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变身后,重回90年代的童年生活>第116章 春游放风筝搞野炊
  关于教养这个话题,在目前稍微有点沉重。

  大人爱面子,小孩子潜移默化自然也懂。

  所以当陈乐扯到了教养,就算有些叛逆情绪,但大家还是决定学。

  之后,陈乐又教了她们穿裙子的时候蹲下捡东西,要怎么做。看書喇

  又教了她们坐在板凳上,要怎么做。

  虽然陈乐自己也是第一次做女生,但她上辈子阅女无数,各种姿态的女人都见过。

  现在回想起来,自然能注意到有些动作对女生独特的作用。

  基本上也就这样了,陈乐也不可能把她们教成迈小碎步的那种。

  这些简单的礼仪,主要是避免走光,也能给人有教养的感觉。

  再多的话,那就是约束性的条条框框,就过分了。

  后世网络上,就因为一个捂胸的动作,某些三观不正的,还嫌弃人家胸小。

  总之一个时代一个变化,做好自己就行了。

  但女生做某些动作,的确是非常不雅观,让人感觉不正经或者是不想接触,该注意还是要注意。

  阳春三月到来,春游自然是如约而至。

  四年级的春游是什么样子的,陈乐还记得一点,比三年级那个学校的踏青放风筝,那可是丰富多了。

  由于陈乐家乡靠近长江边,乡里就是在长江边上。

  所以春游的目的地,也是长江边。

  此时天气已经完全暖和,李子已经开花,还有一些种了油菜的,也开始开花了。

  这样的时节,到处是一片绿色,其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花,让人心情非常的好。

  今天是春游的日子,一大早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四年级五个班用走路的方式去江边。

  大概是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样子,足足四公里左右的路程。

  虽然如此遥远,但孩子们并不觉得厌烦,反而兴致很高。

  一个个连蹦带跳,倒是作为大人的老师们有点疲惫。

  今天的主题节目,依然是放风筝,算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但是除了放风筝之外,每个学生都带着各种食物。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野炊,中午是回不去的。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饭馆给吃饭。

  就算是有,一个学校那么多学生,乡村哪个饭馆都顶不住,所以都是自带。

  绝大多数同学会自备柴火,以免到时候找不到柴火。

  陈乐的家乡,长江边上有一片在春天枯水期,会露出水面的大型江中孤岛,叫做中坝。

  这个地方,就是春游的目的地了。

  从乡里街道走高低落差很大的石头老街下去,一家卖风筝的店铺吸引了陈乐的注意。

  这种卖的风筝,和大家用作业本做的风筝差不多,不过要大很多,是用的很轻薄防水的蜡纸做的。

  整个风筝的身子,大约就有六十厘米的高度。

  整体看起来非常的大,而且上边会印刷上西游记知名人物的大图,让风筝本身的奢华更加上身一个等级。

  这种风筝如果用一般的针线,风大了会拉不住,线都会断掉,所以要用大一号的棉线来放。

  一个风筝是两块钱,兜里有钱的同学都会买一个。

  陈乐和刘芳也买了一个,包括棉线。

  接下来一直走,就会走到长江边。

  跟着长江边走个二十分钟左右,也就到了目的地中坝。

  来到中坝上的时候,还能看到各种鹅卵石累积的简陋灶台,以及一些柴火灰烬还有生活垃圾。

  看得出来,今年已经有学生在这里春游过了,应该是五年级的。

  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这些东西。

  到夏天长江涨水的季节,中坝就会被淹没,什么痕迹都会被从刷掉,年复一年如此循环。

  不过五年级先一步也没事,夏天冲刷来的一些天然柴火,并不担心用完。

  大不了就是走远一点捡取,况且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带着柴火。

  来到中坝上的时候,以班级为集体隔开很远,反正中坝够大。

  一个个风筝,在江边大风的吹拂下开始飞天,同学们在鹅卵石上放肆的奔跑,哪怕是摔跤也无所谓。

  老师们远远的看着,基本上不会管任何事,都是放养状态。

  陈乐拿出一个手机,悄悄的拍了一些照片。

  这些照片,肯定会成为永恒的回忆。

  因为春游也就小学才有,甚至六年级好像就被取消了。

  第一个节目就只是放风筝,有人会放,能放很高。

  有人不会,风筝打着旋,有人干脆就没有风筝。

  比如说一些女生,她们就扎堆在长水边上找螃蟹,或者捡取一些贝壳螺丝壳做纪念。

  现在的风筝还没有开始奇形怪状,无非就是大小有区别。

  有些同学买不起风筝,但是又想要大的风筝,于是就用作业本,两张纸粘在一起来扩大风筝的面积。

  但是能不能飞起来,好不要用,没学过物理的他们就全看运气。

  到了中午,自然就是埋锅造饭。

  大家把风筝的线压在鹅卵石下,就开始四处捡取柴火或者弄好自备的柴火,掏出自带的火柴来点燃。

  这年月的孩子很会玩火,都知道要带引火的草,多数是一把稻草。

  水好说,直接就是长江水。

  长江水还没有后世那么浑浊,在江边的一些浅滩,还有一些至少肉眼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水,大家都是用这样的水来做。

  这时候的农村,听都没听过矿泉水那玩意。

  没有人真的煮饭,都是一些红薯土豆,富裕点的会有腊肉,也有人带时令蔬菜一起煮,也会带油盐。

  都是自备的铝饭盒直接煮,要么就用柴火烧,就是这么简单。

  三五个好同学一起围成一堆,一手拉着自己的风筝线,一手忙活着,炊烟袅袅升起。

  如果互相玩得好,还会被邀请品尝自己做的菜,老师也会被邀请。

  筷子有些是自己带,没有的随便捡两根小枯枝,那就是筷子了。

  水洗一下,甚至裤子上擦两下,什么都ok。

  可能往后十年就会有人说不干净,可现在真没人在意这些,大家都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