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士子风华>第24章 奉旨巡查,李锦行的家底
  武英殿内。

  朱元璋看着一份奏折,眉头紧皱。

  李锦行和朱标则是站在旁边,一言不发。

  “李锦行接旨。”

  良久,朱元璋这才开口。

  “臣在。”

  “咱任命你为巡查御史,奉旨巡查。”

  “随太子一同北巡,巡视边关,替朝廷慰问边关将士。”

  “臣,遵旨。”

  李锦行闻言,心里也是有些无奈。

  这朱元璋真的是嫌他最近太闲了,想找点事给他做。

  说是奉旨巡查,其实就是陪着朱标北巡,遇到朱标不确定的事,可以参谋参谋,出出主意。

  北巡主要还是太子朱标的任务,他就是个随行大臣。

  朱标虽然帮着朱元璋处理政务,但毕竟时日尚短。

  朱元璋担心一些事情上,朱标还是力有不逮。

  而这个时候,李锦行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臣告退。”

  李锦行说完,转身离开。

  待李锦行离开后,朱元璋这才转身看着旁边的朱标。

  “标儿,你觉得李锦行怎么样?”

  “父皇,儿臣认为,李锦行此人素有贤才,但又不似普通士子一般,过于迂腐,恪守儒家圣言。”

  “李锦行学识丰富,对于军政颇有见地,儿臣近日听锦衣卫汇报,他给魏国公的聘礼里有两本兵书。”

  “其中一本是军神李靖未传于世的兵书,而另一本则是李锦行自己所写,就连魏国公看了也是连连称叹。”

  “由此足见李锦行之才,绝对不弱于李相,刘相之流。”

  说到这里,朱标顿了顿,随即开口道。

  “但李锦行却又很市侩,不似那般大儒清高孤傲,读书人向来瞧不起商人,特别是李锦行还是一个身份尊贵的侯爷。”看書溂

  “但儿臣听说,李锦行却和许多大商多有合作,甚至手里还有着一支庞大的商队,由其管家许茂派人经营着。”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话,不禁有些讶然。

  “你是说李锦行自己写了本兵书,而且徐达说不错?”

  “没错,儿臣听说,里面不仅记载了兵法谋略,还记载着一份练兵之法。”

  朱元璋听见这话,顿时很感兴趣了。

  “那他和商人合作是怎么回事?”

  “父皇,你可记得前年李锦行大婚?”

  朱标没有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当然记得,那还是咱赐的婚。”

  “李锦行大婚,不仅所有平原侯府佃农发三日工钱,而且还可每人领一斤肉,一斗米。”

  “平原侯府佃农两百户,一户按三人来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侯府里的下人还有赏赐,比佃农的赏赐高上一倍有余。”

  “而李锦行不过一个侯爷,加之都察院左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使,俸禄自然不够。”

  “而父皇可知,李锦行的钱来自何处?”

  朱标对李锦行的情况如数家珍般的说了出来。

  显然锦衣卫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了。

  几乎每一个大臣的一举一动,朱标都了如指掌。

  而李锦行自然也不例外。

  “你是说李锦行的钱,全都是和那些商人合作弄来的?”

  “他不会是以权谋私,借着自己的地位害民取利吧?”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语气也不禁冷了些。

  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贪官。

  如果李锦行真的有以权谋私,仗着自己的身份欺压百姓的话,那他绝对要斩一个侯爷!

  “这倒是没有。”

  朱标闻言,笑着摇了摇头,继续道。

  “李锦行和商队合作,他出配方,那些商人则是负责生产销售,收益四六分,李锦行六。”

  “最近京城出现的那些放大镜、望远镜、醉仙酿等新奇之物,就是出自李锦行之手。”

  朱标想着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也是笑着摇了摇头。

  “这小子,他就只出一个配方,还拿六成,这不是仗势欺人吗?”

  朱元璋闻言,笑着说道。

  显然并没有因此生气。

  他是农民出身,见不得百姓受苦。

  但是对于那些商人,他可就没有那么仁慈了。

  士农工商,可见一斑!

  “那些商人也是唯利是图,搭上平原侯府,商队沿途可是轻松无比,官员们无不给予方便,赚的比以前多得多,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朱标对于李锦行的平原侯府似乎格外关心,所有事情都清清楚楚。

  显然专门让锦衣卫查过。

  而这些事情,李锦行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却浑然不知。

  锦衣卫里面有人越过了他,直接向朱标负责,而且职位还不低,最少都是一个千户。

  “我说这小子的侯府怎么这么阔绰,原来背着咱赚了这么多银子!”

  朱元璋听见朱标的话,不由得笑道。

  不过随即笑意就消失了。

  看着朱标,眼神严肃。

  “标儿,看着你对李锦行了解的这么透彻,想必你也知道了我为什么让他跟着你一起北巡。”

  “李锦行这人,重利却又不失底线,可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对权力的渴望不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容易控制,有能力,是你以后的好帮手!”

  朱元璋看着朱标,耐心的教导着他帝王之道。

  “父皇,儿臣明白。”

  ………