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士子风华>第81章 局势明朗,胡惟庸的野心
  众人闻言,顿时惊醒过来。

  刚才骂着骂着骂嗨了,一下子忘记了这是在奉天殿上。

  虽然众臣都是文化人,骂人的水平极高,没有一个含妈的句子,但是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直到现在,一些个大臣还有些意犹未尽。

  特别是那些都察院的御史,一个个眼睛发亮,双眼冒光,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平日里他们被李锦行约束着,如今还是第一次这么痛快淋漓的骂街。

  不得不说,是真的爽。

  论骂人,没有人比得过他们!

  毕竟,他们是专业的!!

  不过,随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奉天殿。

  众臣的热情也慢慢消散了下来。

  回过神来的众臣,不禁一阵后怕,心也提了起来,惴惴不安。

  刚才骂的人骂爽了,看戏的人也看爽了。

  如今一回神,这才后知后觉的担心,低着头没有了声音。

  奉天殿内顿时肃穆如山,压抑沉寂。

  朱元璋看着沉默的重臣,心里也是不禁好笑。

  看着群臣斗来斗去,一群读书人跟市井小民一样争吵,倒是别有一番意思。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一副严肃威严、不苟言笑的面孔。

  冷冽的表情让人不敢直视。

  ………

  不知过了多久。

  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已是额头冒着细汗。

  奉天殿里面的氛围愈加沉重。

  朱元璋这才开口说道。

  “凤阳一案,李锦行是奉咱的旨意,秉公处理。有何不妥?”

  “请皇上恕罪。”

  听见朱元璋的话,刚才弹劾的大臣们也是不禁冷汗直流,连忙跪在地上,语气颤抖。

  “谢成等人恃宠傲娇,欺压百姓,当斩!斩得好!”

  “以后谁要是敢在咱面前再提这件事,就让他亲自去凤阳,看一看谢成等人的下场。”

  “臣等遵旨。”

  听见朱元璋的话,刚才弹劾李景行的大臣跪在地上,心里一凉。

  不过,好在朱元璋并没有追究此事。

  而是继续说道。

  “李锦行举荐杨宪任扬州知府,杨宪在任期间欺压百姓,害民取利,欺上瞒下,罪大恶极。”

  “李锦行有误荐奸人之责,也有督察不严之罪。”

  “传咱的旨意,李锦行禁足侯府半月,在家反省,罚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皇上圣明。”

  朱元璋既然已经决定,大臣们自然不敢反对,高声呼道。看書溂

  胡惟庸和李善长闻言,面色微变,有着一些惊疑不定。

  都察院和翰林院等众人则是心情雀跃,脸上忍不住的堆满了笑容。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众臣的呼声,此次朝会也就此结束。

  争吵了半个时辰,终究换来这么一个结果。

  …………

  大臣们结伴离开奉天殿,向着东华门而去。

  一路上,翰林院的翰林们和都察院的御史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眉飞色舞,高谈阔论,言语之中充满着诸多兴奋。

  此次李锦行可以从锦衣卫诏狱里面出来,仅仅是禁足府内半月,罚一年俸禄。

  这个罪可太轻了。br>
  要知道,刚才胡惟庸等人可是弹劾李锦行有欺君谋反之罪。

  现在看来,李锦行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减,信任有加。

  而这,也正是胡惟庸和李善长担心的。

  东华门外,胡惟庸和李善长并步而行,一起坐上了李善长的马车。

  “恩公,这次朝会,皇上的态度似乎有些异常。”

  胡惟庸看着李善长,心情有些沉重。

  原本他以为此次朝会,就算不能将李锦行置之于死地。

  但至少也能让李锦行被罢官夺职,流放地方。

  再不济,也好过如今的惩罚,仅仅是禁足府内半月,罚一年俸禄。

  这和之前朱元璋的雷霆举动实在不符。

  朱元璋此前下旨,将李锦行打入锦衣卫诏狱,没有他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见李锦行。

  可见,朱元璋对李锦行乃是已有不满。

  可如今,他派人准备了李锦行十八条罪状,虽说有些罪名有些牵强。

  但如果朱元璋想要惩罚李锦行的话,这些罪名就够了。

  可如今,李锦行不但没有被重罚,反而适得其反,轻飘飘的便将此事揭过。

  李善长听见胡惟庸的话,摇了摇头。

  “不对,惟庸,此事不对,此事没有那么简单。”

  “是我们都猜错了皇上的心思,李锦行在皇上心中的信任从未降低,这次是老夫小看了李锦行啊。”

  “没想到这李锦行比刘伯温更难缠,以后咱们得多加小心。”

  “不仅太子殿下对其信任有加,就连皇上也对其万般信任。”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的话,有些疑惑。

  “恩公,你是说此次皇上是有意为之?”

  李善长闻言,点了点头。

  “没错,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为何李锦行刚一回京,还没来得及歇息,便被皇上派人从在京城外护送,直接入宫。”

  “而事后就立即传来了李锦行被关入锦衣卫诏狱的消息,此事有诸多疑点,既然皇上要将李锦行拿下问罪,又何必将其召往皇宫见其一面?”

  “当时我还有一些疑惑,但苦于没有线索,也只得作罢,如今看来,是皇上早有打算。”看書喇

  “皇上一开始就没准备处罚李锦行,相反,他对李锦行此次凤阳之事十分满意。”

  “皇上此举,是为了保护李锦行。”

  胡惟庸闻言,沉默了下来,脑海里面则不断思索着李善长刚才说的话。

  李善长也没有多说,而是缓缓闭上眼睛,在心里不断的告诫自己。

  李锦行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计谋有多么高深。

  而在于他每次,都总能弄一些意外来,博取皇上的信任。

  良久。

  胡惟庸这才缓缓开口道。

  “恩公,惟庸明白。”

  “皇上早就猜到,朝中定有大臣,借此次凤阳之势,风声鹤唳,弹劾李锦行。”

  “故此,皇上一开始便将李锦行召到皇宫密谈,然后再命锦衣卫将其押进诏狱。让我们误以为,皇上对李锦行在凤阳之事,定有所不满。”

  “如今皇上三言两语便将此事揭过,由此保住了李锦行免为朝廷众矢之的。”

  李善长听见胡惟庸的话,欣慰的点了点头。

  “没错,惟庸啊,这次咱们得好好准备准备。”

  “如今中书省,刘伯温身体已然不行,就算恢复,也很难再执掌中书省了。

  届时,这右相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你和李锦行,必定有一个人会成为下一个的中书省右相。”

  胡惟庸闻言,眼神里闪过了一丝贪婪的欲望,渴望的目光。

  “是,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