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士子风华>第215章 飞上枝头变凤凰
  是夜。

  平原侯府。

  今夜的平原侯府格外的冷清。

  自从徐妙锦嫁入侯府以后,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种情况了。

  如今徐妙锦带着李芷兮在徐府,李谨年在梅园。

  偌大的侯府内又只剩下了李锦行一人,仿佛又回到了李锦行刚入朝为官之时。

  孤家寡人,偌大的侯府便只有他一人。

  东院,书房内。

  李锦行看着手中的纸条,已经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

  “卷宗封存,任何人不准查看?”

  “也对,毕竟只有自己知道的,才是秘密,自己看穿了的,才是真相。”

  “只有把柄被抓住,被自己看穿的人,才能放心掌控啊。”

  “一个人若是看不穿,深藏不露,又怎么敢放心重用呢?”

  李锦行看着纸条,微微呼了口气,缓缓起身,心里默默想到。

  随后将手里的纸条放在旁边的蜡烛上点燃,烧成了灰烬,微风袭过,只剩下了一地的黑色粉末。

  …………

  不知过了多久。

  “咚咚咚!”

  直到房门突然被敲响,李锦行这才回过了神来。

  “老爷,该用晚膳了。”

  许茂走进书房,朝着李锦行拱了拱手。

  “嗯?”

  “什么时辰了?”

  “老爷,已经辰时了。”

  “这么晚了?走吧。”

  李锦行闻言,也是不禁一阵恍然,迈步走出了书房。

  “对了?今日为何府内这么安静?瑾年那小子呢?又跑哪去玩了?”

  长长的画廊里,李锦行似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对着身后的许茂问道。

  “老爷,您忘了,今日您让安正带着少爷去梅园了,那里的大夫会教少爷医术。”

  许茂朝着李锦行拱了拱手,神色恭敬。

  “对了,老爷,刚才安正派人送来消息,今日少爷在梅园附近佃农的………”

  许茂看着李锦行似乎心情不错,随即开口,将李谨年在田间嬉闹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锦行听完,沉思了片刻。

  “许茂,你派人去查一下那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如果没有问题的话,瑾年正好需要几个书童,你找个先生去教教那些孩子,挑两个机灵的。”

  “如果愿意的话,以后就留在侯府做事吧,工钱就按二等家丁的发放。”

  “是,老爷。”

  “我马上让人去办。”

  许茂知道,这次那几个农家孩子,怕是要一步登天了。

  李锦行说完,也没有放在心上,这些小事,许茂能办的好,用不着他操心。

  …………

  魏国公府。

  “夫君,再过两个月就是皇后娘娘的生辰了,你不能等皇后娘娘的生辰过了再走吗?这么急?”

  徐妙锦看着李锦行,眼神不舍,语气低沉的说道。

  “皇命难违啊,圣旨上写的很清楚,一个月后,率兵启程,前往北平大营。”

  “妙锦,你放心吧,岳父的事我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如今京城已没有什么大事。”

  “我只是担心岳父性子烈,若是知道自己此生再也不能练武,怕是会心灰意冷,有着一些过激的举动。”

  “你可以时常带着芷兮过来看看他,想必有着芷兮在,岳父也能对此淡忘许多。”

  “我此去北平,诸事皆宜,你不必担忧。”

  李锦行看着徐妙锦,轻轻捏了捏她的柔荑,语气温柔,脸上露着笑容。

  “这不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吗,过几天我准备带你们去陵阳湖看看。”

  徐妙锦感受着李锦行手掌传来的温暖,轻声应道。

  “嗯,好。”

  徐妙锦说着,转身看着李锦行,眼眸里温柔如水,惹人怜惜。

  陵阳湖,他们缘分开始的地方。

  那一幅冬日雪景图,如今依旧挂在李锦行的书房里,平日里谁也不准动,也是进入侯府的每一个下人,三令五申的第一件事。

  …………

  李锦行在接到圣旨后的第七天,便拿到了兵部的调兵文书。

  他随后便拿着虎符去了城外的京都大营,在选好了一万随行精锐,这才又回到了京城,闲了下来。

  七日的时间,徐达也慢慢恢复,醒了过来。

  徐妙锦没有继续待在徐府,回到了平原侯府,不过每隔几日便会带着李芷兮去徐府看望徐达。

  再加上汤和在一旁开导,徐达也看开了不少,气色渐渐好转,估计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下床行走了。

  中途朱元璋和马皇后亲自到徐府看了一次徐达,让徐达安心休养,留下一些金银、布匹丝绸后便离开了,并承诺待他伤势痊愈后再另行封赏。

  不过被徐达连连拒绝,甚至情绪过于激动,差点从床上摔了下来,朱元璋这才就此作罢。

  如今转眼间已是六月天。

  热气蒸腾,京城也变得火热起来。

  阳光高照,天色怡人。

  京城外十里地左右,一座阔气的庄园附近,阡陌交通,直通山下田间,坐落着一间间朴实无华的房屋。

  男耕女织,牧童嬉戏。

  虽然劳累,但是不少人脸上却是带着满足的笑容。

  “石头他娘,石头他娘,快出来,东家来人了。”

  “石头他娘,东家来人了,要找你家陈石头呢。”

  一间朴素的房屋前,一个妇人朝着屋内大声喊道。

  “张大姐,什么东家来人了?”

  陈氏走出房间,疑惑的看着张璇。

  “石头他娘,东家来人了,你们陈家啊走运了!”

  张璇看着陈氏,眼睛里的羡慕怎么也掩饰不住。

  “东家大少爷看着你家陈石头机灵,准备招他进侯府办事,做大少爷的书童,一个月有五两银子的工钱呢!”

  “张大姐,你说的……这……这都是真的?”

  “五两!!”

  “这哪还能有假,东家来的人已经到刘家那里了,估计马上就过来了,我先过来告诉你一声,你赶紧让你家陈石头打理打理,给大人一个好印象。”

  陈氏闻言,这才从偌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连忙招呼着张璇进屋,脸上的欣喜始终未曾消失。

  “对对对,张大姐,真的太谢谢你了,你快进屋,请坐,我马上就去把石头去年过年买的新衣服拿出来给他换上。”

  陈氏给张璇倒了一杯水,连忙去里屋翻了翻,不一会儿便拿着一件衣服走了出来,将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孩子叫到身旁,慌手慌脚的换上。

  “娘,我们这是要去哪呀?是要去城里吗?”

  陈石头看着陈氏,眼神疑惑。

  “石头,待会不要乱说话,全都听娘的。”

  五两银子,可以让他们一下子过上“富裕”的生活!

  而且还是一个月五两银子!

  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今天,在这里却真实的上演着一跃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虚幻”景象。

  凡是那一天和李谨年有过接触的孩子,都得到了这份工作。

  侯府的家丁带着人亲自登门,记录在册,并送往学堂学习。

  待学会了基本的礼仪和识字以后,便会送到侯府,作为李谨年的书童或者是伴读。

  而陈石头的父母不知道的是,以后跟在李谨年身边最受信任的,便是陈石头。

  也因为陈石头,让他们一家在京城都住上了大宅院。

  …………

  梅园。

  李谨年对于如今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此刻的他正看着眼前的这三个老先生,大眼瞪小眼,眼睛里充满了委屈。

  “呜哇哇哇…~~”

  “正叔你骗人,说好的来梅园只是玩的,为什么我还要学医术,恩师都说了他不在京城的时候由我自己安排!”

  不知过了多久,李谨年再也忍受不了那三个慈眉善目的老先生的折磨,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一边哭,还一边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一旁的安正。

  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咳咳,少爷,这也是夫人和老爷的意思,我也不知道,你还是好好学吧,不然老爷和夫人会不高兴的。”

  安正看着李谨年的眼神,连忙将头扭到一边,不敢看他。

  他早就知道李瑾年来梅园是为了学医,虽然不需要行医诊断,但是李锦行的意思是,不能让李谨年闲下来。

  休息几天就送他来梅园学医,直到吴涛回来,再接回府上。

  这也是安正让李谨年在来梅园之前“放肆”一下的原因。

  因为,也许那真的就是最后的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