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变身后,重回90年代的童年生活>第37章 春天来了,夏天也快了
  一直走到天黑,陈乐终于到家了。

  家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陈乐耳中却好像听到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马上就三年级下学期了,时间过得好快啊!”

  陈乐这种成年人的思维,才会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巴不得赶快长大。

  以为长大了,就不用受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管辖了。

  却不知道,长大之后烦恼多。

  正式开学了,小伙伴们也重新归来,同时气温飞速上升。

  在西南地区就这样,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

  从冬天到春天,春天到夏天,从温度来看的话整个春天的时长不超过一个月,气温就基本上会攀升到30度以上。

  虽然说,气温会高高低低徘徊个一两个月,可是最高气温突破30度简直轻而易举。

  这不,刚刚开学,气温就从五六度直接攀升到十八九度,第二天就已经攀升到23度,然后稳定了下来。

  不过这种稳定,一般没有几天。

  路边的青草开始生长,李子树开始开花,蝴蝶和蜻蜓开始飞舞。

  这年月,还到处都是蝴蝶。

  开学没几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

  不过因为陈乐这个学校很破旧,而且只教到三年级,所以春游并不是耗费钱的那种。

  反而是老师带着大家,去到一些比较开阔的地方玩。

  追蝴蝶放风筝,打打闹闹,对于陈乐来说相当的好玩。

  可惜,一般也就持续一天。

  时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逝,陈乐天天上学下学,看到农民们开始薅秧田。

  所谓薅秧田,就是把犁过的田,那些已经泡软的大泥土掏平,淹没在水中,以后好用来插秧。

  然后在自己上好的田地中,专门掏出一块泥土露出水面的地方,撒上杂交水稻的种子。

  然后用竹片和薄膜做成一个小型大棚的样子,把这些水稻种子覆盖起来,让里边保温。

  如此来,天气好的话只要个三五天,天气不好要个十来天,秧苗也就出现了,一般要一个半月或者两个月,才会新新拿出来,两根三根的插成一窝,这就是插秧了。

  因为是中稻,每一窝以后的发展比较大,一般间隔都是四五十厘米。

  不能插的太密集,不然以后长大了之后,很多都根本无法开花,并不会导致产量增加,反而会导致收割的时候很麻烦。

  需要稀稀拉拉,让每一个行距,就算在长大之后都能够通风,如此才能保证良好的产量。

  陈乐家里来了很多孩子,全都在三楼那个玻璃露台上,因为这个时候好放风筝。

  西南地区,也就这个时间段,风向比较平稳,而且一般混乱的风比较少。

  陈乐家那个露台,简直是放风筝最佳的地方。

  所以,陈乐也破例了,一共十多个孩子在放风筝。

  这时候没有孩子买风筝,附近也没地方买。

  大家都是用作业本,除了所谓的尾巴之外,三张纸就能做一个风筝的身子。

  尾巴的话,一般需要沉重一些,就会用一些图画书来裁剪。

  如果继续使用作业本,那尾巴就会变得很长。

  虽然现在的年月,这些小学生们根本不懂物理,但是大家都有经验。

  每一个风筝,因为选的竹子骨架不同,厚薄也不一样,可谓是各有千秋。

  有些飞上去之后,在拉动线的时候,看起来就像翅膀一样一扇一扇的。

  而有些飞天之后,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飞着飞着就会直接飞到头顶上。

  接着就会失去重力,有些会在原地飘来飘去,有些会忽然栽下来。

  也可能重新往原先的位置落下,然后被风吹着继续飞。

  也可能在空中打旋,把别的风筝一起拉下来。

  每当这个时候,那些失去风筝的孩子就会跑下去追。

  大概率来说,肯定是追不到的。

  因为这个时候都是用缝纫机那种机器线来放,一个线团放出去,甚至可能有上千米远。

  要是线断了,那得飘出好几公里去。br>
  虽然看着距离也不是太远,可真的是望山跑死马。

  每天,陈乐家的玻璃露台上,都会留下很多纸张或者各种大大小小的竹片。

  不过每次,陈乐都会让他们清扫了再离开。

  放风筝就像钓鱼一样,别人看着无聊,自己却可以乐在其中。

  风筝飞上天之后,就坐在原地,偶尔拉着线抖几下,然后又看看风筝各种飞,就可以过上半天一天。

  有些时候,甚至连午饭都不想吃。

  放风筝的季节就只有那么几天,之后风向就乱了,或者干脆就是没什么风。

  陈乐依旧每次考试必然双百,上课认真听课,下课就放下一切好好玩,非常受老师的喜欢。

  转眼间又来到了六月份,这个时候六一儿童节放假,完了之后要不了几天就到期末考试了。

  因为,现在陈乐家乡这边,夏天放假两个半月左右,冬天一般是20天左右。

  所以在六月下旬就会放假,不会到七月份。

  陈乐记得就是这个时候,宣布因为这个学校太过破旧,他们三个年级一共四个班是最后一届了。

  接下来,三年级的要到另一个学校去读四年级。

  如果说现在这个小学,是属于整个大队的小学。

  那么那个小学,就是整个十里八乡的小学,集中的十里八乡所有的孩子。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些因为路途太远,有些因为家庭各方面的原因,孩子们开始大规模的辍学。

  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要上学。

  可实际上,这年月大家也不是太重视,甚至觉得上学的花销太大了。

  有一个冷笑话说:有那么一位母亲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认识男女两个字就够了,这样不会走错厕所,不会被当流氓。

  虽然这只是一个冷笑话,但也说明了,至少在陈乐家乡这边,这两年还不是那么重视文化。

  要等那些打工的先驱回来,带回来钱的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文化的重要。

  因为走在外面,不识字的话真的很难办,你不会说普通话都难办得多。

  受到没文化的苦的家长们,又因为打工有了一些钱,这才开始让孩子最起码把初中读完。

  因为初中升高中时要中考的,成绩不够也上不去。

  这年月上不去就是上不去,农村的老实人们,还根本不懂什么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