣个大饱满,皮薄肉厚,姜晓晓后世吃的一直都是这种枣。

  腊味是梁书珍前一阵做的,就是为了他们回来过年能吃得上:“晓晓啊,今年我腊味做的多,你回娘家的时候给亲家带些,今年辛苦亲家了,一直带着暖暖。”

  姜晓晓也不客气,虽说姜父姜母不差这些腊味,可是帮着带了这么久的孩子,婆家这边总要感谢一番。

  不能让他们觉得亲家的付出就是理所应当的,天底下没有任何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话说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了。

  家里做的年货,第一个品尝的一定是孩子。

  这个尝两口,那个吃两个,一天下来,正经饭都不用吃了。看書喇

  在大嫂的期盼中,李桂林推着车子回来了。

  脸上带着笑容,大嫂一看也就放心了,也加入到做年货的行列中来。

  这几天,总有乡亲来家里送点自家做的吃食,不光上门感谢姜晓晓,也是想听姜晓晓对以后有什么看法。

  姜晓晓便也都准备些回礼,笑呵呵的接待一波又一波的乡亲。

  今年赵凌梅和孙家成去了深市,不知道过年能不能赶回来。

  自从他俩走后,大宝二宝就来了姥姥家,正好跟大狗子做个伴,如今二狗子也回来了,几个孩子没事就是疯跑。

  可怜暖暖每次见到几个哥哥姐姐都兴奋挥舞着小手,身子一蹦一蹦的根本坐不住,奈何太小没人领她玩。

  几个孩子大冬天的,跟梁书珍要了点小米,去逮麻雀了。

  没想到,还真让几个孩子逮到了,几人拿了根绳子,绑在麻雀的腿上。

  麻雀一飞,他们就一拽,一飞,就一拽。

  后来,麻雀干脆摆烂了。

  几个孩子捧着麻雀到暖暖跟前,暖暖看的好奇,想要摸,其他人怕她被尖嘴啄伤,只让她远远的看着。

  恰好加工厂的狗子下了崽,赵老汉就给暖暖抱回来一只。

  小黑狗皮毛油亮,奶声奶气的,暖暖很是喜欢。

  有了小黑狗,暖暖也就不眼馋哥哥姐姐们了。

  很快就是小年了,一家人凑到一起包饺子。

  看着桌子上揉好的白面团,以及盆里猪肉大葱、韭菜虾仁鸡蛋的馅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色。

  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了,赵家有如今的生活,可以说是离不开姜晓晓的功劳的。

  而姜晓晓也从当时一个立不住的女人,成了家里说话最有分量的人。

  人的地位说白了,都是自己给的。

  包饺子期间,姜晓晓就说起二姐和二姐夫在京市买房子的事,就询问大哥大嫂有没有这个意愿。

  两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最近这两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就是:姜晓晓说的都是对的!

  姜晓晓要知道两人是这个心思,就该阻止了。

  买房子又不是小钱,关键还是得看个人需求。

  就像后世房价先是一直涨,后来又跌了很多,很多人都犹豫要不要买。

  大哥大嫂两人对视一眼后,大哥就道:“买!”

  大嫂也说道:“晓晓,只是我们现在去不了,还得麻烦你帮我们惦记着。”

  姜晓晓点了点头:“行,等我回去就问问。”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鞭炮的声音炸醒了,看着暖暖睡得也并不安稳,赶忙拍了拍,轻声哄着。

  大年初一,姜晓晓也没有赖床,家里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所以得赶紧收拾。

  姜晓晓把自己收拾好后,给二狗子穿上新衣服,暖暖还迷糊着,被妈妈折腾着穿上衣服,也不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